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9阅读
  • 0回复

沿着毛主席指引的方向阔步前进——刘集公社自力更生发展农业机械化事业的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1-09-02
第3版()
专栏:

沿着毛主席指引的方向阔步前进
——刘集公社自力更生发展农业机械化事业的经验
一九五六年,湖北新洲县刘集人民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在实现农业集体化以后紧接着为实现农业机械化制订规划的时候,曾经有人怀疑:“搞农业机械是个要钱要技术的事,集体经济能办得了、办得好吗?”
事实作出了肯定的回答。十五年来,刘集公社广大贫下中农、社员群众和革命干部,沿着毛主席指引的方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努力发展农业生产,克勤克俭,积累资金,逐年添置农业机械,培养又红又专的技术队伍,加快了农业机械化的步伐,为多快好省地发展农业机械化事业摸出了经验。现在,全公社拥有拖拉机十六台,柴油动力机三十九台,电动机四十台,农用汽车四辆,共计一千九百六十四马力,平均五亩耕地一马力。此外,还有其他农业机械二百六十台(套),半机械化农具四千一百多件。这些机械设备的总投资达一百三十多万元,其中百分之九十八是从公共积累中提取的。今天,人们来到刘集公社,看到的是大量农业机械代替人工操作的喜人景象。全公社在排灌、脱粒、农副产品加工等方面,全部实现了机械化;耕作、运输和植物保护等方面,也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或半机械化。农业的逐步机械化,带来了生产的全面发展,全公社粮、棉平均亩产量已连续九年超过《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指标,林、牧、副、渔各业生产也蒸蒸日上,人民公社集体经济日益巩固,对国家的贡献越来越大。
响应毛主席伟大号召 向农业机械化进军
前进的道路是不平坦的。刘集公社在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过程中,每前进一步,都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同右的和“左”的错误倾向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刘集公社位于长江北岸,地处平原,主产棉花,兼作稻、麦。在土地改革以后,广大贫下中农响应毛主席关于“组织起来”的号召,坚决走社会主义道路,于一九五五年冬天,办起了全县第一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前进一社。今天的刘集公社就是以它为基础扩大起来的。高级社实行土地统一经营,生产发展较快,但是也带来了新的矛盾。
这里,虽说每人平均只有九分地,但却是棉麦两熟的耕作制度,全年有接近一半的农活集中在夏、秋两季棉麦茬口交替时期。例如“三夏”期间,小麦、棉花、水稻三种作物的收、种、管挤在一起,十几种活路要在十五天之内做完;加上这里是个“天晴三日沙烫脚,一场大雨满畈白”的地方,抗旱、排涝任务紧急而又繁重,常常因劳力不足排不开活路,影响农业的稳产高产。面对这种情况,社员们说:“一年要有十四个月就好了。”
出路在那里?一九五六年抗旱秋播,打开了刘集人民的眼界。这里由于天旱,小麦不能下种。当时农业社除了组织三百六十个强壮劳力和四十八部水车抗旱外,男女老少也都上了阵,有的挑着水桶,提着水壶,有的端着面盆、水瓢,奋战在抗旱第一线。尽管这样,一天也只能灌二十多亩地。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县委从外地给他们借来了二台小型抽水机。机器嘟嘟一响,白哗哗的水,沿着渠道流进了板结的地里,一天灌了四十亩。由于有机器帮助抗旱,保证了小麦播种按期完成。从这里,社员和干部得到了启示:要进一步发挥农业增产潜力,必须搞农业机械化,向机械要水、要劳力、要时间。
在总结抗旱斗争的大会上,现在的公社党委书记、当时的前进一社主任程金阶说:“毛主席指引我们走上集体化的幸福道路,是要我们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壮大集体经济,巩固农村的社会主义阵地。发展生产的出路在那里?从这次抗旱中清楚地看到,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的出路,就是办机械化。”
