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记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果县委书记韦永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1-09-15
第3版()
专栏:

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
——记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果县委书记韦永甫
在桂西壮、瑶、汉族聚居的平果山区,经常可以看见一个穿一身农民服装,背一件简单行李的中年人。他走东村,串西屯,白天和社员群众同作一丘田,晚上和贫下中农促膝谈心到深夜。他走到那里,那里的大人、小孩就围成一圈,“老韦老韦”地争着和他打招呼,拉家常。
这个叫“老韦”的人,就是平果县委书记、县革委会主任韦永甫。
“关心群众,就是关心革命”
韦永甫出身于一个壮族贫农家庭。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前,他是平果县的县长。平果县成立革命委员会,他又被选为革委会主任。无论酷暑严冬,霜晨雨夕,韦永甫除了到外地或在县里开会、学习以外,其余的时间几乎都在工农群众当中度过,在基层度过。上面通知开会,他一算离出发时间还有几个小时,一转身,又到群众中去了。
他从生产队的饮水问题,到社员家里的柴、粮、油、盐问题,样样过问,处处关心。人们热烈称赞说:“老韦是一个心眼想着群众的好干部”。
韦永甫为什么对群众这样体贴关心?他说:人民群众是政权力量的源泉,是进行三大革命斗争的主体。每个干部都要把心贴在群众身上;关心群众,就是关心革命。
韦永甫关心群众,不仅仅在生活方面,而更多的是政治上的关心。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帮人要帮在根本上,要把主要精力用来提高群众的政治觉悟。
有一次,韦永甫到新安公社布思大队蹲点。他一到,贫下中农就向他反映了两个情况:一是这个大队有个出身很苦的生产队长,过去工作积极,关心群众,可是现在却想撂担子;一是有个大队干部自己的房子本来就够用,还忙着备料盖新房,而队里有一个贫农社员,全家七口人只住一间房,他却漠不关心。群众反映,他想自己太多了,想别人太少了。韦永甫听了以后,心情很沉重。他想,事情出在干部身上,根子却在自己头上。布思大队,自己过去也常来,大队、生产队的干部也常找,但往往是找他们谈生产,谈工作,很少找他们谈思想。怎样才能使他们提高继续革命的觉悟呢?韦永甫和干部一起召开贫下中农座谈会,请他们在会上对大家进行忆苦思甜教育。通过这次教育,使一些过去不大关心群众生活的干部痛切地感到:贫下中农信任自己,把权交给自己掌,可是自己却把心扑在小家上,怎么对得起毛主席和广大群众啊!他们越想越感到不安,激动地表示,今后一定要多想群众,少想自己;先想群众,后想自己。韦永甫见大家的认识有了提高,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他当即鼓励大家说:“对啊!个人的困难是小事,群众的困难才是大事;个人的翻身是小事,阶级的解放才是大事。作为一个革命干部,心目中应该有三十亿、七亿这两个大数,可千万不能忘掉群众啊!”
在这次座谈会上,贫下中农又进一步反映了一些阶级斗争的新动向。有一个地主的孙女,在和一个贫农孩子吵架时,竟说:“你家有什么了不起,住的房子都是我爷爷的。”有人把这事向一个干部反映,那干部却不以为意,认为是娃娃吵架,小事一桩。这一情况马上引起了韦永甫的警觉,他想:那地主的孙女能有多大,土地改革时还没出世呢,她爷爷的事她怎么会知道?这不明明是地主阶级妄图把他们的剥削家史传宗接代吗?可是,我们的干部却认为这是小事一桩,这该有多危险啊!他语重心长地对干部们说:“地主阶级懂得传他们的剥削家史,我们贫下中农每家都有一本血泪账,为什么不把这些家史一代一代地往下传呢?”韦永甫一席话,说得大家心里亮堂堂,你一言,他一语,议论出许多对社员群众进行阶级教育的好办法:广泛发动群众,大写村史、家史和个人苦难史,让“三史”上墙;把本地大地主陆秀枫的一个在旧社会时经常关押、吊打贫下中农的炮楼,辟成“阶级教育楼”;定期开展忆苦思甜活动,等等。这些建议,得到了韦永甫的热情支持。他废寝忘食地和贫下中农一起进行调查研究,大写“三史”,对社员群众进行阶级教育,大大提高了社员们的阶级斗争觉悟。
“实践出真知,群众手中有真理”
今年五月,平果县委、县革委会召开基层政治工作会议。当时,韦永甫刚从百色地区开会回来,几个常委要求他无论如何也要在会上作个发言。有的认为韦永甫基层政治工作经验较多,作这样的发言,对他来说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可是,韦永甫却不这样看,他想:作为一个领导,在会上发言讲话,一是有的放矢地宣传毛泽东思想,讲党的方针、政策,二是传播群众的经验,为群众创造的新经验、好办法鸣锣开道。自己开会刚回来,不做些调查研究工作,是没有发言权的。为了准备这个发言,他邀请了四个大队、八个生产队的干部,认真进行了座谈。座谈后,又把大家提供的农村政治工作的经验,加上自己以往的一些心得体会,一丝不苟地写出发言稿,然后再普遍征求参加过座谈会干部的意见,作了修改。