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他们在洗刷唯心精神——记广东省乐昌县革委会调查研究几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1-08-06
第1版()
专栏:

  他们在洗刷唯心精神
  ——记广东省乐昌县革委会调查研究几例
南岭脚下,有个山城,那就是广东省最北部的乐昌县。这里,武水蜿蜒南去,东南沿河一带,比较平坦;东、北、西三面,郁郁葱葱,万山叠嶂,是粤北有名的林区。
乐昌县革命委员会是一九六八年一月成立的。在三结合的领导班子中,有来此支左不久的军队代表;有一、二十年来一直在这里担负领导职务的“老乐昌”;也有文化大革命中涌现出来的年轻的基层干部。当时怎样挑起党和人民交付的这副抓革命、促生产的重担呢?怎样带领全县三十万人民在继续革命的道路上前进呢?出现两种回答。
一种是:遵循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教导:“你对于那个问题不能解决么?那末,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你对那个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了。”
另一种是:
“工作太忙,上管天文地理,下管油盐柴米,无论走到那里,屁股后面都跟着一串人,如何下得去?”
“来乐昌多年,人熟地熟情况熟。农村工作就是那么两下子,象翻一部通书,年年如此,照干就是了!”
“本地种田人出身,二十四个节气倒过来也背熟了;山山水水的脾气,那样不知道?还调查个啥?”
“调查也可以。下面的同志多干些吧,第一、二把手还得把住关。都下去,这个家谁当?”
两种回答,不仅是怎样做工作的问题,而且是怎样认识世界的问题。一种是,迈开双脚,到实践中去,到群众中去,到三大革命斗争中去认识。一种是,不出门,也可以全知天下事;老经验、老办法,可以对付一切;领导比群众高明,离开了那一个人,就办不了事。
这,行动上表现为“蹲下去”同“浮上来”的斗争;思想上,是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斗争,是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斗争。毛主席一贯这样教导我们:唯物论是从对唯心论的斗争中不断发展起来的。三年多来,乐昌县革委会正在这样的斗争中前进,他们坚持蹲下去,努力作实际调查,使自己多一点唯物主义,少一点唯心主义,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方面取得较好的成绩。
打倒主观主义
人的正确思想从那里来?指导工作的意见、政策、方法、计划……从那里来?这是搞调查研究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一些同志有时不看客观环境,出主意、想办法、发号施令,拿到实际中去照着一做,却行不通。这些同志满腔热情想把事情办好,却往往办坏。只有在碰壁之后,回过头来改走另一条路子——向下作调查,才知道原来是主观主义作怪,没有把实践放在第一的地位。
乐昌县革委会的一个领导成员黄瑞英,讲了她自己的一段经历:
她到河南公社去帮助制订一九七一年的农业生产规划,关起门来同公社干部搞了两天,规划是订出来了,群众却大提意见:“不要说一年完成,两年能完成都好笑!”这使她警觉起来:大概是瞎指挥了吧?于是她到几个大队去作调查。
大洞大队,她的规划上要他们把八百亩单季稻改成双季稻。调查之后,知道大洞共有劳动力四百多个,单造水田一千零六十亩,去年改了一百五十亩双造。经过一冬奋战,搞了够改五百亩双造的水利,留了够改三百亩双造的谷种,本来今年打算搞三百亩单改双。现在规划上却要他们改八百亩。贫下中农给她算了一笔账:改八百亩,每亩谷种二十五斤,就要两万斤,那么多的谷种哪里来?即使县里能帮助解决,大洞离县城是六十里山路,一个强劳力,一来一往两天才能挑回六、七十斤。要多少劳动力,花多少时间,才挑得回来?再说,水利条件够改种五百亩,硬要改种八百亩,那三百来亩岂不是种了也得旱死,白费劲?
