• 76阅读
  • 0回复

基层干部也要调查研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1-04-22
第2版()
专栏:

基层干部也要调查研究
海军某部连长 王连起
毛主席教导我们:“一切实际工作者必须向下作调查。”过去,我总认为:自己是一个基层干部,成天同战士在一起,情况摸得一清二楚,不调查也能搞好工作。事实并不象我想的那样。
去年,炊事班的工作一度掉了队,作风不紧张,内务卫生也不注意。当时党支部分工我抓炊事班,我抓了一阵子,见他们改进不大,脑子里就留下炊事班“后进”的印象。一天中午,炊事班把饭烧得黑乎乎的。我想,这准是炊事员没把锅刷干净造成的。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炊事员批评了一顿。没想到,炊事班的同志挨了批评,很不服气,有的同志还说:“咱们连长就是爱犯主观主义,不调查研究,遇到问题瞎放炮。”我想:你们把饭烧黑了,这不是事实吗?还用再调查研究!
事后,我又冷静地想了一想:如果自己的批评是正确的,为什么战士不接受呢?这时,我学习了毛主席的教导:“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毛主席的话提醒了我,使我想起不久前在总机班发生的事。那天,我交给小刘一个焊接线头的任务,心想,只要抓紧时间,一天就可以完成。第二天我去检查,却还没有焊好。我也没有了解一下是什么原因,就批评了她。后来才知道,小刘接受任务那天,正赶上学习党的“九大”文件,她白天和大家一起学习,晚上还去焊接线头。本来应该表扬的事,自己却批评了她。想到这个教训,我脸上火辣辣的,不禁反问自己,莫非对炊事班的批评又犯了主观主义?
想到这里,我再也坐不住了,马上到了伙房。经过进一步调查才弄明白,饭黑并不是炊事员忘了刷锅,而是因为刚换了新锅引起的。战士中午给我提出的批评,正好打中了自己主观主义的要害。于是,我主动向炊事员作了检查,同大家一起进行研究,找到了解决的办法。
为什么自己对一些问题的处理总是出毛病呢?我决心带着这个问题,对炊事班作一番认真的调查研究。
在炊事班,我和同志们一起学习,一起干活。经过一段时间,我和炊事班的同志越来越熟悉了,以前头脑中固有的那种“印象”也就发生了变化。我从炊事班同志的身上发现了许多长处,例如,他们虚心好学,全班团结好,干劲足。平时尽管我批评他们比较多,大家仍然一心一意地搞好工作。炊事班也存在着一些缺点,他们的作风确实比较稀拉,内务卫生也不好。这些缺点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他们对培养良好作风的意义认识不足。问题搞清楚了,我就和他们一起办了学习班,引导大家学习毛主席和林副主席关于培养良好作风的教导,讲清了培养良好作风的意义,帮助他们提高了认识。并检查了自己过去只注意批评,忽视耐心说服的简单粗暴的做法。炊事班的作风转变了,工作很快赶了上来,年终被评为四好班和五好食堂。
对炊事班问题的处理,使我深刻体会到:“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虽然自己生活在基层,和群众在一起,但是,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情况总是有限的,而且往往是表面的现象多。如果不作认真的调查研究,而是抓到一些皮毛,就要下结论,想着手解决问题,必然会滑到主观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泥坑,把事情办坏。只有自觉地运用毛主席一贯倡导的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去指导自己的工作,经常注意调查研究,才能逐渐减少盲目性,克服主观片面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