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7阅读
  • 0回复

靠毛泽东思想改造世界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1-10-22
第3版()
专栏:

靠毛泽东思想改造世界观
割胶女工 罗桂友
在旧社会,我是个苦孩子,从小和妈妈、哥哥在外国资本家的胶园里受苦受累受迫害。祖国解放后,毛主席派船把我们救了回来。当我踏上祖国的土地,望见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看到热情接待我们的祖国亲人,激动得热泪滚滚,千言万语并成一句心里话: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万岁!从那时起,我就下决心,永远听毛主席的话,紧跟毛主席干革命,积极参加祖国社会主义建设。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
一九六○年,领导上给我一把割胶刀,对我说:“从今天起,你就是毛主席的割胶工人了,可要好好为革命割胶啊!”当时,我心情非常激动,手握割胶刀心里想:在国外我给资本家当了五年童工,连割胶刀都不让摸一下,今天,在社会主义祖国,能拿上割胶刀为革命割胶,这是伟大领袖毛主席对我的最大关怀,我要永远忠于毛主席,做一辈子红色割胶工。
为了给祖国多出胶乳,我起早贪黑地干,一个月后,发现我割过的胶树伤树很多,割伤的地方以后再也不出胶了。为了不伤树,我采取了浅割的办法,伤树现象倒没有发生,胶乳产量却下降了。
怎么办呢?能不能做到既不伤树,又多产胶?有人对我说:“要高产,就难免伤树,有得必有失!”我觉得这种说法不一定对,产胶是“得”,伤树是“失”,“得”和“失”都是人掌握的,能不能增加得、减少失,或者只得不失呢?毛主席在“老三篇”里关于“完全”、“彻底”为人民的教导,给我打开了心窍,使我认识到:只要有了“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党交给自己的每一件工作,都认认真真地去做,就能使革命工作不受损失或少受损失。从此以后,我就把“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作为为革命割好胶、多割胶的高标准,时时处处对照自己。
通过不断实践,我发现,要夺高产,就要把橡胶树的乳管最大限度地切断,但乳管都是排列在树的水皮外面,这些乳管和水皮就只隔一头发丝,要切断乳管,就带来一个难点:刀下深一丝,会割破水皮造成伤树;刀下浅一丝,乳管不能完全割断,产量就低。既要高产,又要避免伤树,难就难在一丝之差上。毛主席教导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有了一丝不苟的认真精神,就能突破一丝之差的难关,把“失”变为“得”。
为了做到不伤树,又能把胶树乳管切断,我就扛来一根树桩,栽在家门口,把它当做胶树,下决心去试验,去实践,一刀一刀地琢磨,一刀一刀地比较,集中了两种刀法的长处,丢弃了两种刀法的短处,逐渐摸索出一种能最大限度切断乳管而又不割破水皮的行刀法。
摸准了就干。我把这种从实践中摸出的刀法再运用到割胶上的时候,正是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及其代理人在我场猖狂推行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场内实行计产工资的时候。由于我运用新刀法还不熟练,胶乳产量一度下降,我的工资就被扣掉了一半。有人对我说:“罗桂友,还是不要搞这些名堂啦!工资都扣完了。”我想:我是毛主席的割胶工人,为革命搞革新,夺高产,这是我们工人的本份。摸出高产的新刀法,是为了祖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是为了支援世界革命,而决不是为了几个钱。我坚持摸索新刀法,经过两个月的实践,终于熟练地掌握了这种新刀法。几年来,我采用这种刀法,割胶三百多万刀次,很少发生伤树现象,单株产量还超过了规定指标的一倍以上,割树年限一般都延长了一至三年。
