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苦聪“娃子”成了技术工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1-09-25
第4版()
专栏:

苦聪“娃子”成了技术工人
在解放前的西双版纳十多个少数民族中,苦聪人被压在“三座大山”的最底层,封建领主把他们撵进原始森林。解放以后,各族人民和驻地人民解放军走遍危岩绝谷,前后花了六年时间,才把他们从与世隔绝的老林深处接了出来,使他们从原始社会生活直接走上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现在,苦聪人不仅有了自己的村寨、学校和医疗站,有了自己的“赤脚医生”和农业技术人员,而且有了自己的第一代技术工人。
勐腊县粮油加工厂机械工人杨扎弟,就是苦聪工人中的一个代表。在景色秀丽的南腊河谷,人们经常可以看到杨扎弟唱着山歌,翻山越岭,把碾米机、柴油机、磨面机运到瑶族新寨,傣家竹楼,为各族人民碾米、磨面、榨油,修理农用机具。
在万恶的旧社会,杨扎弟一家和这里的所有苦聪人一样,因为负担不起官税,逃进原始森林。他们靠一堆篝火取暖,以几片芭蕉叶遮身,用木犁、木锄,在森林深处“刀耕火种”。就是这样,封建山官也不放过他们,秋收之后,就派狗腿子进山抢粮。杨扎弟一家十一口人,霜冻雨打,饥寒交迫,一年之内,被饥饿和瘟疫夺走了八口人的生命。那时,杨扎弟才八岁,他和两个姐妹在死亡线上挣扎着活了下来。解放后,深山见太阳,毛主席派来了亲人解放军,才把苦聪人和杨扎弟三姐妹救出了深山。杨扎弟上了学,后来又被选送到工厂,当了苦聪人的第一代工人。他去工厂的那天,生产队的全体苦聪人,都出寨给他送行,叮咛他说:“你一定要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当好苦聪人的第一代工人!”
杨扎弟学开机器,遇到很多困难。他操作的柴油机,光零件就有几百个,连名字都记不住。工厂党支部书记夏少英走到杨扎弟的身旁,和他一道学习毛主席的光辉著作“老三篇”,鼓励他:“把毛泽东思想学到手,我们工人就有无穷的力量!”杨扎弟想,愚公能移山,我为革命还学不好技术?在汉族师傅的耐心帮助下,杨扎弟经过五个月的刻苦学习,就掌握了柴油机、碾米机、榨油机的操作、修理和保养技术。
杨扎弟并不满足于学懂了一些技术,他时刻牢记毛主席关于“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的教导,在生产实践中总爱琢磨机器的性能,大胆创新。他工作的榨油车间,有六台油泵式榨油机,每台机器要有两人轮换脚踩,才能运行,速度慢,出油率低。杨扎弟和汉族工人何华恒联合提出建议,要把这六台榨油机,统统改造成机械传动的联动榨油机。这个意见立即得到党支部和厂领导的全力支持。在试验改制过程中,遇到了重重困难。但是,他们和各族工人紧紧团结在一起,胜不骄,败不馁,经过了四十多次的失败,奋战了二十多个昼夜,终于改革成功。六台榨油机操作的工人由十二人减到一人,出油率也提高了。 新华社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