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高山深谷创高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1-04-24
第3版()
专栏:

高山深谷创高产
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锻炼的福建省大田县湖美公社西燕大队贫下中农和革命干部,在跨进伟大的七十年代第一个春天,就提出要在学大寨运动中,打个翻身仗,一年实现粮食跨《纲要》。
大队党支部连续开了两次支委会,回顾几年来学大寨的情况,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增强了学大寨的自觉性。
西燕大队党支部领导全队社员打“翻身仗”,一开始就碰上“倒春寒”的气候,寒风夹着冷雨连续一个月没有停歇。第一批早稻种子下地冻烂了,第二批下地又冻烂了,季节推迟了半个月。怎么办?社员心急,干部更睡不着。党支部书记张正沱不顾肝痛,带领社员顶风冒雨,翻山越岭来到公社,向公社技术员学习育秧经验。他们把外地学来的经验同本大队的实际结合起来,进行“蒸汽催芽”育卷秧试验。结果成功了,下种后不几天,种子就冒芽出水了。
党支部在胜利面前,冷静地分析西燕大队的自然条件。他们觉得早稻育秧成功,这仅仅是一个开端,要种好早稻,夺得丰收,还有许多困难。西燕大队山高水冷,日照短,土质瘦,田丘小,最小的一丘只能插二十一株秧苗,日照短到一天只有三四个小时。针对这种情况,大队党支部书记带着干部和老农,以大寨贫下中农改造“七沟八梁一面坡”的革命精神,攀登山垄,逐丘调查。实践告诉他们:要在日照这样短的山窝里种早稻,夺高产,除了千方百计地提高水温以外,还要增施大量的热性肥料。
一个提高水温、积蓄热肥改造低产田的热潮掀起来了。全大队男女老少齐上阵,整整干了半个月,给矮秆早稻进山垄创造了良好的生长条件,夺得了全大队早稻平均亩产六百八十二斤的好收成。
早稻丰收后,西燕大队干部和社员进一步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他们充分调动人的积极因素,采取积极措施,结果晚季又取得了丰收。全年早晚两季平均亩产从过去单季四百来斤跃上了一千一百斤。社员们兴奋地说:
“西燕跑得快,全靠学大寨。”
《福建日报》记者
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