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办好“五·七”农民学校 人换精神地换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1-05-06
第3版()
专栏:

办好“五·七”农民学校 人换精神地换貌
河北省霸县信安公社解放大队,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农民以农为主(包括林、牧、副、渔),也要兼学军事、政治、文化”,“也要批判资产阶级”的教导,从一九六九年四月办起了一所“五·七”农民学校,组织干部社员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批判资产阶级,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革命、生产出现了新气象。
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解放大队广大贫下中农学习毛泽东思想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但是,有些社员由于文化水平低,学习起来很吃力,他们说:“让我们识些字,能够更好地学习毛主席著作可就好啦!”正当这时,传来了林副主席在党的“九大”会议上向全国发出的“按照毛主席一九六六年的《五·七指示》,把我们全国真正办成毛泽东思想大学校”的号召。解放大队党支部以毛主席光辉的《五·七指示》为指针,创办了一所“五·七”农民学校。
这个农民学校以毛主席著作为基本教材,突出无产阶级政治,理论联系实际。他们利用晚上时间学习。学员中能集中的,都到课堂学习。多子女的家庭妇女,在校外编成若干小组,由专人辅导。这样做,深受贫下中农欢迎。开始,青壮年参加,后来老年人也去了,大家学习积极性很高。
“五·七”农民学校坚持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人。林副主席指示我们:“千条万条,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人是第一条。”过去,这个大队的革命和生产在全公社是比较差的。办起“五·七”农民学校初期,人们学习劲头很大,但理论联系实际不够,特别在农忙时,有的同志摆不正政治与生产的关系,学习没有搞好,生产也没有抓上去。在党支部的领导下,“五·七”农民学校组织大家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理论联系实际,用政治统帅生产,树立为革命种好田,为革命多打粮的思想,促进了干部和群众的思想革命化。人的精神面貌大改变,集体生产大发展。去年,这个大队成为出席河北省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代表大会的先进集体。
“五·七”农民学校是批判资产阶级的战场。遵照毛主席关于农民“也要批判资产阶级”的伟大教导,“五·七”农民学校经常结合现实的阶级斗争实际,抓住大是大非问题,开展革命大批判,不断提高革命干部和社员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自觉性。过去,有一个生产队“弃农经商”的思想没有很好解决,使集体生产受到损失。在“五·七”农民学校里,他们针对这个问题,狠批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三自一包”、“四大自由”等修正主义黑货,提高了大家的路线斗争觉悟。他们说:“不批稀里糊涂,一批清清楚楚。”从而端正了社会主义方向,巩固了集体经济。
学文化和学习毛主席著作结合起来。这个大队的一些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深深感到没有文化学习毛主席著作的困难。“五·七”农民学校的成立为他们学文化创造了条件。他们怀着一定要把毛泽东思想真正学到手的迫切心情,一边积极学理论,一边努力学文化。老贫农张春和,原来是个文盲。进校后,他勤学苦练,坚持不懈,现在已能通读“老三篇”,阅读一些通俗的读物。不少社员通过在“五·七”农民学校学习,摘掉了文盲帽,成为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积极分子。
解放大队办好“五·七”农民学校的一条重要经验是领导重视。党支部书记亲自抓,干部带头和社员一起学习,遇事同群众商量,及时解决问题,使“五·七”农民学校越办越好。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