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反复调查研究 能动地指导实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1-06-25
第3版()
专栏:

反复调查研究 能动地指导实践
中共浙江省仙居县委书记 刘学武
情况在不断变化,形势在不断发展。人们只有经常深入实际,反复调查研究,才能逐步地掌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我们在开展治山、治水、治滩中,就经历了这样的过程。
仙居县解放前是一个“八山一滩一分田”的穷县。解放后,特别是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广大革命群众为了改变山区落后面貌,向山、水、滩进军,取得了一定成绩。可是,由于我们深入调查研究不够,对山、水、滩之间的互相联系和内部规律缺乏认识,在工作中不能做到心中有数,抓不住重点,影响了群众运动的深入开展。
后来,我们带着如何认识山、水、滩,治服山、水、滩的问题,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指挥员的正确的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到的和必要的侦察,和对于各种侦察材料的联贯起来的思索”的教导,受到很大的教育。认识到,要改造山区,就要首先认识山区。于是,我就和有关同志,深入进行调查研究。我们爬过了许多山头,查看了横贯全县的永安溪的主要支流,广泛访问群众,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同时,还查阅了有关历史资料,初步掌握了这样几方面的情况:第一、仙居县历史上几乎年年受灾,不是旱就是涝,而旱灾威胁大于涝灾。第二、永安溪河床逐年扩大,洪水一来,沿溪两岸成千成万亩粮田遭到冲刷,虽然在两岸造林筑坝,围溪造田,但往往是今年造好,明年冲掉。第三、许多山区大队,凡是造林多、封山育林好的,粮食就丰收;凡是能够举旗抓纲,坚持群众路线的单位,治山、治水、治滩运动都开展得比较好。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认识到,山、水、滩三者,首先应该抓治水;而治水又应以蓄水抗旱为重点。县委和县革委会制定了“五年大治、十年根治永安溪”的规划。在治水运动中,我们充分发动群众,深入开展革命大批判,狠批刘少奇一伙推行的“工分挂帅”、“物质刺激”等反革命修正主义黑货,提高广大革命群众的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觉悟,在全县出现了一个群众性兴修水利新高潮。
当取得了一些成绩以后,我们思想上一度产生了盲目自满情绪,以为自己对山、水、滩的规律摸得差不多了。这种思想一露头,调查研究就放松了,认识也就不能继续深化。这时,新的矛盾也来了。有的地方只重视抓治水,忽视了抓治山,把治山与治水两者机械地分割开来。这主要是我们没有认识到山、水、滩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造库蓄水、减少洪水流量;造林、护林,减少水土流失,都有助于避免旱涝威胁;蓄水少、流量大,造成永安溪河床逐年扩大;山没治好,泥沙俱下,河床逐年增高,这都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粮食生产,可以促进林业生产的发展;同时,发展林业生产,又能促进粮食生产的发展。由于我们认识上的片面性,以致在领导思想上强调了治水的一面,忽视了治山的一面;抓治水有规划、有措施、有指导,抓治山一般号召,缺乏具体措施。这样,当治水抓上去以后,治山的问题就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认识提高后,我们对整个工作重新作了部署,在继续大搞治水的同时,狠抓治山。仅去冬今春以来,造林面积达二十万五千多亩,相当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十五年造林面积总和的百分之四十三。
这一次认识上的飞跃,加深了我对毛主席关于“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这一伟大指示的理解。我较深地懂得,实践不仅是认识的唯一源泉,同时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经过反复实践,才能证明在第一次飞跃中得到的认识,那些是正确的,必须坚持,那些是不完全的,必须补充,那些是错误的,必须纠正,才能获得比较完全的认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