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阅读
  • 0回复

充分利用水利资源 积极发展多种经营 浠水县渔业生产连年丰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1-09-13
第4版()
专栏:

充分利用水利资源 积极发展多种经营
浠水县渔业生产连年丰收
新华社武汉十二日电 湖北省浠水县广大贫下中农、社员群众和革命干部,认真贯彻执行毛主席的“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充分利用水利资源,积极发展塘堰、水库、湖泊养鱼事业,在粮食平均亩产连续超《纲要》的同时,渔业生产也连年丰收。一九七○年,全县粮食平均亩产达到千斤,成鱼总产达到八百二十四万斤,塘堰、水库、湖泊水面平均亩产达到一百一十斤。
浠水县普遍开展塘堰养鱼是从一九五六年开始的。一九五八年以来,随着兴修水利,大搞水利建设,全县建成大、中、小型水库四十五个,修筑干渠,挖通支渠,连接塘堰,使全县基本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自流灌溉网,为发展农业生产和渔业生产创造了良好条件。各社队充分利用这些水利资源,积极发展集体养鱼事业,现在,全县所有的塘堰、水库、湖泊都养了鱼,使渔业生产获得迅速发展。
浠水县在大力发展塘堰养鱼的过程中,坚持从思想上落实“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开始,有的领导成员把发展粮食生产当“大头”,把养鱼当“搭头”,使渔业生产发展较慢。后来,他们认真总结了望城公社十月大队深入进行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思想教育,不断克服“单一经营”的片面观点,坚持在搞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充分利用水利资源,积极发展渔业生产,壮大了集体经济的经验,提高了大家的思想认识,推动全县渔业生产不断发展。同时,他们又总结了三店公社曙光大队坚持人工喂养,提高成鱼产量的先进经验。过去,这个大队只放鱼不养鱼,每亩水面平均单产成鱼一直停留在五十斤以下。后来,他们组织起专门班子,实行人工喂养,成鱼单产很快提高到四百多斤。这个经验对广大干部和群众启发很大。于是,全县各社队很快都组织了专门班子,开展人工养鱼,进一步推动了渔业生产的发展。鸡鸣公社地处偏僻山区,过去认为山高、塘小、水冷,不能养鱼。近几年来,这个公社党委带领广大干部和群众,认真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破除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积极为革命养鱼,全公社出现了一个党委抓,队队搞,塘塘都养鱼的大好局面。去年,全公社成鱼生产获得丰收,不仅实现了鲜鱼自给,而且为国家提供了商品鱼。
浠水县充分利用水面发展渔业生产,是在斗争中不断解决矛盾,不断向前发展的。过去每逢洪水时,稻田被水冲坏,鱼被水冲走;天旱时,鱼要水,稻田也要水。为了解决这个矛盾,从一九五八年以来,这个县的广大贫下中农和干部从长远着想,从解决当前矛盾着眼,依靠人民公社的力量,自力更生,发展畜牧业,大办自然肥,大力兴修水利,搞好水利建设,使全县形成一个庞大的自流灌溉网。天旱时,引水库的水灌塘灌堰。下雨时,把渍水引进塘堰,既扩大了养鱼水面,又有利于水稻的勤排勤灌。洪水时,把塘水引进水库,一方面不让大水冲垮塘岸,放走鱼群,同时也可以蓄水防旱,发展水库养鱼。为了解决一些偏僻山区天旱时水库的水不能直接受益,出现粮食和养鱼争水的矛盾,他们便采取先河水港水,后塘水堰水;为抢救禾苗,要利用塘堰的水灌溉时,就把这些塘鱼转放到有水的塘,下雨后,再把鱼捞起来,放进原塘等办法,既保证了粮食增产,也夺得了渔业丰收。
过去由于只看到养鱼用肥的一面,没有看到养鱼积肥的一面,所以长期以来,一直认为粮鱼争肥问题很突出。实践使他们认识到,鱼塘每年投放大量青草、牛粪,既养了鱼,而塘泥肥,又为粮食作物提供了大量有机肥料。云路公社四大队王家湾塘,水面一亩八分,一九六八年下青草、牛粪等杂肥共两万斤,一九六九年挖起塘泥,提供了十五亩稻田的肥料,双季稻平均亩产一千四百斤。这个大队的贫下中农和干部深有体会地说:“把肥料给水产队养鱼,塘泥黑,塘水臭,等于把肥料下了窖。”现在,全县各农业队每年给养鱼队一定数量的青草和牛粪,这样既使鱼有充足的饲料,又增加了塘泥,为农业积了肥,促进了农业高产,夺取了粮食丰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