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皖南山区回荡着团结战斗的歌声——记驻黄山茶林场支左人员王立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1-04-27
第3版()
专栏:

皖南山区回荡着团结战斗的歌声
——记驻黄山茶林场支左人员王立和
一九六九年十月,人民解放军南京部队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上海警备区前某团团长王立和,在毛主席关于“团结起来,为了一个目标,就是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要落实到每个工厂、农村、机关、学校”的伟大号召下,带领一支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配合工宣队进驻黄山茶林场支左。一年多来,他们高举党的“九大”团结、胜利的旗帜,同茶林场的革命领导干部、广大知识青年一起,认真学习“九大”文献,贯彻执行“九大”路线,有力地促进了茶林场的斗、批、改运动,使黄山茶林场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一
黄山茶林场在皖南山区。这里有巍巍高峰,连绵山岭,块块茶园。清澈的泉水绕着峡谷回流。三千多名上海知识青年响应毛主席关于“同工农群众结合”的伟大号召,在这里集体落户。王立和刚来的时候,场里正在争论一个问题,就是对五七队的看法问题。有的同志说:“五七队坚持的方向、路线是对的,不支持他们是路线觉悟不高。”有的同志却说:“五七队不是领导上叫搞的,对啥!”当王立和带领军宣队来到茶林场的时候,大家都希望王立和和军宣队同志先断个是非。但是,王立和什么也没有说。他想:群众越是信任我们,越要谨慎,不了解情况绝不能随便发议论。
晚上,王立和把军宣队的同志集中起来,反复学习毛主席的教导:“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你对于那个问题不能解决么?那末,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你对那个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了。”然后,他对大家说:“我们是为了贯彻落实毛主席在党的‘九大’提出的团结、胜利的路线来到茶林场的。眼前我们需要把茶林场的情况摸透,才能有解决问题的办法。”第二天,王立和就和军宣队的同志深入基层单位,开始了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
黄山茶林场,方圆百把里,十七个生产队分布在这些山岙里,路很难走。王立和和其他同志一起爬山过岭,深入群众调查研究。
这时,正是一九七○年春节期间,北风凛冽,寒气逼人。王立和和其他同志一大早踏着山路的浓霜来到五七队。看见五七队的年青人春节也不休息,热气腾腾地正在砌猪棚。王立和二话没说,捋起袖管,拿手当泥刀就和大家砌起来。青年们看着旁边的水洼里结着薄冰,王立和的两只手在泥水里冻得通红,劝他到屋里暖和暖和。他高低不肯,说:“你们不是有句口号吗?‘要在五七队炼出一颗无限忠于毛主席革命路线的红心’。你们炼,也有我的一份。”
从调查中,王立和了解了五七队创办的经过。
那是一九六八年冬,场里的十二个共青团员,怀着对修正主义路线的愤慨,决心走毛主席《五·七指示》指引的道路,在茶林场闯出一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路子来。为了变冬闲为冬忙,开垦荒地,为国家增产更多财富,他们自动组织起了五七队。这些青年以惊人的革命毅力向各种困难作斗争,没有房子住,就住在破牛棚的地铺上。在大雪封山的日子里,他们踩着冰雪上山伐木,下地积肥。每到夜里,他们就围坐在火堆边学习毛主席著作,开展革命大批判。
王立和一次又一次地找这些青年谈心,细心倾听他们讲述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体会和艰苦创业的经过,亲身到牛棚里体察房顶漏雨的情景。他还和五七队的同志一起学习毛主席的哲学著作,引导他们正确地看待自己,帮助他们开展创四好运动。通过深入调查,王立和认识到:五七队坚持的方向、路线,是毛主席指引的方向,是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五七队在斗争实践中锻炼出来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事实上已经成为茶林场的一个活样板。
王立和经过同工宣队、军宣队、场革委会的同志研究决定,从两条路线斗争的高度,对五七队的事例进行典型分析,在场里进行一次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这样做了以后,使原来认为五七队方向、路线不对的某些同志提高了觉悟。全场同志在“九大”团结、胜利路线指引下,在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为完成党的“九大”提出的各项战斗任务而战斗。二
黄山茶林场旧的领导班子执行了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现在,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已经彻底破产了,但是从思想上进一步肃清它的余毒,还需要经过长期的斗争。王立和根据部队突出无产阶级政治的经验,决定以革命大批判开路,掀起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群众运动,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武装全场干部和群众的头脑,大力搞好政治思想建设。
黄山茶林场有个八队,是个远离场部的高山队,劳动条件比较差,环境很艰苦。全队一百六十四名知识青年决心要在这高山地区,用自己的双手建造一座小型水电站。动工不久,场里就有人摇着头说:“山高八百米,路远三十里,走的羊肠道,怎么运东西?这些知识青年,连自己都管不好,还能管天管地管水利!”
