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批判“条条专政” 大造矿山机械——常州市机械工业部门同心协力为矿山服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1-08-14
第4版()
专栏:

编者按:经济建设中的地质勘探工作,好象打仗中的侦察工作。没有好的侦察,是不可能打胜仗的。现在有些工矿企业,生产等候建设,建设等候勘探,这说明加强地质勘探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做好地质勘探工作,要靠专业地质队伍,也要相信和依靠群众,发挥群众在勘探中的积极作用。广大群众对他们祖祖辈辈劳动、生息的地方最熟悉,对当地的山、川、土、石和它们的变迁最了解,可以为勘探提供宝贵的第一手材料。因此,我们的专业地质队伍要向大自然作调查,同时,也要向社会向群众作调查,要发动群众找矿报矿。
对群众的找矿报矿活动,除了要加强党的领导外,还要加强专业人员的指导。群众的找矿报矿只有同专业人员的探矿结合起来,才能坚持下去,才能提高水平,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江西九○八地质队的做法,可供参考。
当前,根据优先开发富矿的建设方针,特别要发动群众在铁路两侧、江河两岸多找小而富的矿,以便促进冶金工业多快好省地发展。
批判“条条专政” 大造矿山机械
——常州市机械工业部门同心协力为矿山服务
在全国大打矿山之仗的热潮中,江苏省常州市革委会领导机械工业部门,批判“条条专政”,开展社会主义协作,逐步把一批地方机械工厂的力量组织起来,统筹兼顾,全面安排,为矿山提供了更多更好的设备。
常州市在发展矿山机械工业方面,是走过一段弯路的。在一九五八年大跃进高潮中,常州市的一些机械工厂纷纷挖掘潜力,自己动手设计和制造矿山设备。变压器厂造出了工矿电机车,锻造厂造出了矿用内燃机车,一个机修厂也造出了矿用载重卡车。他们还筹建了一个初具规模的矿山机械厂。但是,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一伙胡说什么:
“常州没有矿,搞什么矿山机械?”并污蔑他们是不务正业,勒令下马。
一九六九年,上级有关部门根据矿山建设的需要,要常州变压器厂试制二十吨井下工矿电机车。任务下达以后,由于工厂个别领导成员思想上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余毒还没有肃清,认为这是“额外负担”,“不务正业”,不愿接受。要不要接受这个任务?工厂派出一批批工人,深入各地矿山参观访问。在一个矿区,他们看到由于缺少运输机械,大批矿石运不出来,当地领导只好发动几千名群众上山背矿石。矿山工人对变压器厂的同志说:“我们多么希望能用上自己的电机车啊!”参观回来以后,工厂开展了革命大批判。工人们激动地说:“什么额外负担,什么不务正业,矿山建设是国家的需要,全局的需要,我们一定要把二十吨井下工矿电机车试制出来,为发展矿山建设贡献力量!”他们说干就干,土法上马,因陋就简,制造了二十多台土设备,只用半年时间,就试制成功了全国第一台二十吨井下工矿电机车。
常州市革委会还把现有机械加工工业的力量组织起来,大搞社会主义协作,为矿山建设服务。这个市根据矿业发展的需要,要制造一台特大型凿井钻机。这种钻机最大的构件有四、五十吨重。要造出这样的大型机器,对于机械工业基础不太强的常州来说,困难是很多的。市革委会负责同志亲自挂帅,举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树立全局观念,克服本位主义,打破行业界限,组成了一支包括机械、化工、纺织、无线电、手工业等十多
个行业、四十多个单位的协作大军。生产机车的戚墅堰车辆厂,主动承担了大钻机一百
多吨铸件的协作任务。他们夜以继日,连续
苦战,加快了生产进度。承担制造大型钻机
井架任务的,是一个由两家社办企业合并起
来的小厂。钻机井架很高,小厂房装不下大
井架,他们拆掉墙,拆了墙还放不下,干脆就把井架搬到马路边上干,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这台特大型的凿井钻机,从设计到制成,仅仅花了五个月的时间,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协作的无比威力。
如何制造适合我国矿山生产特点的机械设备,常州市也是经过一番斗争的。斗争的中心是仿造,还是创造?有些人认为,我们技术条件差,又没有经验,“仿”都“仿”不象,还搞什么“创”?常州市冶金机电修造厂在试制十五吨自卸载重卡车时,两种思想的斗争十分激烈。上级部门为了帮助他们,曾拨来一台外国的“样车”。有些同志主张“照搬保险,不冒风险”。广大工人坚决反对这种爬行主义思想。他们组织了“三结合”设计小组,深入矿区进行实地考察。当他们看到,“样车”车身长,转弯不灵活,车轴易断裂和容易翻车等毛病,决心打破洋框框,造中国式的矿用汽车。负责设计车头的是一个钳工、一个车工和一个技术员。他们用木头雕,泥巴补,搞出了驾驶室的模型,然后经过反复征求工人的意见,最后造出车头和驾驶室。工人群众还向汽车的心脏——发动机开了刀,在不增加体积和重量的情况下,加大功率,提高了起动性能。去年六月,国产长江牌十五吨矿用自卸载重汽车胜利诞生了。
常州内燃机车车辆厂生产的一种矿用内燃机车,由于车身庞大,只能井上跑,不能下巷道。这个厂的工人了解到矿山急需下巷道的内燃机车后,就千方百计改革原产品的设计。有人说:“内燃机车成天同矿石打交道,只能大一些,笨一些,不能改。”工人们不听那一套,决心要为矿山生产更先进的机车。八个工人迎着困难上,进行了六十多次试验,终于把庞大的齿轮传动装置改为液压传动装置,使内燃机车进入巷道行驶,有力地支援了矿山建设。
常州市革委会报道组
本报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