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从盐碱地发展药材生产看两种认识论的斗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1-08-28
第3版()
专栏:

从盐碱地发展药材生产看两种认识论的斗争
德州地区商业局革命委员会 德州药材分公司革命委员会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把实践提到第一的地位,认为人的认识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排斥一切否认实践重要性、使认识离开实践的错误理论。”我们遵照毛主席的这个教导,从一九五八年开始,组织药材生产技术人员,深入农村,同贫下中农一起,引种试种中草药。经过反复实践,初步摸到了在盐碱地种植中草药的规律,使我区的药材生产,从无到有,获得了较大的发展。这一事实,生动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胜利,同时,对唯心主义的先验论也是一个有力的批判。
谁说盐碱薄地不能种中草药
我们刚刚试种中草药的时候,有人就散布所谓“南药不能北移,北药不能南植”的论调,还说什么“草药生于山区,德州是平原,又是盐碱薄地,根本不能种药”;“自古以来,药出川、广、云、贵,我们这里的药材,不是‘地道药材’,不能治病”等等。总之一句话,德州地区不能发展中草药生产。
盐碱薄地究竟能不能种中草药呢?毛主席教导我们:“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我们依靠群众,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坚持先试验后推广,大胆引种试种,事实证明:德州地区不仅可以种中草药,而且盐碱地是发展耐碱草药的有利条件。
以枸杞为例,刚从宁夏引进时,先在济阳县试种一百亩。虽然成活率只有百分之十三,但是,我们却意外地发现:好地里的枸杞有的死掉了,重碱地里的枸杞有的长势反而很好。这就提高了我们在盐碱地种植草药的信心。于是,我们选择盐碱较重的宁津县长官公社碱场郑大队,禹城县十里望公社盐池崔大队,同贫下中农一起,在盐碱地里反复试验,到去年为止,全区在盐碱地里种了六千多亩枸杞,还发展了甘草、蔓荆子、车前子等十五种草药。现在,无碱地、轻碱地、重碱地,都有适应种植的药材。全区中草药种植面积,由一九六五年的四百二十亩,扩大到今年的八千六百多亩,生产的药材品种,由一九六五年的十几种,发展到七十种,药材总产量,一九六五年只有几千斤,到一九七○年增长为三十六万多斤。许多药材不仅满足了广大群众的需要,还可以支援外地。
德州地区能种中草药,但是,非“地道药材”能不能治病呢?齐河县一位老贫农,去年眼病复发,按过去的处方包了四付药,十一味中药中有九味是当地产的,只吃了三付,眼病就治好了。事实证明,我区生产的草药质量是好的。
实践出智慧 实践出经验
我们开始发展药材生产的时候,有的同志搞了一大本中草药种植知识的书,书上怎么说,就照葫芦画瓢做,结果碰了不少钉子。
比如黄芪,是从内蒙古引进的。书本上说,播种要一寸五到二寸深,从播种到收获需要三年,亩产二百斤左右。开始试种时,照书本上说的办法种植,但是播种数次都没有成功。许多同志对照抄照搬的作法产生了怀疑。为了摸出规律,药材生产技术人员同贫下中农共同总结了过去失败的教训,并对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进行了全面分析。初步认识到:黄芪原生于内蒙古东北部,那里气温低、土地湿,可以播干种子,而我们这里则是气温较高,春季墒情差。客观条件不同,仍照书本上的硬搬,必然碰钉子。药材生产技术人员和贫下中农因地制宜,采取了播前浸种、浅埋半寸土和播后灌水造墒的办法,结果七天就出了全苗。此后,在不断的实践中,又根据黄芪本身的特点和我区的气候、土壤等条件,逐步摸索,积累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浇水、施肥、治虫等管理经验。去年在夏津、临邑、禹城等县种植的黄芪,不仅当年播种,当年收获,而且亩产量达到了三百六十斤。
“离开具体的分析,就不能认识任何矛盾的特性。”书本上黄芪的种植经验,是从内蒙古总结出来的,我们不管具体条件,生搬硬套,这就是一种主观随意性,所以认识不了矛盾的特性,造成失败。后来经过具体分析,具体实践,逐步认识了矛盾的特性,从我们的具体情况出发,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获得成功。
