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两个主任“一对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1-09-20
第2版()
专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二周年

两个主任“一对红”
在陕棉十二厂的广大工人群众中,传颂着这个厂的革委会主任孙励斋和副主任、军队代表林若时“一对红”的故事。他们俩遵照毛主席关于“军队干部必须帮助地方干部,地方干部也必须帮助军队干部”和“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以便团结一致,进行共同的事业”的伟大教导,互帮互学,互相支持,共同前进。
甘当小学生 自觉找差距
孙励斋是参加革命三十年的老干部,林若时是解放军某部政治处主任。去年五月,林若时到陕棉十二厂支左,不久,担任了革委会副主任。他经常考虑怎样把地方的好思想、好作风、好经验学到手,为无产阶级掌好权。
这里先讲老林向老孙学习,三找差距的故事。
去年春节,林若时和老孙走访一个老工人的家庭,这位工人客气地称呼他为“林主任”,把茶杯洗了又洗,板凳抹了又抹。而给老孙倒水、端凳子时就不那么讲究,并亲切地叫他“老孙”。这个工人的举动,引起了老林的深思:我们这两个“客观存在”,反映到这个工人的头脑里,产生了不同的印象和感觉,这说明什么呢?经过反复观察比较,老林发现自己还欠缺老孙那种密切联系群众的好作风,还有官气。从此,他经常向孙励斋同志学习,坚持深入群众,和工人同劳动,同学习,一起斗私批修,带头进行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讲用。以后,工人见他就不那么客气了,他和群众的心贴得更紧了。
今年三月,厂革委会开门整风,反骄破满,老孙和老林同去一个车间征求意见。林若时发现干部和群众对老孙提意见较多,又很坦率,但对自己提意见较少,又很拘束,这是为什么?难道我的工作真的没有多大问题吗?老林细细地回想了到厂后的工作,深深感到:自己的工作不是一切都好,还有不少缺点和错误。那么,群众为什么不敢大胆尖锐地提出批评呢?这不正是说明自己还没有象老孙那样对待群众诚恳、虚心的态度吗?于是,他遵照毛主席关于“虚心使人进步”的教导,多次找群众谈心,主动向群众敞开思想大门,自觉斗私批修,认真地进行自我批评,进一步密切了和群众的关系。
今年五月的一天,老林和老孙刚参加了劳动,又连夜坐火车去西安开会。上车后,老孙就戴上眼镜,拿出毛主席著作学起来,老林考虑到老孙身体不好,便关切地说:“你累了一整天,还是歇一歇吧,明天再学。”老孙回答说:“今天推明天,明天没有边啦!”坚持在车上学了三个多小时。老孙这种刻苦认真读书的精神,使老林很受感动。他想,论年龄老孙比我大,论身体老孙比我差,论资历老孙比我长,我为什么学习精神就没有老孙那样刻苦认真?关键是自己继续革命的觉悟不高。于是他多次请老孙介绍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经验,以老孙为榜样,带着自己革命化的差距,和老孙结成“对子”,下定决心,要象海绵吸水那样,把地方干部的好思想、好作风、好经验全部吸收过来。
学根本 提高继续革命的自觉性
下边,再说说革委会主任孙励斋,三次登门取经的故事。
去年九月,为了提高棉纱单产水平,以优异成绩向国庆二十一周年献礼,厂革委会决定,在细纱车间开展一个月的生产大奋战。奋战一开始,老林就到了生产第一线,一边指挥、一边战斗。可是,老孙和其他一些领导成员,由于被厂里事务缠住了,在机关领导多,到基层去边干边指挥少,群众给厂领导提出了批评。这对老孙震动很大,他想:为什么军队代表能摆脱事务首先站到第一线,而我们却老是浮在上边?他带着这个问题去向老林请教。老林和他一块儿学习了毛主席关于领导工作方法的论述,谈了自己在部队深入基层、实行面对面领导的一些甜头。老孙听后深受启发。此后,他和老林一道,坚持在第一线,同群众共同学习,共同战斗。他们的行动进一步鼓舞了工人群众的干劲,棉纱单产由三十四公斤提高到四十公斤,创造了全厂历史上最高水平。
