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阅读
  • 0回复

心中有勤俭 手下无废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1-04-22
第4版()
专栏:

心中有勤俭 手下无废物
大庆油田缝补厂党支部委员 鄢长松
我们厂是一九六○年建立起来的。那时,我们在两间破牛棚里架起了两口大锅,拆拆洗洗,缝缝补补,变破为好,变旧为新,回收、加工利用了很多破旧的劳保用品。随着生产建设的发展,我们缝补厂也变了样,条件越来越好。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同志产生了“勤俭节约差不多了”的思想,认为总拣“破烂”搞节约没多大“油水”。一句话,就是“节约到顶”了。
真的“节约到顶”了吗?
有这样一件事使我们很受启发。以前,我们厂有些破布角、碎布条,拆洗过不知多少遍了,最后缝不能缝,连不能连,一直被人看作废物,无法再用了。去年,大庆油田革委会交给我们厂一项制做十万双棉手套的任务。一双棉手套需要三两棉花,十万双棉手套需要三万斤棉花。这些棉花能不能自力更生,通过节约来解决?有的人认为,棉花需要量大,再搞节约也解决不了。弹棉组的同志学习了毛主席关于“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的伟大教导,用毛主席的光辉哲学思想大破“节约到顶”的形而上学思想。工人们说:“废物不废,节约没顶。只要我们的思想不断革命化,增产节约的潜力就很大。”工人们提出把碎布再变成棉花的建议,得到了党支部的大力支持。没有弹棉机,就自己动手设计,用旧机器改装。经过反复实践,不断摸索,制成了一台“废布弹棉机”。有了这台机器,过去那些被人看作不能用的拆洗过多次的碎布角,经过加工又变成了非常软和的再生棉花。我们就用这样的棉花,制成了十万双棉手套,不但解决了生产建设上的需要,而且为废布角的利用找到了出路。工人们说:“心中有勤俭,手下无废物。”
建厂以来,我们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勤俭建国”的方针,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办厂。十年来,我们为国家节约棉布一百五十四万多尺,棉花五十二万多斤,节约资金二百二十八万多元。工人们深有体会地说:“勤俭节约是个宝,社会主义建设离不了;有了这个传家宝,繁荣富强就牢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