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在广阔的天地里锻炼成长——记下乡知识青年、?籽坪农场党支部副书记潘耘桂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1-08-11
第3版()
专栏:

在广阔的天地里锻炼成长
——记下乡知识青年、?籽坪农场党支部副书记潘耘桂的事迹
从长沙到邵阳的铁路线上,一列火车向南飞驰。光荣出席湖南省第三届党代表大会归来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党员代表潘耘桂,人在车上,心早已飞向扎根七年的武冈县?籽坪农场了。
上山
一九六三年秋,潘耘桂初中毕业后,就坚定地选择了上山下乡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潘耘桂出身于苦大仇深的贫农家庭,在毛泽东思想的哺育下,她经常这样想:我的一切是毛主席给的,我要把一切献给毛主席。毛主席说的话,我要不折不扣地听;毛主席指引的路,我要坚定不移地走。还在读初中二年级的时候,她就把毛主席关于“看一个青年是不是革命的,拿什么做标准呢?拿什么去辨别他呢?只有一个标准,这就是看他愿意不愿意、并且实行不实行和广大的工农群众结合在一块”的教导,抄在本子上,记在心坎里。有一次,老师给大家讲邢燕子的故事,她听得入了迷,恨不得自己也象邢燕子一样,到农村去安家落户。她接连写了几次上山下乡的申请书,坚决要求镇党委批准。
这时,有人对她说:“耘桂,你出身苦,成绩好,不上高中,不进大学,傻死了!”
潘耘桂回答得十分干脆:“出身苦,应该最听毛主席的话;成绩好,到农村更能发挥作用。”
还有人对她说:“青年人应该有自己的理想。你现在功不成,名不就,跑到农村去,难道不考虑一下自己的前途?”
潘耘桂反驳说:“听毛主席的话就是高尚的理想,走毛主席指引的路就是光明的前途。什么功,什么名,那都是剥削阶级的旧思想。”
临行前,武冈镇党组织的负责人再一次鼓励她:“小潘,你这次去,要走很远的路,要上很高的山,可要准备克服各种困难!”潘耘桂再一次向党表示了自己的决心:“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不怕山高路远;跟着毛主席干革命,准备排除万难。”
一九六三年十一月一日,潘耘桂同三十多个男女青年一道,怀着同工农群众相结合的壮志豪情,向雪峰山上的?籽坪挺进了。
磨练
潘耘桂和青年们登上荆棘丛丛、顽石累累的?籽坪。第二天,带领知识青年建设农场的肖玉成书记,和他们一块割茅草,开荒地。有的青年使出浑身气力,几刀才砍断一根荆条,潘耘桂奋战半天,才开出席子大一块地。有的青年不由得叹了一口气。潘耘桂心里也在嘀咕:“凭着我们这一双手,能改变?籽坪的面貌吗?”
担任团支部书记的潘耘桂,带着这个问题去找肖书记。
肖书记和潘耘桂一道学习了毛主席的伟大教导:“我们的国家现在还是一个很穷的国家,并且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根本改变这种状态,全靠青年和全体人民在几十年时间内,团结奋斗,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一个富强的国家。”然后满腔热情地对小潘说:“?籽坪的面貌要靠人来改造,人要靠毛泽东思想来武装。要创革命业,先做革命人!”
肖书记组织青年们认真学习毛主席的光辉著作“老三篇”和《青年运动的方向》,又带领大家到附近大队、生产队去访问,恭恭敬敬地向贫下中农学习。老贫农袁大娘以在旧社会的亲身经历讲述了血泪斑斑的家史和村史,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解放前,这里的田是地主的田,这里的山是强盗的山。现在,毛主席领导我们翻身作了主人,我们就应该以主人翁的态度开发?籽坪,把这个荒草坪建设成万宝川啊!”他们学习了贫下中农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好经验,参观了贫下中农叫石头窝长庄稼,冷浸田跨《纲要》的改天换地的业绩。潘耘桂决心改造自己怕苦畏难的思想,用双手改变?籽坪的面貌。
潘耘桂有一股拚劲。每天大清早,她就和青年们披风履霜,挖土凿石。手上磨出了一层又一层老茧,没听她叫过苦;脚上冻得裂开了一道又一道血口,没见她皱过眉。
潘耘桂有一股犟劲。庄稼缺肥,需要下山拉大粪,潘耘桂第一个报了名。有人劝她:“你十八、九岁的姑娘拉大粪,也不怕人讥笑?”她说:讥笑,这是旧的习惯势力,为了破除它,越讥笑,我越要干。说罢,她就和自己的“一对红”战友挑起粪桶下了山。
一九六四年,农场决定试种棉花。有人说:“自从盘古开天地,高寒山上不种棉。”有些青年也怕种不好。潘耘桂就和大家一起学习毛主席关于青年人要敢想、敢说、敢干的教导,鼓励大家决心试种棉花。催芽两次失败,他们找教训,查原因,虚心向贫下中农请教,终于取得第三次催芽的胜利。入夏遇到大旱,他们用愚公移山的精神挑水抗旱。沟里的水挑干了,到塘里挑;塘里的水挑没了,到远处的水库挑,保住了棉苗,获得了可喜的收成。
奋战三年,山变地变人也变:茅草地上种出了双季稻,石头窝变成了果木园。潘耘桂各方面都有显著进步,光荣地加入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坚持
一九六七年八月的?籽坪,一片丰收景象,银白的棉花、金黄的稻谷和满地的药材,等待着人们去收获。一小撮阶级敌人妄图破坏农场,煽动知识青年倒流城市。有的人坚持,有的人动摇,有的人走了。就在这个时候,正在公社开会的潘耘桂匆匆赶回了农场。
“耘桂回来了……”战友们一齐迎了上来,问她:“怎么办?”
