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阅读
  • 0回复

开沟的“学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1-08-13
第2版()
专栏:

开沟的“学问”
三角氹,是一片低洼田。这里经常渍水,水稻产量很低。社员们都要求改造这片低产田。
大队党支部根据群众意见,决定在这里挖一条排水沟,排除渍水,并把这件事交给支委黎仕伦去办。
黎仕伦来到三角氹,看来看去,看到的是一片渍水。他凭着过去的经验,决定顺着低洼田的一边田埂开沟,随即插好了沟道的标记。
开沟方案定下以后,大队通知受益的生产队派工,第二天动工。但是到该动工的这天,群众却没有动静。
黎仕伦摸不着头脑,只好到群众中去了解情况,调查研究。社员批评说:“你们干部想当然,到田边望一望,就叫人家动手干,这样怎么成呢?”
社员的批评,使黎仕伦明白过来。隔天,他一早起来,领着生产队的队长和老贫农,再次来到三角氹。他们沿着田埂,实地调查,共同研究。
老贫农指着积满水的三角氹说:“这段田的地势是两边高,中间低,把排水沟开在一边,工程既大,又排不掉积水,徒劳无功。”
大家经过实地调查,根据三角氹的地形特点,提出从中间开沟。这样,花工少,排水快,还可以降低地下水位。一个切合实际的施工方案制订出来了。
第二天,生产队的社员一齐动手,只用了一天时间,就把这条排水沟挖好了。今年,三角氹的一百五十亩早稻,获得了显著增产。
(新华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