塔头大队,她的计划上要他们把六百亩地改成水田。一去调查,贫下中农也给她算了一笔账:一下子改那么多田,水在哪里?肥在哪里?缺水缺肥,怎么改得成?再说,塔头是个经济作物产区,每年都要向国家交售一定数量的蔗糖和油料,把地都改成田,抓了粮食,丢了糖油,合不合“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
两笔账,她自己都没有仔细算过。她原来想,自己在这里土生土长,土改时就在这里抓工作,什么不知道?河南公社有的是田,为什么不能单改双?有的是地,为什么不能地改田?贫下中农这一算,才算出了她的规划不是从实际中来的,而是自己拍拍脑袋想出来的,犯了主观随意性的毛病。
后来,她同社、队干部、贫下中农一起,挖潜力,定措施,实事求是地调整了计划:大洞大队单改双五百亩,塔头大队地改田三百亩。
计划是由群众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而制定的,执行计划就成了群众自觉的行动。单就大洞大队来说:为了搞好春耕,他们把代代相传的吃饭时间也改了,过去三餐跑三趟,现在三餐跑两趟,保证有更多时间劳动;许多社员天不亮就动身去县里挑谷种,来回百十里路程,当天赶回去。今年粤北遇到几十年未见的春旱,贫下中农却说:“抗旱抗到天低头,硬要千斤拿到手”。他们灌一亩,插一亩,保一亩,大洞大队的五百亩单改双,塔头大队的三百亩地改田,都把秧苗插下去了,碧绿,崭齐,绣花也似地好看。现在,这些田里早已是稻浪千重,贫下中农早已满怀喜悦地开镰收割,估计今年的收成要比去年好得多。
黄瑞英吃了一堑,说:真是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做,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不做调查研究就哇喇哇喇地发言,是主观主义。有时下去做调查研究了,也不一定就是唯物的、辩证的,还会搞唯心论,搞形而上学,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洗刷。例如有些同志带着框框下去调查,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千变万化的事物,把事物都看成死了的田螺——不会过丘,炒熟的黄豆——不会发芽。结果,不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陷入盲目性,工作被动。
乐昌县革委会的另一个领导成员黄鸿才,去年冬天到廊田公社蹲点,调查两个地方。一个是马屋大队平富片,一个是沙洲大队。去时,装了一脑子老印象:平富,阶级斗争复杂,生产任务完不成,多少年来只挨批评,没受过表扬;沙洲,群众好,班子好,工作好,一向先进。这样,结论实际上已经下定了。所以黄鸿才走到平富,就觉得一切落后,工作难搞;走到沙洲,一切皆好,只想听他们谈先进经验。
哪知越调查,情况越不一样。
他在平富召开了各种座谈会,发现这个队虽然问题不少,但是也有很多好的东西。譬如说,广大干部和贫下中农承认落后,但不甘落后,有改变面貌的强烈愿望;发言热烈,思想解放,敢于发表各种不同意见,对工作提了不少好建议。调查结果,推翻了黄鸿才原先的结论,认识到群众中蕴藏着极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他感到应该促使矛盾转化,发扬积极因素,使后进转化为先进。这样,他大抓了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人的工作,和大家一起狠抓革命大批判,广大群众的两条路线斗争觉悟提高了,揭开了阶级斗争盖子。人变,地变,变得很快,平富由“老落后”一跃而为“新先进”。
沙洲怎样呢?调查结果也推翻了黄鸿才原先的结论,所谓好,不是一切皆好,而是还有缺点。在今年“农业学大寨”的高潮中,这个大队满足起来,自以为绿肥多,水利过关,年年受表扬,当个先进队是不消说的了。谁知这一满,上头的东西装不进,别人的东西装不进,只装着点自己的东西,就停滞了,保守了。今年春耕大忙时,别的大队搞得轰轰烈烈,他们却冷冷清清;别的大队十二天完成插秧任务,有的队八天就完成,他们却拖了十四天,成了全公社最后一名。直至后来抓了领导班子思想革命化,反骄破满,突出政治,才又赶上去。
两个结论都被推翻,两个地方都向着和自己原来的认识的相反方面转化了去,人们可以从这里学到点什么呢?
黄鸿才同志说,他长了一智:“什么事情都是可分的,都是一分为二。后进中有先进的东西,先进中有后进的东西;所以事物才会互相转化,会变,会发展。做调查研究带着框框去,带着结论去,这种主观主义的作法,适应不了发展变化的客观世界,一定会碰钉子,闹笑话,给革命造成损失。毛主席教导说:‘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这是伟大的真理。”
吃主观主义的“堑”,长实践第一的“智”的,又何止黄瑞英、黄鸿才两个?乐昌县革委会的许多领导同志都深深体会到:一个县的工作,关系三十万人民群众,头脑一热,先验论一来,影响就是一大片,可要十分警惕啊!