党参是一种较难种植的药材。一是种子比米粒还小,不易拿苗;二是出苗以后,既怕冷风,又怕日晒;三是幼苗期既怕旱,又怕水。一九六六年在齐河、陵县、夏津、武城等七个县试种,由于摸不清它的规律,所以采取的措施总是不对头。比如,为了避免日晒死苗,曾采用过苇箔苫盖、插枝遮荫等办法,但是,植物总是需要空气和阳光的,采取遮盖措施以后,还是死苗。这样一连四、五年没有试种成功。毛主席教导说:“大家明白,不论做什么事,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它的性质,它和它以外的事情的关联,就不知道那件事的规律,就不知道如何去做,就不能做好那件事。”过去,年年失败,就是因为没有搞清楚党参本身生长的情形以及它的生长过程与客观外界(土壤、气候等)的关联。为了弄清这些问题,药材生产技术人员深入齐河县大夫营公社前营大队第三生产队,和贫下中农种药小组一起,运用毛主席的哲学思想,对历年失败的情况、教训,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他们认识到,事物的发展变化,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党参出苗后怕风吹日晒,既有阳光强、冷风大的外界因素,又有幼苗细嫩而弱,抵抗力不强的内部因素。两者比较,苗子本身抵抗力不强是主要的。过去没有正确处理好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只采取外部保护措施,不去积极增强幼苗的抵抗力,所以过不了保苗这一关。他们根据多年来种植黄烟的经验,改进了育苗方法,首先用温水浸种催芽,出芽后每天用凉水冲洗一次,使幼芽增强对春风、阳光的抵抗能力。这样终于闯过了保苗关。
在党参的管理上,过去最头痛的问题是:不浇水旱死,浇水灌死,这就形成了一对尖锐的矛盾。经过反复观察分析,才发现党参幼苗的叶子上有一层细毛,如果沾上泥沙,就容易引起死苗。过去没有认识这个问题,浇水时常常冲起泥沙沾在叶子的细毛上,造成死苗。摸清了这个问题以后,药材生产技术人员和贫下中农研究改进了浇水办法,避免冲起泥沙。这样,就解决了既怕旱又怕浇水的矛盾,胜利闯过了党参生长期管理上的这一关。去年,在齐河县前营三队试种的党参获得了成功。根据外地一些地方的经验,党参生长三年时间每亩才能收获二百斤左右,而前营三队去年当年收获,亩产即达到了三百一十六斤。
不断改造世界观
为人民不断实践
十几年来,在发展药材生产的过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关于实践第一的观点,是我们取得胜利的锐利武器。但是,要掌握这个武器,运用这个武器,却充满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世界观的斗争,它集中地表现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不解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根本问题,就不可能掌握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去发展药材生产。
在发展药材品种上的斗争是很激烈的。多数同志主张人民群众需要什么,根据当地条件的可能,就发展什么。有的人由于受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金钱挂帅”的影响,强调多搞容易种植的、收益大的,因而在收购上曾出现过“一时少了鞭子赶,一时多了刀子砍”的现象。这样,不仅挫伤了贫下中农种药的积极性,也造成了一种不良后果:有些药材本来已能满足需要,但由于已经种植成功,收益较多,因而种植面积还是不断扩大;而有些常用药材,由于种植没把握,收益又不大,所以不愿意积极引种试种,以致造成长期缺药。由于上述原因,文化大革命以前,我区中草药生产发展较慢,品种较少。
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批判了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和“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教导,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广大革命职工,提高了为广大人民群众发展药材生产的自觉性。他们在同贫下中农一起引种试种新品种的过程中,不怕苦,不怕难,不怕失败,运用毛主席的哲学思想,反复实践,反复研究。夏津县药材公司任延章同志,把自己分管试种的各种药材,从播种、管理到收获,分类登记,建立“档案”,从中获得第一手资料,作为总结经验,摸清药材生产规律的根据,从而积累了大量的药材生产经验。在药材生产技术人员和贫下中农的积极努力下,药材生产的品种,年年都在增加。
目前,原生于祖国四面八方的中草药,如云木香、芋肉、元胡、杜仲、黄柏、甘草、防风等,共七十种中草药,已在德州地区试种成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