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布病窝”变成了“卫生村”——西圪楞大队群防群治地方病的调查报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1-09-22
第4版()
专栏:

把群众性的医疗卫生工作办好
——关于农村医疗卫生制度的讨论(五十二)
“布病窝”变成了“卫生村”
——西圪楞大队群防群治地方病的调查报告
一年多以前,察哈尔右翼中旗铁沙盖公社西圪楞大队还是内蒙古草原上一个“布病窝”,现在这里却成了一个医疗卫生工作先进单位,被人称为“卫生村”了。
布病,是一种严重的地方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流行病。羊群得了这种病,母羊成批流产,同时也成为人的传染源。人传染上这种病,就发高烧、多汗,持续几十天。若不及时治疗,就转为慢性,象毒蛇缠身,终年反复发作,全身关节游走性疼痛,俗称为“转转病”。群众痛苦地说:“转转病,转转病,能吃能喝不能动,疼起来真要命。”
西圪楞大队是布病的老疫区。在旧社会,劳动人民饱受封建牧主的残酷压迫和剥削,加上布病的折磨,受尽了人间的苦难。真是茫茫草原苦无边,布病泛滥灾荒多。
解放后,广大贫下中农(牧)在政治上、经济上翻身做了主人,迫切要求送走布病这个“瘟神”。但是,由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及其“城市老爷卫生部”推行反革命修正主义卫生路线,农村缺医少药,广大贫下中农(牧)未能摆脱布病的折磨。全大队劳动人民几乎家家都有“布病”病人,患病人数占全队总人数百分之七十以上,程度不同地丧失劳动力的有百分之三十左右。病重的,长年卧床不起;病轻的,“耕地跟不上牛,秋收拾不了土豆,拔麦子落在后头”。一九六三年布病流行时,全大队七百亩土地没有锄,六百五十亩庄稼没有往回收,眼睁睁地看着土豆烂在地里。这个大队运输任务本来就够紧的,但是,由于布病为害,大队又没有医生,不得不抽出一辆大车专门用来运送病人去公社医院治疗,影响了生产。在大队干部中,有的因为染上布病,经常被迫停止工作。能够工作的干部又要用很大精力来应付布病所带来的困难。有的同志说:“召集会开不了,生产无人搞,干部的担子真难挑啊!”贫下中农(牧)沉痛地说:“我们这里地好,水好,粪也好,但是布病害得我们什么都跟不上去,经常靠国家救济粮过日子。”
伟大的七十年代的第一个春天,在北京部队医疗队和当地地方病防治队的热情帮助下,西圪楞大队党支部和革委会,遵照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和“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教导,领导广大贫下中农(牧)和社员群众对布病这个“瘟神”打了一场人民战争。经过一年的艰苦奋战,摘掉了“布病窝”的帽子。广大群众摆脱了布病的折磨,精神焕发,革命和生产出现崭新的面貌。过去,这个大队有三多:拄拐杖的人多,整年穿皮袄的人多,劳动缺勤的人多。现在,旧的三多没有了,出现了新的三多:认真读毛主席著作的人多,劳动出勤的人多,为革命办好事的人多。
各个生产队普遍成立了毛主席哲学著作学习小组,涌现出许多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回乡知识青年赵国英,回村后染上了布病,连家里扫地的活都不能干,以为自己这一辈子不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出力了,思想包袱很大。去年,她在防治布病的群众运动中,努力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主动地和病魔作斗争,很快地就恢复了健康,革命和生产都走在前头,被选进大队领导班子,积极带领群众落实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老贫农杜和一家五口人,原来都有布病。为了治病,全家往大小医院一直跑了九年,年年猪羊都卖光,还借债五百多元,一个病人也没治好。杜和老大爷的病更是一年比一年重,成天躺在炕上等死。去年,经过短时期的治疗,全家五口人,象大队的其他布病病人一样,自己没花一分钱,病都治好了,走上了抓革命、促生产的第一线。去年一年,杜和一家就作了一千三百多个劳动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出了力,家庭也增加了收入,不仅还清了历年所欠下的五百多元债,还分红五百多元。杜和老大爷高兴地说:“这是毛主席的卫生路线救了我一家,真是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哪!”