王立和组织八队的青年活学活用毛主席关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伟大教导,发动大家批判“群众落后论”。他热情支持群众的首创精神,大力扶植新生事物。当八队副指导员王小妹组织起一支“女子打炮班”的时候,他高兴地说:
“好!男同志能办到的,女同志也一定能办到。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人,能够创造出人间奇迹来。”群众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大家以冲天的干劲投入到这场斗争中去,工程进展很快。
到了采春茶的大忙季节,场里又有人强调生产任务重,主张水电站的建设下马。他们说:“八队要完成采春茶、垦荒播种任务,还缺五十八个劳动力,哪有人再搞水电站?”
王立和又及时引导大家把革命大批判的锋芒指向这种见物不见人的形而上学的错误思想。他帮助八队狠抓政治思想工作,科学地安排了各项任务。在王立和的带动下,不仅水电站的建设速度不断加快,采春茶的任务也超额完成了。
一九七○年七月二十日晚上,八队的水电站正式发电,山上放出一片灯光。王立和看到毛主席革命路线在黄山茶林场所取得的这个新胜利,心情格外激动。广大知识青年,通过革命大批判和劳动实践,提高了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和继续革命觉悟。他们立志要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凭着一颗红心两只手,在黄山茶林场绘出最新最美的画图。三
王立和是有战功的人。解放战争时期,在伟大统帅毛主席的英明指挥下,他南征北战,奋勇杀敌,立下十一次战功,荣获战斗英雄称号,出席过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但是,他不把这些荣誉当作包袱背起来,而是牢记毛主席关于“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伟大教导,把虚心向群众学习,向周围同志学习,向英雄人物学习,当作改造世界观的一项重要内容。四队的陆华、林卫阳等十一位知识青年,为了抢救国家财产,在同一次特大山洪搏斗中英勇地献出了生命。王立和经常把他们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
为了更好地带领大家贯彻执行“九大”团结、胜利的路线,一年多来,王立和始终以普通一兵的姿态,坚持“三不脱离”,从点滴入手刻苦改造世界观。他患有严重的胃病,但他从来不要特殊照顾,从不把自己摆在群众之上。他说:“一个人如果追求生活上的享受,必然导致政治上的堕落,结果就会背离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有一次,他和几个同志到一个生产队去,回来的路上,突然下起了暴雨,有的同志建议让家里派车接一下,他摆摆手说:“不要,我们正好借着这阵暴雨,炼一炼咱们这副筋骨,走!”说完就领着大家迎着暴雨,顶着狂风,踩着山坡的泥泞路大踏步走去。他就是这样,一年多来靠自己的双腿,走遍了茶林场,同广大干部和知识青年结下了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大家赞扬他:“在茶林场,王团长是不脱离群众、不脱离劳动、不脱离实际的好带头人。”
黄山,又是一个晴朗的早晨。在那崇山峻岭之中,有座一千二百米高的彩云山直戳云天。在铺满浓霜的上山小路上,王立和同场革委会的领导同志带领知识青年穿过苍松翠柏,攀登悬崖峭壁,勘察彩云山来了。他们响应毛主席关于“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决心要在这千米高山上引水造田。王立和登上山顶,豪情满怀地望着走过来的陡坡险路,对大家说:“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革命青年就要敢于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用自己的双手重新安排祖国的河山,让毛泽东思想照亮黄山茶林场的每座山头!”
黄山沐浴在灿烂的阳光里,黄山又响起了贯彻执行党的“九大”团结、胜利路线的战斗歌声。
《解放军报》通讯员
新华社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