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爱民边防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1-07-26
第4版()
专栏:

爱民边防站
在帕米尔高原,当地的哈萨克、塔吉克、维吾尔、柯尔克孜等各族人民,热情赞扬人民解放军某边防站的爱民事迹。
这个边防站的指战员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拥政爱民”的教导,在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过程中,不断派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向各族人民热情宣传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在贫下中牧的毡房里,时常可以看到边防战士和牧民一起学习毛主席著作,一起忆苦思甜,一起开展革命大批判的动人情景。边防战士把贫下中牧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全心全意地为牧民服务,被广大牧民亲切地称作“咱们的贴心人”。
帕米尔高原气候变化无常,时而晴空万里,烈日炎炎,瞬息间风雪交加,大雨滂沱。在这样恶劣的天气里,牧民们常常缺少柴烧,烤火、做饭都发生困难。为了帮助广大牧民解决烧柴问题,边防战士们经常组织人力四处打柴。一次,他们打听到离驻地一百多里外的地方有爬松,就连夜派出一个打柴组,翻了好几座大雪山,趟了好几道冰河,赶到那里。爬松长在悬崖陡壁的石缝中,要把它砍下来,稍不留心就会粉身碎骨。砍柴组的同志们毫无畏惧地攀上悬崖,挥斧猛砍。许多同志衣服撕破了,手磨烂了,肩压肿了,没人说一声苦。这次他们连续奋战半个月,为牧民打柴好几万斤。有一次,大雨连续下了七天七夜,六十多岁的老牧民托乎提大爷,眼看干羊粪烧完了,火柴也用光了。正当他急得没办法的时候,边防站的同志们用马驮着爬松,用塑料包着火柴,揣着干粮给他送来了。大爷望着子弟兵,感动得热泪盈眶。他紧紧拉着战士们的手,连声高呼“毛主席万岁!”
边防战士们经常用“老三篇”进行对照检查,要求自己为各族人民服务真正做到完全、彻底。边防站有一个医务所,每天都热情地接待各族人民前来诊治疾病,并且经常深入牧区送医送药。天长日久,到边防站治病的人越来越多,远处的当天回不去,病重的需要继续治疗。指战员们发现这个问题后,纷纷挤出房子给来治病的牧民住,并且靠自己的双手和一颗红心,上山运石,下河掏泥,到森林伐木,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在三千七百米高处的冰天雪地里,盖起了新的接诊室,安起了床铺,生起了火炉,把前来治病的各族群众接到里边住。转场、过路的牧民经过这里,都要进来坐一坐,喝一杯热茶,看望一下子弟兵。他们把它称作“雪山顶上的爱民房”。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