没有“老愚公”的精神,就摸不到规律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说:“备战、备荒、为人民”。橡胶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多产一滴胶,多割一株树,都是为了支援祖国社会主义建设,支援世界革命。想到这一点,我的干劲越来越大。每天天不亮,我就钻进胶林,积极苦干。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发现有的胶树能够高产,有的胶树却产量不高。能不能使株株胶树都高产,使胶乳产量成倍上升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学习了毛主席的教导:“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遵照毛主席的教导,我对胶树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分析,发现树胶有的乳管排列比较深,有的乳管排列比较浅,有的皮层厚,有的皮层薄,用同一种深度来割,必然有的产量高,有的产量低。要使胶乳产量高,就不能用同一种深度割,必须摸清几万株胶树的类型和特点,使自己的思想、割胶方法适应这种客观存在的规律。要摸清这十几个山头、几十个林段的胶树,单是看一遍,也得走几百里,困难确实很大。我再一次学习了毛主席的光辉著作《愚公移山》。毛主席的教导使我懂得:为革命割胶,就要迎着困难上,去克服它,战胜它。我下定决心,不怕天气热,路途远,利用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跑遍了十几个山头,几十个林段,一株一株地摸索,一段一段地察看,一刀一刀地对比,一天一天地总结。每次割胶我都留心每一株树的皮层厚薄和软硬程度,乳管排列状况和水皮厚度。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实践,终于摸到了一些规律,脑子里有了一个清楚的“林谱”。对每一个林段的特点和产量,我都做到心中有数。并把这些观察的结果,作为自己行刀的依据。有一个林段产量一直上不去,经过反复观察摸索,发现这个林段土壤瘠薄,又是风口,胶树的皮层都长得比较硬,乳管的排列也紧靠水皮。我把摸出的这个规律和林段的胶工一起分析,采取适当的办法割胶,使这个林段的产量很快得到了提高。
几年来,根据我们的实地调查,把几万株胶树,大体分为皮薄、皮厚、皮软、皮硬、水皮薄、水皮厚等几大类,株株因树行刀,达到株株高产,使胶乳产量成倍增长。
忘记了苦水就割不出胶水
毛主席教导我们:“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改造世界的斗争,包括实现下述的任务: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几年来,我深深体会到:不断夺取橡胶高产的过程,也是我们不断改造世界观的过程。
树立为革命吃大苦耐大劳的精神,这是夺取橡胶高产的重要条件。“要想夺高产,少不了养和管。”给胶树施肥,就是管和养中劳动强度最大、花工最多的工序。过去我们对这项工作抓得不紧,胶乳产量提高不快。为了进一步夺取橡胶高产,我决定给胶树增施人畜粪,每天上工坚持给胶树担一担肥,利用收胶前的空隙,给胶树挖积肥坑,锄草,松土。这的确不是件轻活。我每天天不亮就上山,摸着黑深一脚、浅一脚地把粪挑到林地,已经是浑身透汗,放下担子,立刻就得开割,等把二百多棵树割完了,不能歇脚,回过身来就得忙着施肥,肥施完了又开始收胶,一天干下来,又得磨刀,又得准备明天的肥料。晴天还好,要是碰上个刮风下雨,爬高溜坡,那就更辛苦了。“苦”字一冒头,手脚就懒了,肩上的担子也不知不觉撂了下来。
每当“苦”字冒头的时候,我就认真学习“老三篇”,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艰苦的工作就象担子。担子摆在面前,是挑,还是撂;是拈轻的挑,还是拈重的挑;是挑一阵子,还是挑一辈子,这是对待革命的根本态度问题。回想在旧社会,我爹从小给地主扛长工,一九三四年被地主活活打死。一家十三口冻死饿死了八口,母亲走投无路,怀着我,带着哥哥逃到国外,受尽资本家的压迫和剥削。是伟大领袖毛主席救了我,我才能回到祖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可是,在困难面前我却有时想撂担子,这是忘记阶级苦的反映,说明自己世界观的改造还很不彻底。忘记了苦水就割不出胶水。从这以后,我就天天坚持挑肥上山。利用一个多月的工余时间,集中挑了五百多担肥,给林段上每株树都施了肥,使胶乳产量有了很大提高。我这样做,自己虽然身子劳累些,但是,想到自己在思想革命化的道路上前进了一步,看到胶水不断增加,心里就特别愉快。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