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毛泽东思想照亮了阿里人民前进的道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1-05-03
第3版()
专栏:

毛泽东思想照亮了阿里人民前进的道路
地处喀喇昆仑山和喜马拉雅山之间的阿里高原,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洗礼,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广大藏族翻身农奴,努力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掀起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高潮。阿里高原上今天到处呈现着欣欣向荣的景象。
度过严冬的山鹰,更觉得春天的温暖。
解放前的西藏阿里地区,是农奴的人间地狱。毛主席派来的金珠玛米,把阿里的农奴从最野蛮、最反动、最黑暗、最残酷的封建农奴制度的深渊中救了出来。翻身农奴们纵情歌唱:
羌塘(藏北)草原有尽头,
毛主席的恩情大无边。
登上雪山望北京,
对毛主席的颂歌啊——
世代唱不完。
民主改革运动特别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进一步提高了翻身农奴的政治觉悟。他们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在全区广泛深入地开展了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群众运动。一代新人,正在毛泽东思想的阳光照耀下茁壮成长。
阿里地区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藏族女牧工益西,八岁就给牧主当“朗生”(家奴),饱尝了旧社会的苦难生活。解放后,她成了扎达种畜场的第一代牧业工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她更加认识到了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她手捧红宝书,在毛主席像前宣誓:“喜马拉雅山上的冰雪靠太阳融化,奴隶翻身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我要一辈子读您的书,一辈子为人民服务。”益西白天放羊时,用红柳作笔,把沙滩当纸,一面学习毛主席的光辉著作“老三篇”,一面练习写字。晚上回家,她坐在酥油灯下,不知疲倦地练习藏文拼音。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一字不识的益西就会念、会写、会背“老三篇”和几十条毛主席语录。对毛主席的教导,她学了就用,学一点用一点。接羔季节,藏北草原的气温经常在零下三十多度,益西不顾寒冷,总是夜以继日地守护在接羔帐篷里。由于她精心护理,羊羔成活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去年春天,益西赶着羊群在雪山脚下放牧。突然,恶狼窜进了羊群。为了保护国家财产,她不顾个人安危,赤手空拳同恶狼搏斗。狼撕破了她的棉衣,咬伤了她的双手,把她扑倒在地。但是,毛主席的“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教导在鼓舞着她,她忍着剧痛,翻身跃起和恶狼搏斗,终于赶跑了恶狼,赢得了胜利。
改则县江让区供销社营业员、共青团员班登群培,刻苦学习毛泽东思想,全心全意为贫下中牧服务,受到了当地群众的赞扬。班登群培从小就给牧主放牛羊,苦大仇深。民主改革后,他怀着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把毛主席的恩情牢记在心头。一九六五年,江让区成立了供销合作社,上级派他到供销社工作。他不怕山高路远,不避风雪严寒,赶着牦牛,一个帐篷一个帐篷地去送货,把党的关怀送到翻身牧民的心坎上。有一次,他下乡送货,半路上天气突然变化,下起了漫天大雪。他牵着牦牛翻越一处冰大坂。山高氧气稀薄,牦牛一步三喘气,班登群培步行更加艰难。但是,他想到过去牧民到县里买一块砖茶要在路上往返辛苦几十天,想到毛主席关于“为人民服务”的教导,便勇往直前,终于把急需商品送到了牧民的帐篷里。五年来,他脚踏昆仑积雪,跋山涉水数万里,既当社会主义商业的售货员,又当毛泽东思想宣传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作出了贡献。
