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毛主席光辉教育思想照亮共大前进的道路——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调查报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1-08-11
第1版()
专栏:

毛主席光辉教育思想照亮共大前进的道路
——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调查报告
中共江西省委调查组
在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照耀下,在毛主席无产阶级教育路线指引下,一九五八年,一个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生事物——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诞生了。
一九六一年七月三十日,共大建校三周年前夕,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给共大写了一封光辉的指示信。毛主席的指示信,是无产阶级教育革命的重要文献,为无产阶级教育革命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共大以毛主席的光辉指示为武器,同资产阶级展开了激烈的斗争,逐步成长、壮大起来。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彻底摧毁了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一伙推行的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广大革命师生的阶级斗争觉悟和路线斗争觉悟有了进一步提高,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教育路线得到进一步贯彻落实,共大又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现有总校一所,分校一百三十二所,学生近五万人。十三年来,逐步建立了三百九十多个校办农场、林场和畜牧场,二百四十八个校办工厂和车间,拥有六万五千亩水田、旱地,九十五万多亩山林、果园。先后培养了十二万多名各方面的建设人材,他们已成为全省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在两条路线斗争中成长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一个新事物,它的出生,是要经过同旧事物的严重斗争才能实现的。”共大创办以来,经历了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
一九五八年,在毛主席的“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号召下,共大创办起来了,广大工农群众奔走相告,纷纷把子女送来上学。共大的诞生,对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和资产阶级教育制度,是有力的冲击。它破除了旧教育制度脱离无产阶级政治,脱离生产劳动,脱离工农群众的恶习,打碎了旧教育制度剥夺工农劳动群众及其子女享受教育权利的枷锁,为多快好省地发展无产阶级教育事业提供了新的经验。可是,刘少奇及其同伙,疯狂反对毛主席无产阶级教育路线,极力推行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污蔑共大“不是大学,是养猪场”,“学校不象学校,农场不象农场,学生不象学生,农民不象农民”。他们利用所窃取的权力,采取“不承认”、“不批准”的卑鄙手段,妄图把共大扼杀在摇篮之中。社会上的牛鬼蛇神,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也纷纷跳了出来,恶毒地攻击共大。
面对阶级敌人的猖狂进攻,共大革命师生在党的领导下,学习毛主席著作,学习毛主席教育革命思想,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掀起了一场“批判资产阶级”的群众运动。中心的问题是要不要办共大,半工半读、勤工俭学象不象“样子”,又读书又劳动是否会降低教学质量。在这场论战中,广大工农及其子女坚决捍卫毛主席教育革命路线,有力地批判资产阶级。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回忆旧社会无权受教育的痛苦,欢呼新社会能够上大学的幸福,控诉封、资、修教育制度,歌颂毛主席教育思想。通过这场斗争,广大革命师生认识到阶级敌人污蔑、攻击共大“不象样子”,正说明共大不是资产阶级大学的样子,而是无产阶级大学的样子。这个样子好得很!
正当两个阶级、两条路线激烈斗争的时刻,伟大领袖毛主席光辉的指示信传到了共大,红太阳照亮了共大。毛主席的指示,给共大指明了航向,给了广大革命师生无穷无尽的力量。广大师生心潮澎湃,热泪盈眶,一遍又一遍地高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万岁!”不久,无产阶级司令部又针对当时阶级敌人对共大的污蔑和攻击,严肃指出:“这是资产阶级在向你们挑战”,鼓励革命师生要“站得稳,顶得住”!在毛主席光辉指示的指引和在无产阶级司令部的支持下,共大革命师生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打退了阶级敌人的进攻,保卫了无产阶级教育革命的成果。共大在斗争中得到迅速发展。 
但是,阶级斗争并没有结束。一九六一年,刘少奇及其同伙,乘我国遭受三年自然灾害的暂时困难,配合帝、修、反的反华大合唱,大肆攻击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在教育战线上,进行反攻倒算,叫嚷“教育革命搞乱了,搞糟了”。他们公然对抗毛主席的指示信,利用职权,大砍共大,强令其“下马”。
