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沸腾的柴达木——青海石油工人发扬大庆精神建设新油田的英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1-05-18
第2版()
专栏:

沸腾的柴达木
——青海石油工人发扬大庆精神建设新油田的英雄事迹
在“工业学大庆”的群众运动中,柴达木盆地沸腾起来了。在这里,青海省的石油工人们以大庆工人为榜样,坚持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用工人阶级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迅速地改变着这个盆地的古老面貌。
现在,人们一踏进柴达木的西部,就看到一派十分动人的景象:一座座高耸入云的井架,巍然屹立;一群群装满石油的油罐,星罗棋布;一条条输油管线,纵横交错,密如蛛网;一辆辆汽车,来往如梭,日夜奔驰……。青海石油局工人,仅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就在这个海拔三千多米的砂砾冲积、山峦起伏的地带,建成了一个欣欣向荣的新油田。
“老三篇”指方向,千难万险无阻挡
一九五八年,青海石油工人在大跃进的战鼓声中,曾来到柴达木西部钻探过。但是,到了一九六二年,由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和破坏,这一带被判为无油区。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青海石油工人狠批了刘少奇的“洋奴哲学”、“爬行主义”等反革命修正主义黑货,决心发扬大庆精神,唤醒沉睡的柴达木,为加速发展我国石油工业作出贡献。一九六九年四月,石油工人们乘党的“九大”胜利召开的东风,重新开进了柴达木西部。
四月的柴达木西部,气候变化无常,上午天空晴朗,傍晚就狂风四起,飞沙走石,到了夜里,气温猛降到零下二十多度,刺骨的朔风呼叫着,滴水成冰,天寒地冻。艰苦的环境,困难的条件,阻挡不了人们前进的步伐。工人们反复学习“老三篇”,回顾大庆石油工人的战斗历程,信心百倍地说:“不靠天,不靠地,要靠毛泽东思想夺胜利!”“我们有‘老三篇’指方向,千难万险无阻挡!”
地震勘探队的同志们揭开了战斗的序幕。他们带着几顶帐篷,越戈壁,爬高山,抗风沙,斗严寒,披星戴月,风餐露宿,进行了大规模的地震勘探工作。
在十分艰苦的地震勘探过程中,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李培基,表现了大庆工人阶级的革命精神。一九六九年十二月,他和同志们一道打地震炮井时,刚开钻,偶然发生井漏,泥浆穿过井壁倾泻到漏层内。李培基立即脱下棉袄,两腿跪在冰冷的泥浆里,挽起袖筒,光着胳膊,堵塞井壁的漏洞。锋利的冰块,将他的右胳膊划破了一道两寸长的口子,鲜血直流。泥浆里的盐碱水浸入他的皮肉,疼得他额上渗出一颗颗豆大的汗珠。他一声不吭,坚持战斗。别人劝他休息,他说:“工人阶级死都不怕,还怕疼吗?!”就这样,他一直坚持到把井壁堵好。又一次打井时,寒风刺骨,冰雪盖地,突然泥浆从七八米高的水龙带内倾盆而下。他急忙前去,拆卸泵和水龙带的螺丝。泥浆从他的头上一直流到脚下,头发和衣服都结了冰,冻得他浑身发抖。但是他全然不顾,勇敢战斗,最后终于制止了事故,保证了这次勘探任务的胜利完成。
为了进一步给油田的开发创造条件,修路工人们在很短的时间里抢修了三条总长一百多公里的公路。其中的一条盘山公路,修建工程极为艰巨。这条公路修在五十度陡坡的高山上,要拐一百四十七个弯。承担修建这条公路任务的修路突击队,以大庆工人为榜样,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每天挖山不止。需要放炮爆破时,他们就冒着生命危险,在二百多米的高处悬空打炮眼。为了尽快修通这条公路,让钻机早日上山钻井,工人们冒着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寒,住在山上,吃在山上,一直坚持到公路建成。
为革命闯艰险,粉身碎骨也情愿
钻井的战斗打响了。工人们发扬大庆“铁人”精神,把几百吨重的钻井设备搬到海拔三四千米的高山上钻井,一台台钻机飞速旋转。
由于这里地层十分复杂,每个钻井工人都以高度负责的精神,聚精会神地进行操作,随时准备应付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
