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安徽省县办小水泥厂迅猛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1-08-28
第4版()
专栏:

安徽省县办小水泥厂迅猛发展
新华社合肥二十七日电 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安徽省小水泥工业蓬勃发展。现在,全省已办起的七十七个水泥厂中,县办的小水泥厂就有五十四个。今年上半年,小水泥厂的产量占全省水泥总产量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对支援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贡献。
小水泥厂的迅猛发展,是安徽省建筑材料工业战线的广大革命职工,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和一系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大搞群众运动的成果。在发展小水泥工业中,各地狠批了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推行的“贪大求洋”的反革命修正主义黑货,在国家统一计划下,本着就地取材,就地生产,就地使用的原则,因陋就简,土法上马,促使小水泥生产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
安徽省各地在兴办小水泥厂的过程中,充分注意了就地取材,综合利用。水泥生产所需要的大量原料——石灰石、粘土,基本上都是就地解决的。没有石灰石的地方以白垩土代替。为了节省土地,有的厂采用煤矸石配料;有些厂还利用炼铁矿渣,生产出矿渣水泥和无熟料水泥等。各地遵照毛主席关于“力求节省,用较少的钱办较多的事”的教导,在办厂中精打细算,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口”上,尽快发挥投资效果。宿县水泥厂根据本地情况,因地制宜,建立了蛋型窑等不同形式的水泥窑,在很短时间内就生产出了水泥。庐江县水泥厂在建厂中,采取用毛竹代木材,以石灰代水泥,以石块代青砖的方法和其他措施,克服了施工中材料不足的困难,为国家节约资金十五万多元。这个厂投入生产后,生产能力已由月产一百吨水泥上升到七百吨,水泥标号也提高到五百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