共大广大革命师生和广大贫下中农,坚决捍卫毛主席的教育革命路线,纷纷起而进行斗争。当刘少奇、陆定一一伙大砍共大的消息传到吉安县东固山的时候,附近的贫下中农,连夜派代表赶到共大,坚决支持共大办下去。他们斩钉截铁地说:“共大不能撤,他们不办我们办。”上犹分校被强行解散时,六十四名贫下中农子女,在当地贫下中农的支持下,不怕压、不怕逼,坚决不离开学校。他们怀着对伟大领袖毛主席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用红布把共大的校牌包起来,在海拔一千米的梅岭山,自力更生培植起一个茶园,一面学习,一面生产,一直坚持到一九六五年分校恢复。在当时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总校的革命师生,牢记毛主席关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教导,远征鄱阳湖,用自己的双手筑起了一条九公里长、近百万方土的拦湖大堤,开垦了六千多亩土地。黄岗山分校的师生,向荒山进军,奋战了两个冬天,开垦了一千二百多亩荒地,很快实现了粮食自给。
列宁曾经说过:“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的胜利,逼得它的敌人装扮成马克思主义者”。刘少奇一伙看到他们的阴谋没有得逞,于是又变换反革命手法。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陆定一等先后窜到共大,假惺惺地表示要“承认”共大,企图把共大纳入“两种教育制度”的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轨道。并且利用他们在共大的代理人,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幌子,鼓吹“向全日制大学看齐”,“向高、精、尖发展”,提出要同全日制学校“比书本、比课时、比质量”。一个时期,学制越来越长,书本越来越厚,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工农及其子女入学的比例也下降了。
正当共大面临转向的危险时刻,又是毛主席和无产阶级司令部,及时给共大拨正了航向。广大革命师生重新学习毛主席的光辉教育革命思想,学习毛主席给共大的指示信,根据群众的意见,联系教育革命发生的一系列问题,认真检查,总结经验,纠正缺点,使共大沿着毛主席指引的方向,蓬蓬勃勃地向前发展。
半工半读,勤工俭学,不要国家一分钱
半工半读,勤工俭学,一面学习,一面生产,这是毛主席一贯倡导的,也是抗大的革命传统。
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迅速发展,需要培养一支无产阶级的知识分子队伍。广大工农劳动群众,迫切要求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要求学习社会主义文化科学技术。共大根据毛主席的教育思想,实行半工半读,勤工俭学,使广大劳动群众及其子女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共大从创办时就明确规定,主要从工农及其子女中招收学生,以无产阶级政治和劳动为第一条件。一方面,招收有一定实践经验和文化程度的工农子女,造就又红又专的年轻一代;一方面,培养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农积极分子和基层干部,不受年龄和文化程度的限制。它反映了广大劳动群众的迫切要求,也充分体现了无产阶级教育鲜明的阶级性。
实行半工半读,勤工俭学,逐步做到不要国家一分钱,为多快好省地发展无产阶级教育事业,为广大工农及其子女上大学创造了有利条件。以靖安县为例,它是个十多万人口的山区,过去在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下,工农及其子女进不了大学,读不起大学。靖安分校实行半工半读,勤工俭学,先后有二千余名工农子女和三百五十七名工人、贫下中农积极分子进了共大。广大工农群众称赞说:“共大好比向阳花,花儿开在工农家,工农子女上大学,今朝文权回老家。”
实行半工半读,勤工俭学,充满了激烈的斗争。共大创办初期,边招生,边建校,许多分校是住无房,睡无床,露天作教室,野外当食堂。广大革命师生学习毛主席光辉的“老三篇”,学习抗大的革命传统,搭起草棚,一面学习,一面劳动建校。刘少奇一伙根本不承认共大,资产阶级“权威”断定共大“办不起来”。可是,广大革命师生自豪地回答说:“资产阶级那套洋框框我们不学,如果坐享其成,伸手向上,还算什么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他们凭着一颗红心两只手,没有校舍自己盖,没有耕地自己开,没有粮食自己种,自己动手建立学工、学农基地,创建起一所又一所崭新的学校。十多年来,共大不仅培养了十二万名学生,而且建起了五十五万平方米的校舍,开垦出二万七千多亩荒地,造林三十五万多亩,生产粮食近二亿斤,经费收入达一亿五千多万元。总校和三分之一的分校已经实现粮、钱、油、肉、菜自给,大部分学校做到了粮食自给,有的还向国家交售了余粮,支援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学生入学后,遵照毛主席关于“学校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转变学生的思想”的教导,共大坚持把政治思想教育放在首位,用毛泽东思想培养人、教育人、改造人,加强阶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让学生在三大革命运动中锻炼。学生来自工农,回到工农,树立为革命而学,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思想。为了帮助一部分文化程度较低的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共大开设了预科班,先学习文化基础知识,然后转入专业学习。
十多年来,共大培养的工农学生分布在全省广大农村。他们绝大多数政治觉悟高,思想作风好,能吃苦耐劳,能联系群众,深受工农群众的欢迎。一九六一年,庐山分校分配到修水县黄沙港公社的二十四名毕业生,立志要根治风沙,改造自然。他们同贫下中农一起,整整战斗了十年,终于将黄沙港变成了绿化港,大部分学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坚持理论和实际统一,实行教学、生产、科研三结合
