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北京医疗队在延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1-10-22
第4版()
专栏:

北京医疗队在延安
北京市首批赴延安地区医疗队就要离村回京了。消息传开,贫下中农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纷纷赶来送行,帮助医疗队员整理行装。有些人紧紧拉着医疗队员的手说:“你们给我们延安人民送来了毛主席的亲切关怀,我们一定要更好地抓革命,促生产,不辜负毛主席的殷切期望。”
由北京市友谊、工农兵、宣武、积水潭等四个医院的六十五名医务人员组成的这支医疗队,遵照毛主席关于“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伟大教导,去年五月来到革命圣地延安。他们身背医药箱,在延安地区翻山越岭,走村串户,热情宣传毛泽东思想,全心全意为贫下中农服务,自觉地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受到了广大群众的赞扬。
送医送药为人民
延安地区山多沟深,居住分散。贫下中农听说北京来了医疗队,纷纷从几十里外前来求治。医疗队为了方便贫下中农,深入到条件艰苦的山区巡回医疗。
宋湾生产队的贫农社员张孝全,从小患严重的“○”形腿(罗圈腿),整整三十个年头不能下地参加劳动。医疗队在巡诊中发现了这个病人,决心把她的病治好。
治疗“○”形腿,必须截骨矫形。这种手术,要求无菌条件很严格,通常都要在医院手术室里进行。可是,病人到公社卫生院,要走很远的山路。医疗队决定在病人住的窑洞里进行手术。手术前一天,医疗队员背着药品和医疗器械,步行三十里,来到张孝全家,打扫窑洞,清洁环境,做好手术前的准备工作。为了解除病人的痛苦,他们打破了过去治疗“○”形腿分两次进行手术的惯例,把两次手术并为一次做。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张孝全的“○”形腿伸直了。她含着热泪,激动地高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万岁!”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医疗队遵照毛主席的这一伟大教导,不顾盛夏日晒雨淋,不怕严冬风雪冰霜,不管工作中遇到多大困难,都坚持为贫下中农送医送药。
一个风大雨急的夜晚,一名女队员刚从四十里外出诊归来,听说五里涧生产队有位社员得了急病,便不顾劳累和路上随时可能暴发山洪的危险,毫不犹豫地和另外两个队员一起冒雨出发。山路泥泞,她们摔倒了爬起来继续前进;河水湍急,她们手挽着手,趟水过河。终于及时赶到病人家里,经过一夜的紧张战斗,使病人转危为安。
一年来,医疗队员们怀着坚决执行和捍卫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深厚无产阶级感情,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跑遍了所在五个公社的二百三十一个生产队和邻近的一些县、社,为贫下中农医伤治病六万七千余人次;做了各种手术一千三百六十五例,其中在窑洞中做手术六百三十四例;抢救了二百三十六名危重病人;使二十八名白内障病人重见了光明。
群防群治送“瘟神”
陕北高原山区的克山病和大骨节病,是长期以来威胁劳动人民健康的主要地方病。医疗队来到这里以后,立志要和延安人民一道,向克山病和大骨节病开战。他们遵照毛主席关于“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的伟大教导,热情宣传和坚决执行“预防为主”的方针,动员群众讲究卫生,积极行动起来,同威胁人民健康的地方病作斗争。医疗队员们深入社、队,虚心向群众学习防治地方病的知识,挨门挨户地进行普查普治工作。有个医疗小组四次下到十三台生产队,为全队群众普遍作了体格检查,只剩下一名贫农社员由于在山沟里耕地,没有检查上。为了对每一个阶级兄弟都尽到责任,他们又第五次来到这个生产队,顺着?喝耕牛的声音找到了他,为他作了检查。这位贫农社员紧握着医疗队员的手,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
在普查的基础上,医疗队对病人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他们学习中医中药知识,收集和研究群众中防治克山病的各种药方,加以改进,制成了新的中草药剂,经过试验,给贫下中农服用,并且用新医疗法为贫下中农治病,收到了良好效果。
在医疗队的帮助下,以除害灭病为中心的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在各个大队热火朝天地开展起来。医疗队员们不怕脏,不怕累,和贫下中农一起掏井泥,改窑洞,修厕所,砌猪圈,努力改善环境卫生。为了改善群众的饮水条件,医疗队利用晚上的时间,到五姓村大队的各生产队大讲毛主席对贫下中农的亲切关怀,宣传“预防为主”的方针,群众很快发动起来,二十天内就完成了这一工作。贫下中农吃上清净的水,增强了体质,减少了疾病。在太地塬大队,有些窑洞寒冷,潮湿,烟呛,成为克山病急性发作的诱因。医疗队员们背上行李,带着广播器,冒着大雪,和大队党支部书记一起,挨家挨户宣传改窑洞、改炕灶、改烟囱、改门窗的好处。全大队男女老幼齐动员,半个月就完成了全队一百五十多户的改窑任务,改善了居住条件。贫下中农感动地说:“窑内明亮空气鲜,防寒防潮又防烟,毛主席的恩情永远记心间!”