眼睛向下
搞调查研究,树立群众观点很重要。毛主席说:“要做这件事,第一是眼睛向下,不要只是昂首望天”,“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坚持群众路线是坚持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根本问题,乐昌县革委会的领导班子对此感受很深,几乎每人都有一串生动的故事。
他们说,眼睛向下,就要带着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搞调查。
调查,为了什么?为了解决人民群众在革命、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那就一定要“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那种对人民群众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的人,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
长垑公社有个和村大队,长期不团结。乐昌人都知道和村不“和”。革委会副主任刘连仲同志,原来是旧县委的第一把手。他也早知此事,但是当年做官当老爷,从来没有去管过。文化大革命的风暴横扫了他的官气,唤回了他跟贫下中农的阶级深情,他把和村的问题装到心里了。
一九六九年初夏,刘连仲参加党的“九大”回来。他牢记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谆谆教导,牢记“九大”团结、胜利的路线,深深感到自己有责任一定要把和村的阶级兄弟拉回到团结胜利的革命路线上来。
他怀着满腔热情去调查这个“老大难”了。
来到和村,他找老贫农、青年、民兵、妇女反复交谈,又分别和两个不团结的干部同吃、同住、同劳动、拉家常。他把真心话掏给群众,群众也把真心话掏给了他。他终于了解到,不团结的原因,一方面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宗族矛盾,一方面是新老干部互相瞧不起。于是,他召开了会议。在会上,他同大家一起学习毛主席关于“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的伟大指示。他带头回忆苦难的家史,检查自己过去不关心群众的错误;大谈团结胜利的意义;狠批封建地主阶级用宗族关系欺骗劳动人民的危害;大讲贫下中农是一条藤上的苦瓜,没有理由分成两家……。说着说着,刘连仲禁不住落下泪来。大家很受感动。这个会变成了活学活用毛主席指示的课堂,变成了开展革命大批判的战场。两个干部当场把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忆苦思甜,自我批评,誓为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并肩战斗。在团结、战斗的基础上,“和村”这个名字有了崭新的意义。
刘连仲是靠一片丹心搞调查,才收到较好的效果的。他体会到:只有把群众放在自己心坎上,才能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里。
乐昌县革委会的同志还认为,眼睛向下,才能在调查研究中找出办法,解决问题。
今年年初,县革委会决定让军队代表张凤阁把一项水利工程抓紧完成,好拦截武水,引水上山,灌溉北乡公社和河南公社的五万亩土地。
当时,春耕在望,几台水轮泵要赶紧安装。张凤阁想,这任务不轻,得拿出几项过硬的措施来,就找一批干部、技术员研究。研究来研究去,安装工作进展很慢,达不到谷雨前通水的要求。等水灌田的群众急了,批评说:“只相信自己,不相信群众;只相信少数人,不相信多数人,几时干得成?”
老张猛然省悟:“啊!问题原来在这里!”他迈开双脚到工地去了,同群众一起劳动,一起商量。群众提出很多合理化建议。大家奋战四昼夜,提前安装好水轮泵,把河水引上了山。
河水上了山,又出了新问题。新开的水圳,渗漏得厉害,几台水轮泵一齐抽水,流不多远,就渗干了,水还是到不了北乡。怎么办?张凤阁连夜赶到北乡茅坪大队,向老贫农请教。老贫农教他一个法子:通水时,把水搅浑,泥浆沉淀下来,堵塞圳内小孔,再通水,就不会漏了。经过试验,这个法子果然不错。通水那天,张凤阁同几千群众一起,沿着二十多里长的水圳,一路搅拌。滚滚武水,终于被群众的智慧,牵到了北乡田头。盼水盼了多年的贫下中农欢呼起来:“毛主席万岁!”
欢呼声中,张凤阁深切感受到毛主席教导的威力:“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他说,这是上了一堂生动的唯物史观课,群众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主体。一个人,或一堆人,眼睛朝上,冥思苦想,是搞不出名堂来的。只有老老实实当群众的小学生,恭恭敬敬拜群众为师,才能想出好办法,打出好主意来。
革委会的同志们还说:眼睛向下,这个“下”字大有功夫。有的同志也下去,但是譬如下楼梯,走到中间就止步了,找干部谈谈,听听汇报,就作决定。这样也算向下作调查,但吃的是现成饭,靠的是第二手材料,问题往往解决不透。
县革委会领导成员姜志杰同志对这点体会很深。
农忙季节,有些社队常放松学习。今年,县革委会决定把这项工作抓在春耕前头,坚持用政治统帅生产,分工让老姜负责。老姜也下去调查,二月份,到廊田公社开了公社党委书记会议,打算把学习制度稳定下来,每星期学习四至五个晚上。书记们都说能行,就做了决定,要求全县农村都照此执行。但是下面连连反映,时间安排得太多了,行不通!
为什么做了调查,经过研究,基层干部也同意的事,放到群众中去却行不通呢?老姜学习了毛主席著作,感到自己在执行群众路线方面存在着问题。他想,毛主席一贯教导我们:人民能教给我们许多事情,群众的意见和经验是我们政策的基础,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学习并了解他们的经验、愿望和批评,然后再制定成政策交还给他们。觉悟到了这一点,老姜跑到北乡的新村大队去,挨家挨户访问,征求意见。
他问群众:“每星期学四五个晚上行不行呢?”
群众说:“不行。”
“为什么不行呢?”