但是,斗争是尖锐复杂的。在社员代表会讨论制订实现农业机械化规划的时候,一场激烈的辩论展开了。争论的焦点是:要不要搞机械化;是现在就开始向农业机械化进军,还是等一等。
少数干部只看到这里按人口平均土地少的一面,不看农活集中时劳力不足的一面,认为刘集土地少,劳力多,办机械是花冤枉钱。还有的人说:“高级社成立不到一年,底子薄,又没有经验,就是要办机械,也得过些年再说。”
刘集不需要机械化吗?社主任程金阶领着干部们认真学习毛主席的光辉著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找到了前进的方向。毛主席在这篇著作中指出:“中国只有在社会经济制度方面彻底地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又在技术方面,在一切能够使用机器操作的部门和地方,统统使用机器操作,才能使社会经济面貌全部改观。”大家越学,越心明眼亮;越学,办机械化的信心越高。他们联系实际,总结经验教训:一九五六年这一年,由于发挥了高级社的优越性,粮、棉都比上一年增了产;但因为农忙时人手不够,抗灾能力弱,生产也受到了损失。一千八百多亩水田,只下了半天大雨,就大部分被淹,其中被淹死的早稻就有一百三十多亩;四千多亩棉花,由于干旱,也有一部分减了产;因为当时人力、畜力不足,收下的四千亩小麦,脱粒用了三十九天,经过风吹雨打,有些麦粒霉烂了,总共损失几万斤。要是有机械排灌,有机械脱粒,就会比往年获得更大的丰收。面对着这些事实,社员们批判了“地少人多不需要机械化”的论调。他们深有体会地说:“土地的增产潜力是很大的,而劳力总是有限的。如果老是一对肩膀两只手,犁耙水车老黄牛,生产面貌就不会很快的改变。”毛主席的教导,现实生活中暴露出来的矛盾,使大家认识到,没有社会主义集体化,就没有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条件;但是在实现集体化以后,如果不紧接着搞机械化,反过来就会影响集体经济的巩固和发展。因此,搞不搞机械化不单是一个生产问题,而且是方向、道路问题;不是可以等一等的问题,而是必须发扬继续革命的精神,紧跟毛主席,从现在起就积极创造条件,向农业机械化进军。
这场大辩论用毛泽东思想统一了干部和社员的认识。经过充分讨论,制订了一个逐步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规划。
依靠集体经济力量 逐年增添农业机械
按照这个规划,一九五七年上半年,当时的前进一社使用一部分积累和发展副业的收入,先后购置了三台小型动力机。但数量太少,又不配套,仍然是“杯水车薪”,不能适应农业生产的迫切需要。这就是说,要促进农业稳产高产,必须加快农业机械化的步伐。
购买新的农业机械,资金从那里来呢?一九五七年,当时的前进一社获得了大丰收。秋收分配结束,还余下四万六千元。程金阶在心里盘算着:今年全社每人平均收入,已比去年增加了百分之三十。要是把余下的这笔钱的一部分积累起来,一年就可以买一两台拖拉机。分给社员,每人也只多得几块钱。
当程金阶把这个想法拿到干部中讨论时,又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一部分同意留下这笔钱作购置机械的资金,另一些人则主张把这笔钱分给社员。他们说:“买机械花钱多,要靠国家,光靠我们自己,拚死拚活也不行。”同意留下的人说:“我们国家这么大,每个社都靠国家拿钱买机械,国家哪来这么多钱?创业犹如针挑土,应该靠自己积积攒攒,不应该贪吃不留种。”
程金阶同一些热心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干部,冷静地分析了这场争论,认为这不单是留不留这笔钱的问题,两种意见代表了两条路线。这就是:发展农业机械化事业是伸手向上依赖国家,还是依靠群众自力更生。这个问题不解决,规划就不能实现。这期间,程金阶和热心办机械化事业的干部,来到贫下中农中间,同大家一起回顾本社艰苦创业的历史。老贫农缪木生说:“这些年国家对我们的支援不少了,我们依靠国家,国家靠谁?还不是靠我们人民来建设。事事靠国家,只会把人靠懒,把国靠穷。”通过学习和讨论,人们一致认为,多分点是眼前利益,买机械是长远利益,眼前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许多人说:“有毛主席领导,我们每人多流一把汗,就能汇成一道河;每人省下一块钱,就能买它一台动力机,一年、两年、三年、四年……积少成多,滴水成河,机械化的山再高,也能奔上去!”