一次,有个钻井队在狂风怒吼的风口钻井。当钻到二百多米时,突然遇到了高压水层。一股股高压水柱,奔腾咆哮地喷出地面,地层被冲裂了。水柱越冲越高,井场徐徐下陷。“赶快抢救设备!”随着一声呼喊,大家立即冒着生命危险,投入抢救钻井设备的战斗。共产党员李治春把个人生命置之度外,冲到最危险的地方。当他竭尽全力抢走一台设备时,有人高喊:“李师傅,危险,赶快走开!”顿时,“轰”的一声,井场塌陷了,变成了一个小湖泊。这时,数十吨重的钻井设备,已经全部被抢到了安全地带。
去年七月的一天,一二五八钻井队的钻机,在正常地旋转着。陡然间,钻头钻进了沙石岩层,发生了卡钻。井,有报废的可能。队长、共产党员肖缠歧闻讯后立即奔向井场,一个箭步站到钻台上,激昂地对大家说:“同志们,这危险,我来干,你们赶快走开!”说着,他勇敢而沉着地转动转盘。可是,由于钻头卡得太紧,转盘正转动时,突然飞速回打,转盘中的铁块飞打到他的胸部。经过大家的努力,卡钻事故消除了,油井打成了!但是,肖缠歧同志却为开发祖国油田,英勇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肖缠歧,在战斗的一生中,每逢遇到艰险,总是把安全让给别人,把危险留给自己。一天,他所在的钻井队正在打一口气井,不料,天然气燃烧起来。已经下班的肖缠歧,闻讯飞速赶到井场。烈火熊熊,浓烟滚滚。井场上工人的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受到严重的威胁。肖缠歧奋不顾身地冲入火海,忍着烈火烧灼的剧痛,飞跑到井架底下,拆卸连接柴油机的螺丝,把柴油机抢了出来,然后又操起水龙头和大家一起扑灭了这场大火。大家赞扬肖缠歧为“柴达木的王铁人”、“不怕苦不怕死的无产阶级硬骨头”。
沙漠起宏图,继续革命不停步
为了便于油田的开发和建设,急需在海拔三千六百多米的地质“禁区”尽快地踏勘一条捷径,架起通讯线路,把各个出油构造连成一片。
初夏的一天凌晨,担负踏勘任务的油田规划组,带了几壶水和一些冷馒头,在西部指挥部党委委员薛崇仁的带领下,意气风发地出发了。
在大庆精神鼓舞下,他们在丛山峻岭里顶烈日,踩沙石,攀悬崖,串洪沟,日复一日地行进着,脚板打起了泡,他们干脆脱下鞋袜,光着脚板向前走。出发时带的一点水喝完了,大家渴得嘴唇干裂,干硬的冷馒头放在嘴里怎么也咽不下去。石油局革委会副主任、共产党员赵延信,便给大家讲伟大领袖毛主席率领工农红军爬雪山过草地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光辉事迹,讲大庆工人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组织大家反复学习毛主席的伟大教导:“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大家得到了极大的鼓舞,昂首挺胸,继续前进。
他们就这样与干渴、饥饿、劳累,顽强搏斗了整整两天三夜,胜利完成了第一次试探任务。接着,他们又连续踏勘了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每个人行程六百八十多公里,终于踏勘出一条最短的线路,及时架上了通讯电线,加速了油田的开发。
随着油田的高速度发展,急需建设一座炼油厂。工人们走大庆艰苦创业的道路,没有设备自己修,没有管线自己找,没有油罐自己焊,没有技术干中学,只用了七十五天的时间,就自力更生地建成了一座炼油厂。
在油田建设中,他们还发扬大庆的“干打垒”精神,利用业余时间挖了近四百间“地窝子”,解决了帐篷不足的困难;以大庆为榜样,走光辉的“五·七”道路,在大沙漠上办起了农场。他们还自力更生打土坯,烧青砖,烧石灰,砍芦苇,为油田建设提供了部分建筑材料。
精神变物质。大庆精神结出了丰满之果。一个初具规模的新的石油基地在柴达木西部出现了。现在,这里新探明的石油储量等于柴达木老石油基地的好几倍。
快马加鞭未下鞍,继续革命永向前。青海石油局广大干部和工人,决心更高地举起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沿着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引的“工业学大庆”的道路奋勇前进,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夺取更大的胜利。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