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理论和实际统一的教导,共大办学从江西的具体情况出发,实行半工半读,工是农业、林业、牧业这一类的工,学是农、林、牧这一类的学,并且按照这个原则,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江西大多数地区是山区,素有“六山一水二分田”之称。遵照毛主席的“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发展国民经济的方针,共大办学坚持三个面向,即:面向农业,面向生产,面向基层。总校面对全省,分校面对本县,强调以农为主,因地制宜,设置了农、林、牧、农机以及财会、半农半医等八个专业。有的分校只设一、二个专业或二、三个专业。以校办农场、林场、畜牧场和为农业“四化”服务的校办工厂(车间)为主,场(厂)设专业。学生半工半读,教师半工半教。工人既参加生产,有些也担负教学工作。坚持理论和实际统一,把理论教学和生产劳动结合起来,通过科研提高教学、生产水平,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旧大学“教室里种田,黑板上造林”的恶习,建立起教学、生产、科研相结合的教学新体制。
共大从山区、农村建设的需要出发,紧密联系实际,改革教学内容。例如旧的土壤学教材,洋洋数十万言,对于江西占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红土壤,只有五百多字,而且只讲红土壤的一般知识,不讲红土壤的改造和利用。共大以红土壤为主,总结群众改良红土壤的经验,掌握利用、改造红土壤的规律,编写出新的土壤学教材。刘家站分校结合教学,在一片贫瘠的红土壤上,种植了三百多亩茶树,打破了红土壤不能种茶树的理论。他们改造的一百多亩红土壤水稻田,平均亩产达到了九百多斤。
江西的森林,主要是杉、松、竹和油茶、油桐等,共大林学专业主要开设这几门课程。如毛竹在江西分布很广,用途很大,总校和许多分校专门开设了毛竹课,使学生掌握毛竹的栽培、抚育、利用技术。南城县有个公社发展毛竹生产,由于没有掌握栽培技术,连栽三年都没有成活。以后,公社把共大林学专业毕业的一个回乡学生找去作指导。这个学生根据所学的理论和实践,指导群众栽竹子,栽一片活一片,绿化了几座荒山。
共大按照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安排教学,把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结合起来,专业学习与专业生产劳动结合起来,校内教学与校外总结群众经验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在生产中强调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在科研上提倡大胆实验,不断以新的科研成果指导生产,充实教学内容。
分散在全省各个山头,少数在平地,同三大革命运动紧密结合
共大分散在全省各个山头,少数在平地,把学校教育和社会上的三大革命运动密切联系起来,有力地促进了山区、农村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解放前,江西在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摧残下,农村特别是山区的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有的山区人口稀少,田园荒芜。共大办起以后,开荒种地,修公路,建电站,绿化荒山,改良土壤,推广新技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例如南城分校所在地——林岗山,过去是“山不长树,田不产粮”的红壤丘陵。学校创办后,不仅为农村培养了一千多名农、林、牧、农机方面的人材,而且还办起了农场、林场、畜牧场和拖拉机站,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群众称赞他们是南城的大寨,建设社会主义新山区的样板。
学校办在山区、农村,同三大革命运动声息相通,课堂最大,教材最活,广大工农群众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创造的新成果、新经验,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改革。同时,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成果,又能直接为三大革命运动服务。新干分校通过校外调查,总结群众经验,结合教学和生产,开展种籽对比试验,选育出新的矮秆良种,在全县百分之七十的社队推广,普遍增产百分之十七至二十五,成为当地水稻良种研究繁育的场所。横峰分校农学专业,总结群众经验,结合生产与科研,试制出多种土农药,效率高,价格低,满足了全县三分之一社队的需要。贫下中农说:“共大急贫下中农之所急,想贫下中农之所想,真是毛主席称赞的好学校!”
江西的广大农村、山区,大多都是革命老根据地。学校办在贫下中农家门口,贫下中农看得见,管得着,他们是对学生经常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最好的老师。井冈山分校学生入学后,经常请当年的老赤卫队员、老红军战士给学生讲课,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学生们学习毛主席光辉的革命实践,学习老红军一心为革命,一心为人民的崇高品质,树立“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认真读毛主席的书,提高为革命而学的自觉性。许多学生毕业后,在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中,立场坚定,作风朴素,经得住艰苦环境的考验,成为战天斗地的闯将。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共大总结十几年来办学的经验,学习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斗、批、改的经验,“走上海机床厂从工人中培养技术人员的道路”,沿着毛主席无产阶级教育路线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为了推动全省教育革命的深入发展,中共江西省委和省革委会坚决贯彻执行毛主席光辉的《五·七指示》和毛主席给共大的指示信,狠抓两条路线斗争,号召全省办共大式的学校。现在,一批共大式的学校不断涌现,犹如烂漫山花,开遍全省各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