日土县红旗人民公社社员石加和才旺拉姆夫妇,在思想革命化的大道上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生动事例,在藏北草原上广为流传。石加和才旺拉姆都出生在农奴家庭里,在旧社会都有一本血泪账。他们热爱伟大领袖毛主席,痛恨三大领主。但是,石加过去学习抓得不紧,受到旧思想的毒害比较深。才旺拉姆就在家里和他一起学习毛主席著作,一起忆苦思甜,帮助他提高阶级觉悟。在才旺拉姆的帮助下,石加进步很快。一九六八年他被大家推选为生产队的会计。开始,石加一不会记账,二不会打算盘,对搞好工作信心不足。带着这个问题,他学习了“老三篇”,回忆了在旧社会三大领主是怎样拨弄算盘剥削穷人的,认识到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掌财权的重要性,大大增强了信心。他虽然身体不好,仍然坚持白天参加劳动,晚上记账到深夜。大家劝他注意休息,他说:“算账是我的本职,为人民服务,决不能怕累怕苦!”他一心为集体,把队里的财务工作搞得一清二楚,而且处处精打细算,受到了社员们的赞扬。
才旺拉姆在民主改革以来的各项政治运动中都很积极,但是后来她放松了思想改造,“私”字在脑子里逐渐增多起来。石加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就和她一同学习“老三篇”,耐心地帮助她。在一次斗私批修会上,石加还向大家介绍了他妻子的活思想,请大家帮助她提高觉悟。党支部书记彭措次仁说:“才旺拉姆‘私’字抬头,是因为她只知道痛恨三大领主的剥削和压迫,还不懂得私有制和私有观念是剥削制度的基础。现在三大领主被我们打倒了,可是私有观念不破除,那就是留下受二遍苦的根苗。”党支部书记的一席话,敲开了才旺拉姆的心窍。她决心用毛主席在“老三篇”里的教导来要求自己,紧跟毛主席干革命。去年夏天,才旺拉姆给队里放牛。一天,暴风雨把牛群打散了,牛跑过了泽龙河。泽龙河浪大、流急,她冒着生命危险,涉水过河,直到把牛全部赶回。社员们表扬她,她说:“我为革命劳动,只是做了一点应做的事。”几年来,石加和才旺拉姆连续被评为五好社员,去年,他们夫妇俩都出席了阿里地区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
人的精神面貌变化了,阿里地区的社会主义建设就出现了新的局面。
解放前,阿里产粮很少,吃粮都是依靠用羊或盐到外地去交换。曾经流传过这样的民谣:“吃粮贵如金,换粮拿命拚。”当时出外换一点粮食,要受到沉重的剥削。有时,赶上几千只羊,只能换到一点点粮食。加上山高路险,遇上风雪,还有生命危险。有一年,噶尔县贫苦牧民丹增群佩赶着羊群去换粮,连人带羊都冻死在雪山上。
解放后,国家充分满足了阿里的粮食供应。民主改革以后,特别是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阿里干部和群众的政治觉悟不断提高,他们决心大力发展农业生产,逐步改变粮食全部由国家供应的状况,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新贡献。
阿里高原平均海拔在四千米以上,高寒、缺氧、多风、干旱,天气变化无常,有时盛夏夜霜。年平均降水量不到一百毫米,无霜期极短,因此过去一向被人们认为是不能发展农业生产的地方。如今,广大群众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不断敲开农业生产“禁区”的大门,把粮食种到了海拔五千多米的高原上。位于冈底斯峰脚下的噶尔县门士公社,原来是纯牧区,吃粮全部靠国家供应。一九六○年他们决定在海拔四千五百米的高原上试种青稞,但是连种几年都没有成功。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上级送来了藏文版的毛主席著作。干部和群众学习了《愚公移山》。大家决心用愚公移山的精神,再接再厉,在高原上种出青稞来。他们认真总结了前几年种青稞失败的原因,经过反复实践,终于摸索到了高原上作物的生长规律,试种成功了青稞。
种粮成功的喜讯很快传遍阿里高原。但是这个公社的干部和社员们清醒地认识到,虽然种成功了粮食,但是产量还很低,还要继续努力。他们经过再三研究,采用牛粪灰化冰等办法,促使渠水提早化冻,提高水温,解决了河水冷凉、化冻迟、浇水晚的问题,使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成倍提高。去年全公社播种青稞四百三十多亩,收获粮食十四万斤,做到全公社粮食基本自给。
自力更生创新业,艰苦奋斗绘新图。去年阿里地区有百分之三十六的人民公社做到了粮食自给自足,其中有七个人民公社粮食亩产达到了《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指标。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阿里地区的牧业生产也不断发展。有些牧民过去一直过着游牧生活,文化大革命中,他们通过学习大寨,振奋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用土坯盖起了住房,修起了羊圈,变游牧为定居,增强了抗灾能力,几年内就使牲畜大幅度增长。
在毛泽东思想的阳光照耀下,阿里人民正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大道上奋勇前进!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