西圪楞大队在防治布病的过程中,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医疗卫生工作的一系列指示,联系实际批判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卫生路线,培养了四名赤脚医生和十二名卫生员。大队有卫生所,小队有卫生室,巩固了合作医疗制度。赤脚医生和卫生员,在医疗队的帮助下,学会了防治布病的技术,尝到了用针灸、中草药防病治病的甜头,因而在防治其他常见病、多发病时,也坚持使用“一根针、一把草”,大大节约了医疗费用,还在群众中初步普及了医疗卫生知识。
多少年来,这儿是“人无厕所猪无圈,猪羊门前打转转”,“人畜共饮一井水,年年布病成泛滥”。广大群众大搞爱国卫生运动,共修猪圈二百二十个,厕所一百七十七个,将原来十七眼井进行了维修、改良,又打了六眼新井,这样就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来人畜共井、人畜共居的落后习惯,有效地改变了卫生面貌。全大队第一次出现了“人口平安,农业丰收,猪羊满圈”的大好形势,没有一人新生布病,羊羔无一例流产,成活率达到百分之九十八以上。
由于干部和广大社员思想觉悟提高,健康水平提高,出勤多,积极性高,大队去年取得了解放以来第一个农业大丰收,向国家交售余粮四十一万多斤。
西圪楞大队党支部和革委会在领导群众防治布病中,遵照毛主席关于“必须坚持群众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大搞群众运动”的教导,坚决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把防病和治病结合起来。他们的做法是:
一、坚持预防为主,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以往,放牧人员和集体羊没有预防布病的措施;自留羊是人畜共居,有的社员甚至把羊羔抱在炕上和娃娃一起睡觉,嘴对嘴地喂东西。这样,羊就成为布病流行的祸根。有的资产阶级“权威”认为:“要想布病彻底防,除非把羊全杀光”。广大贫下中农(牧)尖锐地指出:这是“用铁砸锅”,破坏生产的办法。“羊的一身都是宝:肉可吃,毛纺线,皮作袄,羊粪疙瘩是肥料。我们非但不能把羊杀光,而且要通过预防布病,发展羊的生产。”广大群众贯彻执行毛主席关于“预防为主”的方针,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搞爱国卫生运动,改变不卫生的风俗习惯。他们还学习外地先进经验,修建了科学简便的羊“饮水免疫槽”,把预防布病的疫苗放在水槽里,羊饮了水就能预防布病的传染。对羊倌和接羔保羔员,加强了防护措施。这样,就有效地控制了布病的传染源,切断了布病的传播途径。
二、发扬祖国医药学遗产,实行中西医结合。
布病的发现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了,至今没有根治的办法。西圪楞的贫下中农说:我们要沿着毛主席指引的挖掘祖国医药学宝库的伟大方向,走中西医结合的光明大道。
他们遵照毛主席关于“我们看事情必须要看它的实质,而把它的现象只看作入门的向导”的伟大教导,在普查普治中,对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布病患者是普遍带菌的,而且通过临床细菌学诊断和动物试验证实,菌能深藏在骨髓和脑脊液中。由于细菌的长期毒害作用和机体的保护性反应,构成布病的主要症状。根据这一认识,他们深入群众,进行调查研究,收集民间验方,并且通过反复的动物试验和临床实践,以杀菌、消炎、去风寒、活血补气的原则,选择了本地大量出产的四种中草药合并编组使用。这种药的抑菌力强,能渗透到脊髓内,疗效达到百分之八十二以上。疗程一般为二十天左右,比过去的疗法大为缩短,为布病的治疗闯出了一条新路子。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