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阅读
  • 0回复

徐淮平原大寨花——记新沂县后行大队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改天换地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1-07-18
第2版()
专栏:

徐淮平原大寨花
——记新沂县后行大队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改天换地的事迹
在江苏徐淮平原上,出现了一个多灾低产地区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单位,这就是被人誉为“徐淮小江南”的新沂县港头公社后行大队。
这个大队的广大干部和群众在党支部的带领下,高举“农业学大寨”的光辉旗帜,砸碎了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枷锁,用自己的双手填平困难坑,挖掉穷根子。一九六三年粮食亩产只有一百多斤,一九六五年一跃超《纲要》,到一九七○年跃过了千斤关。
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后行大队地处淮河下游的骆马湖畔,三面环水,地势低洼,上游下一滴,这儿水一瓢,一遇洪水,泛滥成灾。解放后,后行大队贫下中农沿着毛主席指引的方向,走上了集体化的道路,生产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及其代理人却利用自然灾害造成的困难,在这个地区竭力推行“三自一包”、“四大自由”等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结果严重地削弱了集体经济,贫困的面貌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年年要国家供应粮食。
一九六三年秋天,这里遇到洪水的袭击。社员生活更加困难。党和政府从四面八方给他们送来了救灾物资。江南的大米,东北的玉米,上海的白菜,一车又一车地运到后行。社员们又感激,又难过,很多人流下了眼泪,觉得躺在国家的怀里过日子不是个滋味。
到底应该怎么办?接连几个深夜,党支部书记孙明臣和全体支部委员一起围在煤油灯下,学习毛主席著作,展开热烈的讨论。“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
“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毛主席的教导,照亮了大伙的心窝,全体支部委员立下了共同的决心:挺起腰杆,领着大伙干;依靠集体力量,改变后行面貌!
一九六四年,伟大领袖毛主席发出“农业学大寨”的战斗号召,进一步给后行干部、群众指出了前进的道路。党支部领导广大社员反复学习大寨贫下中农的英雄事迹,回顾后行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斗争历史,认真检查后行穷困落后的主要原因,狠批资本主义倾向,畅谈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优越性。通过两个月的阶级教育和路线教育,他们擦亮了眼睛,认清了方向。在全大队农业学大寨的誓师大会上,千百个人打心底里迸发出一个声音:毛主席怎么说,俺就怎么做!毛主席怎么领,俺就怎么跟!大寨能做到的,俺也一定要做到。
毛主席教导说:“人们为着要在自然界里得到自由,就要用自然科学来了解自然,克服自然和改造自然,从自然里得到自由。”大队党支部认真分析了本地的自然条件,总结了多年来同洪涝灾害作斗争的经验,认识到:对自然灾害,不能尽打防御仗,一定要主动进攻,叫水为我所用,变水害为水利。经过反复研究,又广泛听取了群众意见,大队决定利用洼地水多的特点试种水稻,彻底改变洼地低产面貌。
党支部委员孙明哲等十八名青年组成一支突击队,在试验田头搭起了茅草棚,跨出了旱田改水田的第一步。
冲破一切艰难险阻
在历史上只种旱谷的后行土地上种水稻,真是处处有难题,步步有斗争。但是,突击队员们斗志昂扬,信心百倍。没有水牛,就用人拉犁;秧苗被害虫咬死了,再育第二次;不会插秧,先用茅草练习;土地板结,秧插不下,就用手指抠个洞再插。好容易把秧苗插了下去,可是没几天秧苗却枯死了。这时,有些突击队员稳不住神了。那些不相信后行能改变面貌的人说:“生成装山芋的肚子,还想吃大米!”
党支部清醒地意识到,如何对待困难,在困难面前是继续前进还是畏难后退,也是两条路线的斗争。党支部书记孙明臣语重心长地对突击队员们说:“哪一棵成材的树不经过日晒雨淋,哪一条远航的船不经过风吹浪打!走大寨路,就得有身硬骨头!”毛主席的“农业学大寨”的光辉指示,使十八名朝气蓬勃的青年突击队员在困难中看到了光明,看到了希望,鼓起了勇气,增添了力量。他们发出钢铁般的誓言:“俺旗不倒,舵不转,方向不变!不种好水稻,决不下战场!”在贫下中农的帮助下,找到了秧苗枯死的主要原因是稻田严重漏水。于是,他们在稻田周围的沟、塘里垒起坝,蓄满水,把大量树叶、青草铡碎踩进田里,防止漏水,耖秧重栽,秧苗栽下不久,就返青发棵了。稻苗似锦,绿波翻滚,一片喜人景象。祖祖辈辈不长水稻的后行,第一次飘起了醉人的稻香。水稻登场后,经过验收,八十亩田平均亩产四百斤以上,最好的田块亩产八百多斤。
这年冬天,他们又一鼓作气筑成了一条七华里长的灌溉渠道。一九六五年扩种水稻九百四十亩,粮食亩产五百四十斤,一举超过了《纲要》规定的指标。
后行大队有一千三百亩土地分布在三个洼湖里。这些土地,坑坑洼洼,茅草丛生,一片荒芜。过去也曾有人在这里开过荒,种过地。但是,辛辛苦苦忙一年,到头来只落个十八亩庄稼一担挑。在改天换地斗争中夺得了初步胜利的后行人,又给自己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大战湖滩,开荒造田,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一九六六年冬天,党支部书记孙明臣率领全大队男女老少浩浩荡荡地开进了“三湖”。满湖红旗招展,铁臂挥舞,群众干劲很大,千百年沉睡的荒地苏醒了!
