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阅读
  • 0回复

泰和县制造推广水田作业机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1-09-22
第2版()
专栏:

泰和县制造推广水田作业机械
据新华社南昌电 在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中共江西省泰和县委和县革委会遵照毛主席关于“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教导,领导全县人民群众,从当地自然条件和生产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制造和推广插秧机、割禾器、打谷机等水田作业机械,使全县农业机械化事业迅速发展。目前,这个县已有各种型号的插秧机八千六百台,打谷机八千四百多台,割禾器二万一千多把,拖拉机二百六十多台。农业机械大面积推广使用,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大批劳动力,促进了全县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
泰和县位于井冈山麓,是一个丘陵地区,以种植水稻为主,田多人少。由于劳力紧张,耕作粗放,粮食产量一直较低。新县委成立后,认真学习了毛主席关于“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伟大教导,认识到要想迅速改变全县农业的面貌,光靠手工劳动不行,必须发展农业机械。于是,县委和县革委会动员和组织群众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自力更生地发展农业机械。县委和县革委会这样做,得到广大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的拥护。但是,也有人认为,搞农业机械化要有大机械,群众搞的不是竹子的就是木头的,成不了大气候。针对这种思想,县委和县革委会组织干部和群众学习毛主席有关农业机械化的指示,狠批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爬行主义”、“洋奴哲学”等反革命修正主义黑货。与此同时,县委和县革委会还组织一些干部和社员代表到机械化、半机械化搞得比较好的单位去调查研究,运用典型,进行教育。
这个县的灌溪公社雁门大队,过去由于劳动力紧张,赶不上季节,粮食产量很低。去年,他们一不等,二不靠,大力推广使用插秧机,全大队插秧机由一台迅速发展到四十六台,机插面积占早稻面积的百分之七十。接着,他们又利用本地竹木资源,自力更生,土法上马,制作了一百多台农机具,大大提高了农田作业的机械化、半机械化水平。结果这一年的粮食亩产量比一九六九年增加了三成。这些事实,使大家深刻地认识到,等、靠思想是实现农业机械化的障碍,因地制宜,自力更生,是多快好省地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根本途径。
在认识提高以后,县委和县革委会建立了专门领导机构,由专人负责,根据全县竹木资源丰富的特点,确定以发展竹木结构、铁木结构的改良农具和半机械化农具为主,逐步向动力机械发展。在这同时,他们利用本县的矿藏资源,还抓了原料、材料的生产,兴办了小钢铁、小煤窑等五小工业,为发展农业机械化事业,打下了物资基础。
在发展农业机械化事业中,他们坚持土洋并举,大、中、小结合,多办中小的原则,放手发动群众,制造了大量中、小型农机具。
这个县除了县农机修造厂有修造能力以外,还有几千名有一定实践经验的铁、木、篾匠分布在各社、队企业和群众之中。另外,全县有一批社办企业,也具备了一定的制造小农机的能力。针对这一情况,县委和县革委会决定,在发动县农机修造厂生产农机的同时,充分挖掘农村中能工巧匠和社办企业的潜力,以加速农机具的制造。县农机修造厂以生产铁制农业机具和动力农机为主,社、队企业则组织铁、木、篾匠利用当地竹木资源,积极制造农机具的竹木部件,有加工能力的社队企业还可以制造简单的铁木农机具。全县很快就制造出一批插秧机、打谷机和割晒机等。
在制造农机具过程中,县委和县革委会一方面组织县农具厂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成批生产;另一方面组织一些小厂分散生产部件,集中安装。县打谷机制造厂只有三十多个工人,设备简陋,制造能力弱。县里便以打谷机制造厂为主,组织九个县、社小厂协作,把齿轮、轴承等五十多种部件分散到一些小厂去加工,大大提高了打谷机制造能力。从去年底到今年六月,共制造打谷机三千多台,还为修理打谷机生产了一批配件。
泰和县成批生产农业机具以后,推广使用的情况并不平衡,这是什么原因呢?经过调查发现,主要是因为有的农业机具存在着某些缺点;有的机具群众还没有使用的习惯,担心使用农机具会造成减产。
针对这一情况,县委和县革委会首先在各级干部和群众中举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组织大家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教导,提高大家对于实现农业机械化重要意义的认识。同时,还组织有工人、干部和技术人员参加的农机检查队,经常深入生产第一线,调查了解农业机具的性能和使用情况,根据群众在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和提出的意见,进行修理和改进。需要进行大修改的,就把群众的意见反映到制造部门,由制造部门加以改进。各公社及部分大队也组织修配力量,负责农机的修理和改进任务。
采取这些措施后,农业机具的质量显著提高,推广效果也显著改善。同时,狠抓了农机手的培养工作。目前,全县农村共有拖拉机手六百多名,插秧机手九千多名,成为社队用好和管好农机的骨干力量。(附图片)
湖北省新洲县刘集公社建立社队农机修配站,在实践中培养自己又红又专的农机技术队伍。这是公社机械站工人在大修拖拉机。 
新华社记者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