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巧取黄河之利巧避黄水之害 盐碱洼建成大片稳产高产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1-05-26
第3版()
专栏:

山东省沿黄河下游两岸的广大革命人民,积极响应毛主席发出的“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与黄河洪、凌灾害进行斗争的同时,运用毛主席的光辉哲学思想,调查研究,反复实践,综合利用黄河水沙资源,加固堤防,治碱改土,放淤造田,发展灌溉事业,为当地建设稳产高产田、发展农业生产提供了经验。
巧取黄河之利巧避黄水之害
盐碱洼建成大片稳产高产田
山东省历城县人民遵照毛主席关于“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教导,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巧取黄河之利,巧避黄水之害,积极引黄淤灌,加固黄河堤防,改造盐碱涝洼,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历城县地处黄河下游,位于济南北部黄河与小清河之间,是一条东西长一百四十华里、南北宽不足十华里的狭长地带。由于黄河河床高于地表,河水渗透,沿河土地逐年碱化;又加修堤用土,沿堤满是水坑。解放前,每到雨季汛期,北有黄河高水渗透,南有小清河洪水顶托,雨水无处排泄,形成大雨大灾,小雨小灾。因受洪、涝、沙、碱四害威胁,大片土地荒芜,十年九不收。
解放后,在党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历城县人民积极同黄河水害进行斗争,使灾害有所减轻,生产有所发展。一九六四年,毛主席发出“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以后,这个县的广大群众学习了毛主席的教导,治黄斗志更加旺盛。他们综合利用黄河水沙资源,展开了引黄淤灌、治理碱洼的顽强斗争。几年来,全县广大群众,因地制宜,自力更生,先后修建起十一处引黄提水站、一千三百多座桥闸涵洞和纵横长达两千五百多华里的排灌渠道。与此同时,他们合理改革耕作制度,改旱田为水田,积极种植水稻,从而基本上改变了低产面貌。从一九六五年大面积改种水稻以来,全县粮食平均亩产量由过去的一百五十来斤,提高到一九七○年的四百三十多斤;其中十万亩稻田平均亩产量达到五百五十斤。
这个县在引黄灌溉过程中,还利用引黄所沉落的泥沙,在黄河大堤背水的一面,淤起了总长四十四华里、宽二百多米、高两米左右的堤背,初步改变了汛期黄河大堤临水、背水两面都受水浸泡的状况,巩固了堤防。同时,还利用坑、塘、沟、渠,发展了鱼、苇、蒲、条等多种经营,增加了集体收入。
历城县人民在除害兴利,综合利用黄河水沙资源上所取得的成就,是活学活用毛主席的哲学思想的结果。毛主席教导说:“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历城县人民在治黄实践中认识到,黄河有害也有利:它是地上河,不利于防汛,但有利于引水;它向外渗透,引起两岸土地碱化,但引河水灌溉可以起到洗碱的作用;它含有大量泥沙,淤积渠道,但可以用来淤地固堤。他们说:“黄河水,是个宝,看你用好用不好。”
从一九五五年起,历城县在黄河大堤上兴建了十处虹吸工程,引黄河水灌溉农田,收到很好的效果。一九五八年,这个地区利用沿堤十处虹吸工程,引黄河水灌溉,改旱田为水田,种了水稻三万亩。由于水稻育苗插秧大量用水时,正是黄河的枯水期,虹吸管吸不出水来,结果只收了四、五百亩,其余全部枯死。这时,有些人又认为“黄河水可用不可靠”,对引黄种稻失去了信心。后来,他们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从中认识到,虽然大部分稻田没有收成,但几百亩有收成的稻田,平均亩产量比旱田作物高出一倍多。水稻大幅度增产的事实,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引黄灌溉,改旱田为水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既能抗拒涝灾,又能压碱冲碱,是当地迅速发展农业生产的好办法。同时,也使人们认识到,只要设法在黄河枯水期能够保证稻田用水,就可以大面积种植水稻,改变当地的低产面貌。他们抓住这个改种水稻能否成功的关键问题,发动群众,反复实践,终于创造出一种大水时自然虹吸、枯水时机械提水助吸的办法,使黄河水变得既可用又可靠。在一九六六年黄河出现少有的枯水情况下,仍然保证了稻田正常用水,十万亩水稻获得了丰收。
历城县在引黄灌溉改旱田为水田的同时,还发动群众,进行探索试验,对引黄沉落的泥沙作了妥善处理,使之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黄河含泥沙量大,必须经过沉淀之后,才能灌溉稻田。开始,为了解决沉沙问题,他们沿着黄河大堤修了些沉沙池,每年秋后,再组织大量劳力清淤。群众说:“看看稻子怪喜人,想想泥沙怪愁人。”人们把泥沙看成是引黄种稻的“包袱”。经过几年的沉沙落淤,沿大堤的水坑、洼地,淤成了高地,提高了大堤的抗洪能力,改变了过去那种“大堤年年长,土地年年落”的局面。于是,他们自觉地结合稻田用水,进行沉沙淤高堤背,把“包袱”变成了宝贝。实践证明:这是一条多快好省地加固堤防的有效措施。一九六四年到一九七○年,引黄淤背改土达一千二百二十多万土方,平均每方投资比人工修筑节省百分之九十,并淤成粮田三万多亩。
随着引黄种稻的发展,这个县先后建立起十一处引黄提水站。他们依靠群众,建立了一支亦工亦农的管理队伍,担负起提水设备的使用、检修任务。他们遵照毛主席关于“从战争学习战争”的伟大教导,边学边干,边干边学,不仅掌握了使用和维修机器的技术,而且办起了小工厂。过去,损坏了零件要到外厂、外地加工、购买,现在自己动手修造,既节省了维修费用,又能及时修配,不误生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