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下到基层怎样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参加广州部队团以上干部学习班部分同志座谈深入基层的体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1-09-09
第2版()
专栏:

下到基层怎样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
——参加广州部队团以上干部学习班部分同志座谈深入基层的体会
领导干部下到了基层,是不是就克服了唯心论的先验论,坚持了唯物论的反映论?参加人民解放军广州部队团以上干部学习班的部分同志,联系自己的实际体会,对这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从主观想象出发,还是从客观实际出发?
人们往往以为,下到基层,接触了实际,就可以避免犯先验论的错误。参加讨论的同志认为,到了实际中,如果带着“框框”看人看事,仍然不能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
某部政治处主任姚忠信用自己的体会说明了这个问题。一次,他带工作组到新兵连搞新战士入伍教育试点。他原来认为,历年来新战士的活思想不外乎是想当技术兵、生活不习惯、想家等等,今年也不会例外。他带着这个“框框”去搞调查,只注意了解与“框框”相符合的活思想,别的情况就不大用心听。最后还是按照自己原来设想的方案进行教育。结果,有的新战士说:“讲课道理一套套,就是和我的思想不对号。”战士的批评,给姚忠信很大教育。他带着这个问题,学习了毛主席关于“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的教导,重新对一些新战士的思想情况进行了了解,发现在一般情况下的那些活思想,确实在部分同志中存在着,但当时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有些新战士对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形势下,社会上为什么还要开展“一打三反”运动不很理解。姚忠信根据新战士的活思想,重新制定了补充教育方案,组织新战士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理论,认清阶级斗争的新形势、新特点,使新战士提高了阶级斗争觉悟,较好地解决了一些现实思想问题。
结合这个事例,参加讨论的同志学习了恩格斯的教导:“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这些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而是从它们中抽象出来的;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适合于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又学习了毛主席关于“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办法来”的教导,狠批了刘少奇一类政治骗子散布的“脑髓产生思想”、“头脑制造法则”及杜林的“世界模式论”等反动谬论。大家认识到,领导干部下到基层,如果从主观“框框”出发,让客观实际服从于自己的主观想象,用一成不变的“框框”去套不断变化的新情况,就必然违背客观事实,仍然会犯唯心论的先验论的错误。因此,下到基层,只是坚持唯物论的一个重要条件,并不等于就坚持了唯物论。我们不仅要深入实际,更要尊重实际,把出主意、想办法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是蜻蜓点水,还是解剖麻雀?
有的同志说:自己下基层,并没有带“框框”,为什么有时还是主观不符合客观呢?带着这个问题,参加讨论的同志学习了毛主席关于“近来红军第四军的同志们一般的都注意调查工作了,但是很多人的调查方法是错误的。调查的结果就象挂了一篇狗肉账,象乡下人上街听了许多新奇故事,又象站在高山顶上观察人民城郭。这种调查用处不大,不能达到我们的主要目的”的教导,大家联系自己的体会进行分析,看到有两种不同的做法:一种是在基层跑跑颠颠,蜻蜓点水式的调查;一种是扎扎实实蹲点,亲自解剖麻雀。
做法不同,效果也就不一样。某团政委刘福盛讲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段时间,部队搞生产,为了把全团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群众运动推进一步,刘福盛和机关的同志一起到几个连队去跑了跑,问了问。这个连队反映需要进一步提高学习自觉性,那个连队反映工作忙、学习制度不落实。他感到都是问题,便要求部队好好抓一下。结果,效果并不明显。后来,他遵照毛主席关于调查研究、解剖麻雀的教导,亲自蹲到三连,和干部战士同学习,同劳动,同斗私批修,解剖了三连在执行生产任务后的学习情况,发现影响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群众运动深入开展的主要思想障碍,是部分同志认为“我们在这里搞生产,天天和泥巴打交道,‘纲’和‘线’的问题不突出了”,因而不能自觉地带着路线问题学,造成了学习上的一般化。针对这个问题,刘福盛发动干部战士回忆党内两条路线斗争史和连队成长史,联系执行生产任务中连队建设方面遇到的问题,认真学习两个“决议”。大家认识到,执行生产任务,同样有路线问题。不刻苦学习,就不能自觉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干部战士提高了思想认识,自觉地带着路线问题学,学习空气更浓了,学习效果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刘福盛总结和推广了这个连队的经验,使全团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群众运动出现了新的气象。
为什么解剖麻雀才能正确反映客观实际呢?
列宁教导说:“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
毛主席指出:“就人类认识运动的秩序说来,总是由认识个别的和特殊的事物,逐步地扩大到认识一般的事物。”
参加讨论的同志学习了伟大导师列宁和毛主席的这些教导,联系刘福盛的体会和自己的实践,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认真讨论。大家认识到,一般寓于个别之中,不研究个别,就认识不了一般。只有深入群众,首先对个别事物做艰苦的研究工作,才有可能充分认识一般事物,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而王明、刘少奇一类政治骗子完全颠倒了人类认识真理的正常秩序,否认必须研究矛盾的特殊性才能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否识只有认识事物的特殊本质才能认识事物的共同本质。他们反对调查研究,凭主观唯心主义瞎说一气,给革命事业带来严重危害。同志们说:要了解麻雀的构造,必须解剖麻雀。要了解部队当前的问题,必须蹲到连队,进行周密细致的调查研究,才能弄清问题的来龙去脉,才能更好地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否则,就会在实践中碰钉子。大家还谈到,反对满天飞,并不是反对抓面上的工作,必须把抓点和抓面紧密结合起来,由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这样才能使认识更符合实际。否则就会以个别代替一般,也会犯主观性和片面性的错误。
当“材料库”,还是做思想“加工厂”?
有的同志还提出:领导干部深入
基层后,情况装了一脑子,材料记了满本子,是不是就可以坚持辩证唯物论,做好工作呢?大家对这个问题又展开了讨论。
广西桂平县革委会军队代表、武装部副政委黄庆伟谈到这样一件事:
去年春天,黄庆伟到一个后进生产队蹲点。通过调查,他发现这个队存在不少问题,如春耕生产抓得晚、干部之间不团结等。他想,这都是自己耳闻目睹的,这些问题解决了,不怕后进不变先进。他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辛辛苦苦抓了三个月,而这个生产队仍然起色不大。
带着这个问题,他学习了毛主席关于“要完全地反映整个的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性,就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就必须从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的教导,又第二次到这个生产队蹲点。这一次,他深入群众进一步作调查,并将调查得来的大量情况,认真地进行分析和研究,用心寻找各种情况之间的内在联系,终于找到了原因:在春耕生产问题上,少数社员觉得队里粮食已经够吃了,主张少种粮食,多搞点副业,结果春耕生产抓晚了。同时,发现干部之间存在不团结现象,是因为阶级敌人利用宗族关系,在干部之间进行挑拨。黄庆伟透过春耕生产抓得晚和干部不团结等现象,看到了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斗争的实质,在工作中狠抓了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使这个队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同志们联系黄庆伟两次蹲点的不同收获,学习列宁关于“物质的抽象,自然规律的抽象,价值的抽象及其他等等,一句话,那一切科学的(正确的、郑重的、不是荒唐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的论述,认识到,感性认识所反映的只是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才反映事物的本质。丰富的感觉材料,只是提供了理性认识的客观基础。
通过深入调查,掌握大量实际材料,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只调查,不研究,不用气力进行分析,就仍旧停留在感性认识上,得不到正确的概念。只有用心分析情况,充分发挥自己头脑的“加工厂”作用,才能实现认识的飞跃,更好地解决实践中的问题。
(新华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