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阅读
  • 0回复

朝气蓬勃的女支部书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1-07-10
第3版()
专栏:

朝气蓬勃的女支部书记
乌云其其格,出身在一个贫苦牧民的家庭,今年二十四岁。在毛泽东思想的哺育下,她茁壮地成长起来,现在是内蒙古自治区察哈尔右翼中旗那日大队党支部书记。
伟大导师毛主席教导我们:“共产党员的先锋作用和模范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一九六六年,乌云其其格担任了大队党支部书记以后,怀着对伟大领袖毛主席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每天工作忙到深夜,回到家里点亮油灯,刻苦学习毛主席著作。她以毛泽东思想为锐利武器,在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激烈搏斗中,不管风浪多大,总是英勇顽强地战斗着。
那日是个半农半牧的大队,有八个生产队,分布在一条狭窄的四十多里长的大南沟。这里崇山峻岭,层峦叠嶂,山地挂在陡坡上,滩地堆满卵石,四季风沙不绝,暴雨一降,洪水毁地冲田。洪水和风沙成了这里农业生产的两大害。
解放后,那日的贫下中农(牧)在党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走上了集体化的康庄大道,农牧业生产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由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及其在内蒙古的代理人推行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破坏和干扰,那日的自然条件和落后面貌一直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
为了重新安排那日的山河,乌云其其格怀揣红宝书,身背炒面袋,带领大队干部踏遍了八十里方圆的座座高山,条条深沟。他们爬山越岭,走东家,串西家,找贫下中农交谈,集中群众战天斗地的智慧。每逢雷声大作,暴雨倾盆,她总是蹲在沟旁观察洪水的流量;每逢狂风怒吼,飞沙走石,她总是站在风口观察风向。经过一番调查,她掌握了第一手材料,在心中绘出了改变那日山河的蓝图,决心苦战三五年,把农牧业生产搞上去,实现粮食上《纲要》。这个计划同群众一见面,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多数群众说:“照这个计划办,那日的落后面貌定能改变。”可是还有个别人说:“粮食产量虽然不高,还能满足本队人吃用。这样累死累活地干没有必要。”
两种看法,反映着生产上的两条路线斗争。乌云其其格面对着因循守旧势力的干扰,教育大家:“不能只想到自己大队够吃够用,我们要想到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贡献。”她坚信纵有千难万险,靠毛泽东思想一定能控制风沙,根除洪害,叫那日山河的旧貌换新颜。
一九七○年冬天,改河造田、修渠打井的战斗打响了。炮声隆隆,巨石滚滚,整个大南沟,歌声、号子声,此起彼伏。运石、挖河、修渠、打井,人来人往,忙个不停,到处是一派火热的景象。在这些艰苦奋斗的日日夜夜里,乌云其其格更是冒风沙,顶严寒,干在前头。她与社员一起学习《愚公移山》,大讲大寨贫下中农三战狼窝掌的英雄事迹,鼓励社员们象大寨人那样把困难踩在脚下。打井的战斗在日夜进行,乌云其其格穿上水靴,深入井下,挖泥筑井。社员们劝她说:“你姑娘家,看水凉浸坏了身体,还是在井口上做些活吧。”她笑着回答说:“干革命就要拚死拚活。”在高山撬石是个危险活,乌云其其格和男社员一起操起十多斤重的大撬棍撬巨石。一次,她正紧张地撬着一块巨石,不料上面的一块碗大的石头掉下来,正中她的后脑,她头昏目眩,鼻流黄水。群众劝她到医院看看,她说:“不要紧,工地上正需要人,我是共产党员,一刻不能离开战场。”说罢,又操起撬棍干起来。贫下中农夸奖她说:“多好的当家人啊!”
毛主席教导说:“干部通过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同劳动人民保持最广泛的、经常的、密切的联系。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一件带根本性的大事,它有助于克服官僚主义,防止修正主义和教条主义。”
乌云其其格当支部书记五六年,不管工作多忙,任务多重,总是争分夺秒地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一九六九年秋天的一个夜晚,乌云其其格与队干部一起研究工作过了半夜,刚躺下,突然变天,刮起了大风,气温急骤下降。她想到梁顶上白天挖出的山药没有埋,有被冻坏的危险,就叫上队长马宽海一起去掩埋山药。把四堆山药埋好后,她对马宽海说:“这样回去睡就安心了。当干部就要不怕吃苦,为人民吃苦心里乐啊!”
乌云其其格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那里有了困难,她就出现在那里。一天深夜,贫农的儿子王明旺得了急性阑尾炎,病势比较严重。明旺爸爸不在家,老妈妈急得团团转。乌云其其格拖着带病的身子赶来,又是打电话,又是请医生,喂水喂药,护理一夜。第二天天刚亮,又抬着担架把明旺送往医院。明旺得救了,乌云其其格的病加重了。明旺的妈妈拉着乌云其其格的手,激动地说:“你救了别人,却累垮了自己。”
乌云其其格一心为人民、一心为集体的革命精神,受到群众的热烈赞扬,曾多次被评为公社、旗、盟、自治区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一九六九年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两次幸福地见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她的带领下,那日大队也成为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先进集体。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