今年元月,厂领导在研究上半年工作安排时,老孙心想,今年是第四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该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大鼓干劲,更出色地完成生产任务。因此,在发言时强调抓生产多,强调抓阶级斗争少。但老林发言时,首先摆出了当前阶级斗争新动向,并且提出了要以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为纲,带动其它工作,夺取革命生产双胜利。会后,老孙思索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自己没有象老林那样处处突出政治呢?他找老林谈心,老林语重心长地说:“老孙!作为一个领导,不管生产是失职。但管生产,不能忘了走什么道路的问题。形势好了,我们不仅要看到革命的胜利,更要看到胜利后的革命啊!”这也使老孙很受教育。他反复学习了党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回顾了在文化大革命前自己犯错误的经验教训,深深感到:部队同志对突出政治那样坚定,那么敏感,毛主席号召我们学习解放军,就要学习这个根本啊!在“一打三反”运动中,老孙和领导班子成员一起,突出无产阶级政治,放手发动群众,挖出了一小撮隐藏很深的阶级敌人,进一步巩固了无产阶级专政。
今年三月,老孙和老林一起去参加了宝鸡市革委会举办的反骄破满讲用会。他们都在大会上进行了讲用。会后,厂里有些同志讲:“咱们厂这次会上讲两个,还不错!”老林听到后,联想到最近以来,在上级表扬多、报刊宣传多的情况下,厂子里出现了谈成绩多,谈缺点少,自以为是多,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少的现象。他认为这不是个别人的问题,而是一种带有普遍性的骄傲自满情绪。所以产生这种现象,领导是要负责任的。于是,他就抓住了这些活思想,在一次全厂干部大会上,主动引火烧身,狠斗了“骄”和“满”。这也使老孙受到了很大震动。他想:同样是听了“咱厂还不错”这句话,为什么自己听了没有感到有多大问题,而老林就听出了名堂?这不正是说明自己不善于抓活思想,也反映了自己思想里有一个“骄”字吗?他又登门去找老林谈心。老林满腔热情地向他介绍了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犯骄傲自满吃到的苦头,和保持谦虚谨慎尝到的甜头,并且和老孙一起反复学习了毛主席关于“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的伟大教导。老孙也狠破了自己头脑里的自满情绪,决心向解放军学习,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一分为二对自己,赞扬声中找差距。
互相帮助 并肩前进
老孙和老林在开展“一对红”活动中深深体会到:地方干部和军队干部不但要互相学习,而且要互相帮助,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样才能进一步加强团结,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作出贡献。他俩坚持做到:政治思想上互相帮助,工作中互相支持,遇到困难时互相鼓励,出了问题时主动承担责任。
有一个时期,老林发现老孙发扬民主作风不够,自己说了算多,与领导班子成员商量少,就找老孙共同学习了毛主席关于“党委要完成自己的领导任务,就必须依靠党委这‘一班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的伟大教导,使老孙认识到,作为党委书记,是唱“独角戏”,还是靠“一班人”,这不仅是个工作方法问题,而且是能不能贯彻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大问题。老孙从此注意摆正自己与
“一班人”的关系,发扬党的民主作风,重大问题集体讨论,虚心听取大家意见,充分发挥了集体领导的作用。
有一次,老林批评一个干部,由于性急主观,事实不太准确,使这个同志背了包袱,结下了思想疙瘩。老孙发现后,立即找老林谈心,指出缺点。老林就遵照毛主席关于“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适合人民的利益,如果有了错误,定要改正,这就叫向人民负责”的教导,狠斗了主观主义,并主动找那个同志作了诚恳的自我批评,从而消除了隔阂,增进了团结,进一步密切了上下之间、军民之间的团结。
老孙和老林这两个领导干部之间的“一对红”活动,不仅促进了自身思想革命化,还带动了“一班人”的思想革命化。现在,这“一班人”都以老孙和老林为榜样,经常从路线斗争的高度,带着领导班子的问题,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真正做到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支持,互相帮助,极大地密切了军政、军民之间的关系,领导班子出现了一片团结战斗、朝气蓬勃的景象。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