在贫下中农的支持下,这一年前进一社把增加收入的一部分,留下做为购置农业机械的资金。但是,比这更重要的是自力更生的思想在刘集人民中深深扎下了根。此后,刘集人民一不等,二不靠,采取三种办法积累购买农业机械的资金。一是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提高棉、粮产量,在保证社员逐年增加收入的条件下,适当扩大公共积累;二是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开展多种经营,增加集体积累。开始,大力发展渔业、养猪业、篾业、烧窑等等。后来,随着动力机械逐渐增多,根据集体生产和社员生活的需要,又购买了轧花、榨油、碾米、磨面、弹花等机械,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事业,既增加收入,又使动力机械得到充分的利用;三是坚持勤俭办社的原则,压缩一切非生产性开支,使有限的资金用到最需要的地方。
有了资金,并不是不顾条件,一口吃成胖子。他们本着因地制宜,由小到大,由低到高,逐步发展的原则,添置机械时先买小型的,农业生产急需的,达到当年投资,当年受益,既增加机械,又增加生产的目的。他们发展机械化事业的过程大体是:从“水”字入手,先购买排灌机械,然后按照脱粒、加工、耕作、植物保护、运输的顺序逐步添置有关的机械,用以抗御旱涝灾害,促进农业的稳产保收。由于他们既克勤克俭地积累资金,又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自力更生发展农业机械化事业的道路,也就越走越宽。
但是,坚持自力更生办机械的斗争并没有结束。一九六二年,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及其在农业战线上的代理人,疯狂叫嚷:集体不能办机械,办了也管不了。他们利用窃据的权力,强令集体经济把拖拉机交给国营拖拉机站,妄图扼杀广大群众自力更生办机械的积极性。忠于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刘集公社人民,坚决抵制了这股收拖拉机的妖风。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不给拖拉机的配套机具,他们就用旧双铧犁改制;不供应储油设备,他们就用水缸代替;不供给农业机械的零配件,他们就自己修旧利废;不给技术指导,他们就在干中摸索,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技术人材。这一年,全公社在原有基础上又添置了九台动力机,并且正式成立了公社机械站。这一年,农业生产也获得了丰收,全公社第一次实现了粮、棉亩产超《纲要》的奋斗目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刘集人民紧跟毛主席的伟大战略部署,深入开展革命大批判,自力更生办机械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四年中,依靠集体经济购买的农业机械,以马力计算,超过文化大革命前拥有马力的一点六倍,并且自制设备建立了农机修配站,基本上做到了拖拉机、动力机大修不出社。贫下中农深有体会地说:“自力更生办机械的成果是斗出来的,既要同修正主义路线斗,还要同懦夫懒汉思想斗。越斗方向越明,越斗干劲越足,越斗办法越多,胜利越大。”
落实“八字宪法” 促进农业稳产高产
有了农业机械以后,机车往哪里开?是为落实农业“八字宪法”服务,促进农业稳产高产,还是脱离农业,追求利润?这是刘集公社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的又一场斗争。
有一段时间,刘集公社有的人思想一度开了岔,不让拖拉机耕地,专搞社会运输赚现钱。公社党委发现这个问题以后,认为这是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执行什么路线的大问题。于是,便组织机械站的干部和全体机务人员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伟大教导,回忆本社两条路线斗争史,以“机车往哪里开”为题展开大讨论和革命大批判,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干部和机务人员越学心里越明,越批对修正主义路线越恨。他们说:“农业机械不为农业服务,就是迷失了方向,走上了邪路。”
认识提高以后,公社机械站的干部和机务人员,坚持在促进农业技术改革,贯彻执行农业“八字宪法”上狠下功夫,在公社党委的领导下,机务员按照精耕细作的要求,积极开展科学实验,千方百计地扩大农田作业项目。目前,拖拉机可以进行十五项作业,动力机可以进行十二项作业,比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的作业项目扩大了一倍多,基本上做到了农业机械一年四季不空闲。例如,拖拉机过去不能下水田耕作,经过反复试验,现在下水田作业已获得成功,使机耕面积扩大到占全公社总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九十。同时,还对棉田中耕、除虫以及棉麦套种等机械操作项目积极进行试验,有的已获得成功,正创造条件全面推行。为了减轻各生产队使用机械的经济负担,公社党委还规定排灌、脱粒、机耕等农田作业项目不能赚钱,争取少赔,其亏损部分从机械加工所获利润中补贴。这样一来,一方面生产队用得起农业机械,有利于促进生产;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机械站同生产队结合起来,进行科学实验,扩大农田作业项目,为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创造条件。