留下“不走的医疗队”
一位贫农社员的孩子突然患胃痉挛,痛得在炕上翻滚,孩子的父亲急忙去找医疗队。可是不巧,队员们下地劳动去了。就在全家焦急的时候,生产队一名卫生员闻讯赶到。“我先给孩子看看吧”,说着,他拿出银针给孩子扎了两针,孩子的胃痛很快止住了。孩子的父亲惊喜地问道:“你啥时学会扎针的?真顶事!”卫生员笑着说:“是北京医疗队教会的。”
这个卫生员,是医疗队为当地培训的两千六百多名“赤脚医生”、不脱产的卫生员和家庭卫生员中的一个。几天前,他和队里三十多名贫下中农一起参加了“赤脚医生”学习班,听医疗队讲解针灸技术。开始他们不敢试针,怎么也学不会。为“赤脚医生”讲课的一名女医疗队员,心里很着急。晚上,她在煤油灯下学习《实践论》,心里豁然开朗。第二天,她在学习班上,卷起袖子,挽起裤腿,一连在自己身上扎了十几针,然后让学员们在她的身上试扎。学员们深受感动,纷纷在自己身上试扎,很快掌握了针灸治病的技术。
为了给延安贫下中农留下一支“不走的医疗队”,他们把培训“赤脚医生”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早晨,一名医疗队员要从王坬子公社出发到铁边城公社去参加举办“赤脚医生”学习班。四十多里冰冻的山路,很难走。贫下中农怕他跌到深山沟里,劝他第二天再走。他说:我晚走一天,“赤脚医生”就晚培训一天,为贫下中农服务就耽误一天。贫下中农见他坚持要走,就把他的背包藏了起来。但是,贫下中农的关心,更激起了他为贫下中农培训“赤脚医生”的责任感。他拄着木棍,悄悄地冒雪出发。一路上,手跌破了,汗水浸湿了棉衣,但他终于按时赶到了目的地。
有了“不走的医疗队”,还要建立健全“土药房”,才能巩固合作医疗。医疗队员们和贫下中农一起背着干粮,顶风冒雨,出没在荆棘丛生的高山密林之中采集中草药,因陋就简地办中草药房。有的医疗队员,不顾毒蛇野兽、山高路远,攀悬崖,走险路,和“赤脚医生”一起上山六十多次,采集了大量标本,办起了中草药圃,编写了当地中草药志,普及了中医中药常识。一年来,医疗队发动群众,用自采的中草药制成丸、散、膏、丹各种成药,帮助所在的大队普遍建立健全了中草药房,打破了“身在药山无药吃”的局面。贫下中农赞扬说:“医疗队为我们把心操到了,真是毛主席派来的好医生。”
在北京市首批赴延安地区医疗队离村的前两个月,延安人民又迎来了来自毛主席身边的第二批医疗队。如今,第二批医疗队正继续战斗在陕北高原的广大农村,把党的温暖,毛主席的亲切关怀,不断地送到延安人民的心上。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附图片)
北京医疗队的队员,带着毛主席的书,身背行李包,顶风雪,冒严寒,走戈壁,爬沙山,把毛主席的亲切关怀送到大西北人民的心坎上。这是北京医疗队小分队在挨户探问的行军途中。
新华社记者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