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阅读
  • 0回复

在一条新建铁路的工地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1-09-18
第3版()
专栏:

在一条新建铁路的工地上
祖国某地的一条新建铁路线上,人民解放军铁道兵某部的指战员们,紧跟毛主席的伟大战略部署,以“山高我敢攀,水深我敢钻”的气概,进行着英勇的战斗。一个个桥墩在江河中破浪而起,一座座隧道向大山腹中高速伸延,宏伟的铁路雏形正在万水千山之间展现。下面是他们艰苦奋斗的几个侧面:
定 叫 机 器 上 高 山
铁路沿线江河交织,层峦叠障。开工初期,通往各工地的公路还没有修通。一座海拔一千四百多米的高山工地急需大型发电机。
在这以前,战士们和沿线群众虽然肩挑人抬向工地运送了数以百万吨计的器材,踏出了一条条通往工地的山路,但是,他们没有抬过这样重的“庞然大物”,没有走过比通往这处工地更艰险的道路。能不能把大型发电机运到工地?某部十六连指战员响亮地回答:“为了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别说是发电机,就是铁山也要把它移走!”他们坚决要求担负这一艰巨任务。
在环绕险峰的崎岖山路上,十六连二十四名战士组成的运输小分队,抬着沉重的机件,翻山跨谷,向高山工地挺进。征途上,险关重重,什么“狮子口”,“手扒崖”,“通天梯”,给战士们增加了无限困难。在一处傍山的险道上,路窄得没法前进。战士陈国江扛起一根木料,高喊一声:“山路窄,我们做‘路基’”,他立即和几个同志爬到道路的下面,紧贴山路旁的石壁,把木料扛在肩上,加宽了路面。同志们含着激动的泪水,踩着陈国江和战友们筑起的“路基”,抬着机件胜利地通过了险道。
当他们涉过一条激流,攀登一座海拔一千七百多米的险峰时,崖高坡陡,路隘苔滑,前进更加困难。二排长童跃坤根据同志们在“诸葛亮会”上的意见,采用两人的重担一人担,抽出力量前护后拥过难关。共产党员陈品龙主动要求抬最重的部位。他肩负着二、三百斤的重量,迈步在四十多度的陡坡上。同志们见他脸上汗珠滚滚,步子有些乱,才知道他已经生病几天了,一定要替换他。陈品龙明白在这光滑的陡坡上换人十分危险,他暗暗要求自己:共产党员决不能把重担子推给别人担,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打冲锋。他精神抖擞,和同志们高声朗诵毛主席语录,一步一艰难,步步齐向前。
战士们越过了一处处艰险,“庞然大物”被抬上了高山工地。
“地下长廊”的激战
有一座重点隧道,要在大山腹中穿过十多华里。这儿,石质复杂,岩层变化多端,隧道每向前延伸一步,都要碰到重重困难。
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战斗在“地下长廊”的某部指战员胸怀朝阳,勇往直前,他们坚定地说:“有了毛泽东思想,就没有劈不开的险山,铺不平的道路。”
隧道开凿不久,就碰到地下暗河。一股股泉水从隧道顶部倾泻下来,从岩缝里喷射出来,每昼夜涌水量达三千八百多吨。隧道里水雾蒙蒙,成了“地下长河”。战斗在第一线的风枪手、共产党员杨介明和战友们,被泉水的强大冲击力推了下来,他们毫不畏惧,决不后退,抹一把脸上的水珠,又手挽手,高喊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冲了上去,打开风枪向岩层猛钻。身子被泉水冲得摇摇晃晃,冷得直打哆嗦,大家自豪地说:“头顶瀑布炼红心,脚踏长河为人民。”
当他们闯过了“山中瀑布”,以新的姿态夺取高产的时候,七连担负的导坑,又遇到一种有特殊伸缩性的泥土:镐挖下去被弹起来,使劲越大弹得越高;风枪打进去几寸深就转不动了,拔出钻杆炮眼又闭合了。在这种“橡胶泥”面前,一连几天工程没有进展,大家心里十分焦急。
七连党支部发动全连指战员把工点当作课堂,用毛主席哲学思想攻克难关。共产党员、战士甘天坤、刘政初和老工长刘海荣,废寝忘食,蹲在工地作试验、摸规律,他们想出了一些办法,并满怀信心地点燃了几天来的第一排炮,谁知二十多炮只有两炮炸出了个小坑坑,其它都毫无效果。党支部又组织全连进行分析,终于认识到:炮眼越深,伸缩性越大,效果就越不好。他们减少了炮眼深度,增加了炮眼的密度,终于获得了战胜“橡胶泥”的自由,工程进展突飞猛进。
军 民 同 心 架 长 虹
初春,春风刚刚揭去大地上的积雪,登高英雄杨连第生前所在的连队和民兵六连的同志们,冒着严寒奋战冰河,投入了开挖某处桥基的紧张战斗。
大桥工地,两山对峙,险峰遮断半边天,激流卷起千层浪。筑路军民要在这里飞架四十五米高、二百多米长的双线铁路大桥。山谷里,北风阵阵,寒气逼人,给水中作业带来很大困难。战士和民兵都争先跳进滚滚的冰河里,把一包包炸药埋在河底,炸平河床,垒筑围堰,架设便桥。冰冷刺骨的河水冻得大家直打哆嗦,但是,谁也不愿上岸烤火,谁也不讲一个“苦”字,军民们满怀豪情地说:“河水刺骨寒,战士心头暖,架桥为革命,何惧苦和难!”河心水深浪急,用草袋垒筑围堰最困难,大家都奋勇而上,扛起一、二百斤重的装土草袋,一次次潜入水中,奋不顾身的顽强战斗。经过几十个日日夜夜的辛勤劳动,他们用成千上万的草袋在奔腾湍急的河心垒起了坚固的围堰。
一天深夜,一场暴雨,山洪卷着泥石向大桥工地呼啸而来。抢险军民正准备通过便桥去加固堰堤,突然一排巨浪铺天盖地扑来,把便桥连根拔走,切断了通路,巨大的围堰眼看就有被冲毁的危险。
在这关键时刻,班长、共产党员林向阳,五好民兵王家祥等十多个战士和民兵,自告奋勇组织突击队,提出从上游下水抢渡洪水的大胆设想。解放军和民兵两个连队的党支部,经过仔细研究,周密部署,同意了他们的想法。
雨猛风狂,洪水不断上涨。林向阳、王家祥和同志们身负草袋,在四、五十米开外的上游朝围堰冲去。咆哮的河水把他们一卷几米,时而抛上浪峰,时而带进浪谷,英雄军民个个毫无惧色。在与洪水搏斗中,每个人身上都被水上飘游的木料划破一道道血口子,加之背上草袋的磨擦,疼痛得钻心,他们劈波斩浪,忍痛向前,终于抢渡成功。接着,一批批军民又跟了上去。大家齐心协力,和洪水搏斗,随着洪水的猛涨,堰堤在飞快加高。
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在战士和民兵的艰苦奋战下,围堰保住了。他们又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加快工程进度,一个个桥墩在激流中矗立起来,军民们斗志昂扬,一个个跃上桥墩顶端,看他们:
头上白云飘,脚下浪滔滔;
红心为革命,艰险一边抛;
长虹飞天堑,壮志凌云霄。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