这样,他在这次大会上的发言,虽然时间不过二十来分钟,但给参加会议的干部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反映:老韦在怎样向群众学习的问题上,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韦永甫为什么会这样谦虚、认真?这是和他过去的深刻教训分不开的。一九六五年,韦永甫曾经到自然条件较差的中桥大队蹲点。这个大队紧靠右江岸边,地势比较平整,但全队三千六百多亩耕地中,水田只有七百多亩。韦永甫想:这样好的地不改种水稻,怎么能够改变低产面貌?就发动群众改地为田。当时,有人提出:改地为田得有水源保证。韦永甫回答说:“守着右江还怕没有水?给你们分配几套电灌设备不就解决了!”可是,他却没想到,需要电灌设备的又何止一个中桥。结果,地改成了田,由于电灌设备落了空,水稻没有能够及时种上。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贫下中农对此提出了十分尖锐的批评,说他想这想那想得倒好,就是没想到毛主席关于有事和群众商量的教导。贫下中农的批评,在韦永甫心灵深处引起了很大的震动。他深切体会到,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不作深入的调查研究,只凭一知半解就去解决问题,这样不但任何问题也解决不了,而且还会把事情办坏。从此以后,韦永甫以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深入三大革命斗争第一线,老老实实地向群众学习。他深深体会到,实践出真知,群众手中有真理。
“力量从群众中来,决心到群众中下”
韦永甫明白:领导干部的职责是要带领广大群众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奋勇前进。怎样带领群众前进?韦永甫的体会是:力量从群众中来,决心到群众中下;狠抓典型,指导一般。
平果县是一个九分石头一分土的山区,全县一百二十八个大队,除丘陵地区的大队外,山区的大队就有六十五个。全县三十多万亩耕地,山区耕地面积占百分之七十。按理,这里的农业生产建设,应该把重点放在抓好山区上。可是,旧县委由于受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影响,长期以来却错误地认为“山区是骨头,平原有奔头”,把两眼盯在平原上。县革委会成立后,虽然也意识到这是一个问题,但是由于领导成员山区去得少,手中没典型,对抓好山区建设下不了决心,而且在部分领导成员中,仍然认为山区是人穷地瘦难改变,因此山区建设问题没有及时提到革委会的议事日程。
究竟是山区难改变,还是自己中的流毒深?去年五月,即新县委成立的第二个月,韦永甫带着这一问题来到凤梧公社的单台生产队进行调查。这个队一共八户人,十三个劳动力,全是瑶族社员,住在半山腰上。人们说:单台是人穷地皮薄,山大石头硬,变不了!但是,单台社员却一点也不气馁,响亮地提出:八户人也要大打农田基本建设仗,向瑶山夺粮!他们在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以“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英雄气概,凿岩建水柜,劈山造良田,没有河沙就用碎石砸成沙,水泥不够就搞三合土代替,仅仅半年时间,就建起一个能蓄水五百立方米的水柜,开出三亩半水田,在高高的瑶山上插下了水稻。
韦永甫一到单台,就和生产队长吴成才一起翻山越岭,看他们修建的水柜,新开的水田,插下的水稻。他们看了一路,谈了一路。吴成才说:“在学习毛主席关于‘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的伟大指示时,社员们非常兴奋,大家都说,愚公能搬走两座大山,我们八户人家四十来口人,难道就不能改变一个单台的面貌?大伙一说,我心里也开了窍,要改变单台面貌,就得依靠这四十来口人艰苦奋斗啊!”吴成才的话,在韦永甫心里搅起了阵阵波澜。他明白了:平原有先进,山区也有红苗;建设山区,就得依靠山区人民。
韦永甫立即向县委建议,请单台到县、社召开的各种会议上登台讲用,让单台社员穷不夺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传遍全县每一个角落。
一个单台前面走,一大批“单台”跟上来。县委、县革委会的主要领导成员在韦永甫的带动下,通过蹲点、调查,又发现和培植了一批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山区的先进典型,满腔热情地总结和推广了他们的先进经验。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去年十月,县委召开了常委扩大会,作出了以大寨为榜样,促进山区农业生产,迅速改变山区面貌的决定,提出了有力的措施。为了加强对山区建设的领导,县委成员决心做到:心多往山区想,脚多朝山区迈,会多到山区开。
会后,县委、公社党委成员纷纷深入山区抓典型,搞调查。在县委的带领下,全县山区社队很快掀起了一个打洞排涝,砌墙保土的农田基本建设高潮。今年夏收,山区社队的面貌就出现了可喜的变化,早造玉米、高粱等旱地作物普遍获得丰收,粮食总产量比去年同期增产两成以上。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