潘耘桂紧握拳头,坚定地说:“同志们,战斗在农场,就是捍卫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坚持在农场,就是坚持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毛主席发出了‘抓革命,促生产’的伟大号召,我们要紧跟不掉队,坚信不动摇!”
就在这节骨眼上,贫下中农上山来了。老贫农朱大伯一到场,就鼓励潘耘桂:“小潘,听毛主席的话,有贫下中农撑腰,一定要把农场办下去,什么也不要怕!”毛主席的教导,贫下中农的支持和潘耘桂的决心,鼓起了大家坚持抓革命、促生产的勇气。白天,大家全力抢收抢种,晚上,撰写革命大字报,开展革命大批判。
在那些战斗的日子里,潘耘桂没日没夜地拚命干,没睡过一夜安静觉,没吃过一顿应时饭。她眼睛熬红了,身体累瘦了,可始终是精神饱满,斗志昂扬。
斗争迎来了胜利。一小撮阶级敌人的阴谋破产了。农场的粮食、棉花、药材全收了回来,秋种作物都播了下去。
向前
一九六九年的八月,潘耘桂当了农场革委会主任和场党支部副书记。有一次,潘耘桂背起粪箕去捡野粪,听到有人说:“潘主任真不简单,当了主任还捡野粪!”她心里一惊:为什么过去捡野粪,没有人说过“不简单”,今天却有人说“不简单”呢?她意识到这是群众对自己的看法不同了。在群众眼里自己不是一个接受再教育的小学生,而是一个“官”了。
这可要好好警惕啊!她联想到了以前发生的一件事。有一天收工后,潘耘桂到牛栏里去,发现小谭看的那头牛,肚子还是扁的。一了解,原来是小谭为了捡毛栗,没有认真喂牛。当时她很生气,找到了小谭,劈头就训斥起来:“你怎么搞的,场里的牛都不管,只顾自己捡毛栗,对工作太不负责任了!”这时候,老贫农周大伯走过来,耐心地对小谭说:“我们对工作,要象白求恩同志那样极端的负责任。牛是农家宝,可要看养好呵!”
周大伯的话,不仅教育了小谭,也教育了潘耘桂。她想:同样是一件事,周大伯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人,而自己却简单粗暴地训斥人,差距好大!自己过去从来没有这样训过人,现在为什么会训起人来呢?这不是官气在不知不觉中的表现吗?有了官气,就不能象贫下中农那样学好用好毛泽东思想,就不能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就不能用满腔热忱、平等的态度对待同志。
为了更好地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她给自己规定了三条:永远把自己摆在小学生的位置,不断学习贫下中农的好思想;永远把自己摆在革命对象的位置,站在斗私批修的第一线;永远把自己摆在继续革命的起跑线上,时刻反骄破满,沿着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不断前进。
为了防止官气的滋长,潘耘桂严格要求自己。她从外面开会回来,总是抓紧时间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有一次去绥宁运木板,要翻山越岭,路远活重。同志们劝她不要去,她坚持跟着大家踏过雪峰山,挑回了八十斤木板。平时,同志们的衣服脏了,破了,潘耘桂就帮着洗得干干净净,补得整整齐齐。她说:“我给同志们洗补衣服,经常闻到群众身上的汗气,可以克服自己身上的‘官’气。”她当干部以来,克己奉公,从没要过场里一分钱的补贴。一次,潘耘桂病了,炊事员给她熬姜汤,她执意要把姜过秤,按价付钱。炊事员笑了起来:“姜是农场种的,拿几片有什么要紧!”她却认真地说:“拿几片姜是小事,脱离群众可就是大事啊!”
潘耘桂就是这样,在同工农相结合的光辉大道上,自觉地改造自己,向前,不断向前。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