正当大伙干得热火朝天的时候,一小撮阶级敌人扯起了刘少奇“打击一大片,保护一小撮”的破旗,跳了出来,把矛头指向领导群众战天斗地的革命干部,妄图破坏后行大队“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把后行拉向后转。广大贫下中农满腔怒火,揭穿了阶级敌人的阴谋诡计,大家齐心协力,勇往直前,干得更欢。
一小撮阶级敌人看到“三湖”工地一片沸腾,恨得牙根发痒,又刮起了一股反革命经济主义的妖风,妄想瓦解广大干部群众的革命斗志。他们煽动说:“挖这茅草荒,能打多少粮?能挣几个钱?”大队领导成员一眼看穿了阶级敌人的黑心肠,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他们也出了一道题:“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张思德完全彻底掏红心,他们为的是什么?”两种思想两本账,算得大家心里亮。广大群众豪情满怀地说:“闹翻身不怕费功夫,干革命不是为挣钱!”寒冬腊月,地冻如石,用镐刨,刨不动;用火烤,烤不化。困难吓不倒英雄汉。他们用大镐先在地上凿开一道缝,十多个人一起撬,撬起一块就有碾盘大,千把斤。就这样,苦干了三个冬春,一千三百亩荒地在后行大队社员的铁手里翻了个个,变成了平展展的稻田。
一九六七年春天,在水稻栽插的关键时刻,后行又遭到了百年未遇的大旱。井水枯竭,河底朝天,遍地龟裂,稻田起烟。二百多亩秧苗和已栽的一百五十亩水稻眼看就要枯死。
这时,有人提出了“水稻下马,山芋上马”的主张,说:“已经旱到这个地步,还要种水稻,不明明是叫大伙喝西北风!”
水稻究竟要不要下马?围绕这个问题,全大队展开了一场热烈的大讨论。
有的说:“旱改水是俺坚持毛主席革命路线闯出的翻身路子,不能遇到困难就走回头路!”
有的说:“越是在阻力面前,越是要挺起腰杆,坚决捍卫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俺要象大寨贫下中农那样,从困难头上跨过去!”
通过讨论,广大干部群众心更红、胆更壮。他们把水井掏深,又在干涸的河底挖了两百多眼土井,夜以继日地担水抗旱。挑一担水来回要走二里半,只能浇湿脸盆大一块地,但谁也没有泄气。灌了干,干了再灌,整整四十天,扁担不离肩,每人平均挑水上千担,许多人身上晒脱了皮,肩上磨起了茧。抗旱斗争胜利了。他们不仅保住了秧苗和已栽的水稻,还浇水多栽了一百五十亩水稻。七月间,这里终于下了一场透雨,他们不顾连续抗旱后的疲劳,一鼓作气抢栽完了全部水稻田。秋收时节,在后行的大地上,十里杨柳绿,千亩稻谷黄,一派江南风光。从此,“徐淮小江南”的称号传遍了淮河两岸。
戒骄戒躁,继续革命
后行大队取得这些成绩之后,在部分干部、群众中出现了“粮食收得不少了,社员口粮不少了,对国家的贡献也不少了”的思想。孙明臣深深感到,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夺取更大的胜利;还是满足现状,停滞不前,把成绩当作包袱,这是新形势下的两条路线斗争。只有破除骄傲自满、固步自封的右倾保守思想,才能乘胜前进。于是,党支部便组织大队、生产队干部认真学习毛主席的光辉指示:“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大家越学心里越明亮,决心更加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勇攀高峰不停步,为人民作出新贡献。
在后行大队,要进一步增产,肥料不足是个薄弱环节。大家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伟大教导,批判了那种眼睛向上,单纯依赖国家的思想,决心自己动手解决肥料问题。
在老墨河上,红旗飘扬,号子嘹亮,一支积肥大军摆开了七里长的战场。铁锤砸开了半尺厚冰,大锹挖出了万担肥泥。有的人天不亮就起来推车运肥,有的人受了伤坚持不下火线。一个月就积肥四十万担,平均每亩稻田二百多担,为夺取七十年代的第一个大丰收打下基础。
去年七月下旬,正在稻子扬花灌浆的时候,接连下了几天暴雨,一场罕见的洪水从上游铺天盖地压了下来,刹时间,水位猛涨三米多,洪水从大堤上漫了过来。洪水就是敌人,大堤就是战场。二百个民兵冲上了大堤,筑起人墙,用身子挡住了汹涌的洪水。一排排的社员站在齐腰深的水里,一团团泥块从他们的手上传上大堤。水涨一寸,堤高一尺。“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口号声,压倒了洪涛的咆哮。天黑,风狂,雨急。突然有一处堤脚松动了,眼看就有决口的危险。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共产党员胡春早挺身而出,振臂高喊:“人在大堤在,人在丰收在!”率领二十多个社员跳下深水去,一口气打下了六十多根树桩,排除了险情,保住了大堤。
秋后,他们怀着胜利的喜悦,迎来了七十年代第一个丰收年,粮食亩产达到了一千零十六斤。向国家交售余粮的时候,社员们激动地说:“一九六三年发大水,俺这儿一片水汪汪;今年水更大,俺这儿却是一片稻谷香,这全靠毛泽东思想照后行!”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