“大忙季节,出工早,收工晚,夜夜学习,家务处理不完,反而学不好;处理完家务再学,时间太迟,影响休息;学习时间人人都一律,党员、民兵、干部就没有活动余地了。”
该怎么办呢?贫下中农给出了个好点子:“每周四晚,男女轮流,男学二晚,女学二晚。党员、干部、民兵可以另外再加点时间。这样,既保证了学习,又处理了家务,既照顾了一般,又照顾了特殊,行得通。”
这个点子的确行得通。现在乐昌全县就是这样办的,效果又好,又能坚持。
姜志杰从这里认识到一条道理:眼睛向下,就要下到底,要深入到三大革命第一线的群众中去,他们是天下实践着的人,真知在他们那里。
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性
毛主席指出:“调查就是解决问题。”乐昌县革委会的领导成员体会到,要解决问题,必须在调查研究中抓本质,找规律才行。粗枝大叶,一知半解,只看现象,不看本质,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他们是在实践中逐步加深理解的,经历了一个由不自觉到比较自觉的过程。
县革委会为了推动“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的深入开展,决定抓本地大寨式的典型。革委会主任韩希昌同志带领一批领导成员到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关山大队去蹲点。
关山是个“七分石头三分土”的地方,石多土少,又没有水,莫说浇地,吃水也难。一首山歌唱出了那里群众的艰苦生活:
“无河无圳无山塘,
挑粮背米洗衣裳;
天旱三日无水吃,
下雨三天闹柴荒。”
文化大革命以来,关山的贫下中农学大寨,凭着两个肩膀,一双铁手,在石头山上开了一千四百多亩荒地,和其他大队社员一起修了五十多里长的水圳,大大改变了关山的面貌。
韩希昌和大家一起跑遍了十一个生产队,四十多个山头,觉得关山的确是山区建设的好典型,便于前年春天开了现场会,号召大家学习关山,战天斗地。那知现场会开过,县里出现了两种情况:北面山区有些地方单纯抓开荒扩种;南面粮区又有人说这样的话:
“关山没地,所以开荒扩种;我们田多地好,无荒可开,学什么呢?”
这些情况是不正常的。那么,是群众学偏了,还是领导抓偏了?韩希昌他们带着这个问题学习了毛主席的教导:“我们看事情必须要看它的实质,而把它的现象只看作入门的向导”、“要完全地反映整个的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性,就必须经过思考作用”。他们认识到是自己抓偏了,没有用毛泽东思想统帅调查研究,调查了关山的开荒、扩种、修圳、凿池,却没有多动脑筋想一想,关山贫下中农这种战天斗地的力量源泉来自哪里?
他们再度来到关山,重新调查。
这次,围绕“学关山,学什么”这个中心,考察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历史,看人的精神境界的变化,研究学习、读书、突出政治的情况,注意领导班子的思想革命化。
他们了解到,这个大队成长的历史,就是两个阶级、两条路线激烈搏斗的历史。文化大革命前,旧县委把关山当作包袱。一个走资派到这里看了一趟,连连摇头说:“这不是人住的地方,穷山恶水,山穷水尽,那有出路?赶快搬家。”贫下中农不为所动,坚定地回答说:“关山是穷,但山穷可变富,人穷志不穷,我们是穷则思变,决不穷则思迁!”
他们了解到,这个大队天天读,学习日,大批判,一直坚持不懈。
他们还了解到,这个大队的党支部始终狠抓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坚持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人。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贫下中农立下愚公移山志,劈开顽石造良田。
通过调查、思考、分析,韩希昌心里象打开两扇窗,亮堂了。他想:关山学大寨,学了精神,精神变物质,石头山上开出了大寨花。我们动员大家学关山,讲物质多,讲精神少,难怪有的只学开荒,有的没啥可学了。重新调查,重新认识,重新总结,去年一月,县革委会在关山重新开了现场会,乐昌的“农业学大寨”运动健康地推向前进了。
韩希昌同志深刻地认识到,调查研究,要从万千的现象中,去认识本质的东西,抓住本质的东西;要从许多矛盾中,抓住主要的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样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毛主席教导我们:“社会实践中的发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是无穷的,人的认识的发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也是无穷的”,因而,调查研究也是无穷的。
乐昌县革委会的同志们在许多问题上都经历了反复调查,反复实践,反复认识的过程,他们说:真理只有一个,但是要使自己的思想认识真理,使自己的行动符合真理,那是要下一番苦功夫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来它几个反复,才能完成。
经过这样多次的反复,乐昌县革委会的同志们深深体会到:“根据于一定的思想、理论、计划、方案以从事于变革客观现实的实践,一次又一次地向前,人们对于客观现实的认识也就一次又一次地深化。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必须反复做调查研究,反复到实践中去检验,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才能在三大革命斗争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乐昌县革委会、武装部联合报道组
  韶关地区革委会报道组
  本报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