农业机械化解放了大量的劳动力,解决了粮棉之间争季节、争劳力的矛盾。全社的农业机械开动起来,每年可节约两千多个劳动力。节约的这些劳动力,绝大部分用于农田精耕细作和技术改革,提高农田单位面积产量。过去全公社二千亩水田只种一季稻子,现在有百分之四十的面积改为三熟。其余的田都是两季连作,棉花普遍实行营养钵移栽,产量大大提高。有了机械,还加强了农田的基本建设。过去,刘集公社的自然面貌是“四十八圩一沙滩,外加一座大坟山”,土质贫瘠,号称“菜篮子”地,根本不保水。搞了机械化以后,全公社利用节省下来的劳力修建成主支渠八十一条,开挖田间小渠达九华里,平整土地六百亩,开荒扩大面积五百多亩,重新安排了全公社的水系。去年秋天以来,他们土法上马,打了四十七眼机井,基本上解决了抗旱需要的水源。同时,还修建了田间道路,使全公社七十一个生产队,队队通汽车和拖拉机。
农业机械化,促进了社办工业和副业的发展。在以农业为主的原则下,这个公社还把机械代替出来的劳力安排一部分从事工、副业生产。公社现在已办起了畜牧场、渔业队、机械厂、农具厂、农药厂、砖瓦厂等十三个企业单位,从事这些生产的劳力达八百多人,占全公社劳力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以上,为集体创造了大量的财富。从一九五七年以来,社办工、副业的纯收入达二百五十六万多元,在农副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去年全公社工、副业产值约占农副业总产值的百分之三十四。工、副业的发展,不仅支援了农业生产,增加了社员收入,而且开辟了购置农业机械资金的来源。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用革命化统帅机械化
刘集公社在农业机械化的道路上阔步前进。机械越来越多,在促进农业生产中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于是,有的人就把机械看成“万能”,片面地搞机械化。曾经有这样一件事:在全县人民兴修一项大型水利工程中,刘集公社上了七百多人,两台拖拉机,三百五十辆板车。在工地上数刘集公社的车辆多,机械化程度高。开始,刘集公社有些干部自恃条件好,和兄弟公社比,说什么“你的干劲大,没有我的机械多;你的车子满,没有我的车子多”。这样,就放松了政治思想工作,没有充分调动人的积极因素,使机械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出来。结果,每人每天的平均工效和全区各个公社比,却倒数第一。这件事对公社党委震动很大。他们遵照毛主席关于政治是统帅,是灵魂,“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的教导,立即加强政治思想领导,组织干部和社员群众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批判“机械万能”论,树立人的因素第一的观点。抓了思想革命化,情况就大不相同。大家胸怀全局,集思广益,把全部板车由小车斗改成大车斗,短车斗改成长车斗,矮车斗改成高车斗,实行多装快跑,每人每天平均工效,很快比过去提高了三倍。这件事使干部和社员受到一次深刻的教育。他们说:“人听毛主席的话,机器就听人的话。用革命化带动机械化,社会主义建设跨骏马。”
刘集公社党委从斗争实践中体会到:只有用革命化统帅机械化,才能充分发挥机械的作用,显示农业机械化的优越性。因此,他们在发展农业机械化事业的过程中,突出无产阶级政治,坚持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狠抓领导班子的思想革命化,加深对实现农业机械化伟大意义的认识,提高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自觉性。在办机械化中,他们不断排除“左”的和右的干扰,批判错误倾向,坚持自力更生方针,做到因地制宜,为农业“八字宪法”服务,促进农业稳产高产,使农业机械化事业沿着毛主席指引的方向健康发展。他们还以毛主席的光辉的《五·七指示》为指针,组织机械站人员走亦工亦农的道路,培养一支又红又专的技术队伍。
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刘集公社农、林、牧、副、渔得到全面发展,集体经济更加巩固。刘集人民把这一切成果,都看成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今年,这个公社又增添了新的农业机械,生产可望获得新丰收。
《湖北日报》记者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附图片)
湖北省农业机械化的先进单位新洲县,从一九五七年开始,在农业集体化的基础上大办农业机械,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现在全县已经在排灌、脱粒、农副产品加工和中耕、植物保护等方面实现了机械化、半机械化。这是红旗公社用拖拉机作动力抽水抗旱。   新华社记者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