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阅读
  • 0回复

到群众中取得正确认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1-09-04
第3版()
专栏:

到群众中取得正确认识
中共辽宁省建平县委书记 戴裕民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他们最有知识,最有才能,最聪明,是我们学习的好老师。只有踏踏实实地深入实践,恭恭敬敬地拜群众为师,才能获得真知,取得对工作的发言权和领导权。我县是个土地贫瘠、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区。革委会成立后,我们决心改变这里的落后面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解决水的问题。当时我想,这里水源多潜于地下,最好的办法是打大井。只要把大井打成,全县一人一亩水浇地就不成问题了。结果,按这办法干了一段时间,有些地方大井打出来了,但由于机电配不上套,电井成了废井;有的地方由于山高沟多,打了大井也发挥不了作用。
为什么想得很好的事情在实践中行不通呢?毛主席教导说:“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要正确解决如何搞好山区建设的问题,唯一的办法是深入实践,进行调查研究。离开了人民群众和人民群众的实践,就不能有正确的认识。于是,我深入到小塘公社苏子沟大队作调查。这里水利条件很差,过去没有一亩水浇地。在学大寨运动中,他们发动群众,根据山区特点,大搞“四小”工程(小土井、小塘坝、小潜流、小水库),群众自办,不用机,不用电,省工省料。有的小水库、小塘坝,不仅能灌田,还能积肥,社员称为“两用水库”、“两用塘坝”。看到群众创造的革命成果,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毛主席关于“眼睛向下,不要只是昂首望天。没有眼睛向下的兴趣和决心,是一辈子也不会真正懂得中国的事情的”这一伟大教导的理解。我之所以没有提出治水的正确方法,就是缺乏眼睛向下的兴趣和决心,而只凭自己的一孔之见出主意、定调子,这样,就必然在实践中碰钉子。苏子沟大队治水的方法,适应山区的特点。我进一步深入调查研究,向贫下中农学习,总结出了山区水利建设抓“四小”的经验,推广后,大大加快了水利建设的步伐。
但是,新的矛盾又出现了。有些地方只注意治水,忽视了治山、治地。由于山没治,暴雨一来,洪水一到,山上的水使水库满溢,梯田穿成“糖葫芦”;由于坡地没修、平地没整,不仅天上的雨水蓄不住,而且地上的水也浇不了。这样,水土照样流失,达不到根治的目的。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实践提出了问题,还得回到实践中才能解决。我带着山区建设到底怎么搞的问题,进一步深入到群众的实践中,调查研究,向群众学习。我走了许多地方,看了不少典型,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对我教育、启发很大。
叶柏寿镇公社勿苏台沟大队的贫下中农采取综合治理的方法很好。他们在山顶上造林,把坡地修成水平梯田,把平地修成园田,在沟里修上塘坎、水库,在平地打上土井。这样,绿化一个山头,治一块坡地,闸一条河沟,修一块园田,打几眼土井,把沟里的水蓄起来,把地下的水提上来,让天上的水渗到地里,使水土不流失,农林牧副渔互相促进,都得到了发展。这个经验向全县推广后,全县人民经过去冬以来的艰苦奋战,就新修小水库十二座,打大、小土井和机电井一千一百四十多眼,水浇地面积发展到二十五万亩,植树造林成绩显著。这样,加速了山区建设,全县山区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毛主席关于“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的伟大教导无比正确。离开了革命实践,就不能有正确的认识;脱离了人民群众,就将一事无成。我们只有深入实践,拜群众为师,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能动地改造世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