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两种人性 两种本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1-04-24
第4版()
专栏:

两种人性 两种本质
北京维尼纶厂工人 松宏
银幕上,两双巨手紧紧相握。这是《红灯记》彩色影片中李玉和“赴宴斗鸠山”之前,和李奶奶深情告别,相互鼓舞的一个动人心魄的特写。影片巧妙地用电影艺术的特有手法,突出地刻画了他们的崇高的无产阶级情义。
千百年来,浩如烟海的描写家庭“情义”的旧文艺作品,不是讴歌“骨肉之情”,就是赞美“伦理之爱”。把资产阶级“人性”捧上了天。而《红灯记》里所展现的李玉和一家异姓三代的情义却是一种崭新的情义。久经革命锻炼的李奶奶,明知儿子“此去难回返”,她没有流泪,没有悲伤,大义凛然地以酒壮别。把无限的信任、巨大的鼓舞、深切的勉励凝聚在一碗酒里。李玉和豪情满怀地饮下了这碗壮别酒,以一曲挺拔激越、裂石穿云的壮别歌,鼓舞母亲和女儿在艰苦复杂的环境中坚持斗争,完成党交给的光荣任务。在刑场上,黔驴技穷的鸠山妄想用“母子之情”软化李奶奶,被李奶奶迎头痛击,驳得体无完肤。李奶奶眼见李玉和被打得遍体伤痕,但她毫不动摇、无比坚强:“有这样的好孩儿……娘不心酸!”这一连串感人肺腑的镜头,生动地揭示了李玉和所说的:“人说道世间只有骨肉的情义重,依我看阶级的情义重于泰山”的深刻含义。
深厚的无产阶级情义,来源于崇高的革命理想。李玉和的一家,不是普通的由血缘关系组成的一家,而是由共同的革命理想组成的一家。十七年前,阶级敌人残酷镇压“二七”大罢工,在阶级斗争的狂风暴雨中,不同姓的三代人组成了一家。十七年来,“李玉和为革命东奔西忙”,李奶奶和李玉和一道战斗,共同抚育烈士后代。十七年后,李玉和、李奶奶冷对屠刀,宁死不屈。在敌人的刑场上,李玉和看到铁梅在恶风险浪中茁壮成长,无比欣慰地高歌:“万里长江波浪翻!我家红灯有人传。”李玉和一家三代,是中国工人阶级为了实现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前赴后继、英勇斗争的缩影。他们都有一颗对党、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的心,都有着“要把黑地昏天来烧塌”的崇高理想,这才使得一家异姓三代凝结成如此深厚的无产阶级情义。
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在阶级社会里就是只有带着阶级性的人性,而没有什么超阶级的人性。”李玉和一家异姓三代的崇高的无产阶级情义,正是无产阶级的阶级性,正是无产阶级的人性。它的本质就是一切为了革命,革命的利益高于一切。而几千年来的剥削阶级所鼓吹的“仁义道德”、“人类之爱”、“自由、平等、博爱”的破烂货,王明、刘少奇一伙假马克思主义者,打着“超阶级”的幌子鼓吹的“人性”、“人情”等等,统统是剥削阶级的阶级性,是剥削阶级的人性。他们鼓吹这种人性的目的,或者是为了欺骗、麻醉人民,以维护其罪恶统治;或者是为了掩盖其叛徒嘴脸,为其叛卖行径涂脂抹粉;或者是为了以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来潜移默化,为资本主义复辟作舆论准备。本质都是扼杀革命,都是反革命。两种人性,两种本质,对比之下,何等鲜明!《红灯记》塑造的洋溢着无产阶级深厚革命情义的李玉和一家三代的光辉英雄形象,正是对剥削阶级人性的最有力的批判,最无情的鞭挞!让那些贩卖剥削阶级人性论的牛鬼蛇神向隅悲鸣去吧,无产阶级和广大革命群众将从革命样板戏中吸取强大的精神力量,沿着红灯照亮的道路,为彻底埋葬帝、修、反奋勇前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