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战斗在瑶族山区——中共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党委带领群众改变山区面貌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1-11-03
第2版()
专栏:

战斗在瑶族山区
——中共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党委带领群众改变山区面貌的事迹
进入桂西山区都安瑶族自治县,一幅壮丽的图景呈现在人们面前:一层层梯田遍布山岗,一条条环山渠道蜿蜒伸展,一座座山塘水柜星罗棋布,一片片金黄色的水稻正待收割。看到这一切,谁能想到,不久以前这里还是缺粮、缺钱、缺水的穷县啊!贫下中农高兴地说:“这是新县委带领我们坚决贯彻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坚持学大寨的成果。”
一场辩论一堂课
都安是个“九分石头一分土”的穷山区,全县境内石山林立,峰峦重叠。七十多万亩耕地,大部分分散在二万多个四面环山、又无排洪口的?场里,还有不少耕地挂在陡峭的山腰石缝间,“碗一块,瓢一块,盖个草帽少一块”。这些耕地,山地怕旱,?底怕涝,过去曾流传过这样一首民谣:“三日晴天火烧苗,下场大雨一团糟”。解放前,由于遭受反动统治阶级的残酷压榨和旱涝灾害的威胁,各族人民过着“一年四季不饱餐,债台高过盘古山”的悲惨生活,不少人赤身裸体住在岩洞里。解放后,生产有很大发展。但是,由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和破坏,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山区的面貌,文化大革命前,年年都要国家调进大批粮食。
怎样才能改变都安的落后状况?新县委成立后反复思考着这个问题。大多数领导成员认为,要改变都安的面貌,领导必须振作革命精神,带领群众改天换地。可是,也有人认为,都安抬头见石头,走路碰石头,实在没奔头,不如搬到条件好的地方去。对待都安的两种态度,反映了县委内部两条路线、两种世界观的斗争。县委书记田长喜同志想:要改变都安的落后面貌,首先要改变县委领导成员的精神面貌。不同懒汉懦夫世界观作斗争,都安的面貌就难以改变。他便引导大家联系都安的问题,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伟大指示,在县委领导成员中展开了一场辩论。
解放十几年来,都安的面貌变化不大,究竟是条件差,还是路线有问题?在辩论会上,有个同志以自己的切身经历,讲了这么一段历史:一九六四年,伟大领袖毛主席发出“农业学大寨”的号召,给都安各族人民指出了前进的道路。可是,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在广西的代理人却打着关心群众生活的幌子,说什么“人多地少,搬迁出去好”,大肆散布“山区落后论”、“穷则思迁”等修正主义黑货。旧县委制订了一个庞大搬迁的计划,严重地破坏了农业学大寨运动的开展。两条路线斗争的历史深刻地教育了大家。一致表示说:我们决不能“穷则思迁”,要“穷则思变”!
深夜,山镇一片寂静。然而,田长喜在县委会议室里,正在认真学习毛主席的教导:“一个路线,一种观点,要经常讲,反复讲。只给少数人讲不行,要使广大革命群众都知道。”他想:现在县委成员有了改变面貌的决心,还必须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把群众发动起来。在他的建议下,县委立即召开了干部会议和群众大会,批判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从党内到党外,从干部到群众,以“都安面貌能不能改变”为中心,展开了热烈的辩论,进一步肃清了“穷则思迁”的流毒。真是一场辩论一堂课。通过辩论,人们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他们说:过去,走资派把千山万?当包袱,我们一定要把它当宝贝,让都安的每一寸土地都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决心立下愚公移山志,誓叫都安换新颜。
一步一个脚印前进
新县委在带领各族人民改天换地的战斗中,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他们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出现在群众中,脚踏实地带领群众前进。
县委委员、三只羊公社党委书记、瑶族干部张海洪同志,认真学习毛泽东思想,哪里有困难就在哪里出现。为了重新安排三只羊的山山水水,他踏遍了全公社一千二百多个?场,一个一个地调查研究,实地勘察。由于过度劳累,肝病发作,同志们劝他休息,他却说:“学大寨不能舒舒服服地学,我这老毛病可以顶过去。”说着他又投入了紧张的战斗。三只羊公社的干部和广大社员,在张海洪的带动下,劈山造田,先后开了三十二万方石头,砌了一万五千多道石墙,修了三千五百多亩水平梯田,由一个全县最穷的公社一跃成为全县学大寨的先进单位。
城厢公社巴潭大队,有一块方圆三千亩的低洼地,杂草丛生,一片荒滩,不知有多少人想把这片荒滩变良田。在文化大革命以前,旧县委一个领导干部来到这里,不作调查研究,就让群众种玉米,不久,被一场洪水全淹死了。下半年,他继续瞎指挥,强迫群众种上荞麦、小麦。结果,又被一场洪水冲光了。群众伤心地说:“一年两下种,收成没张饼,害苦我们了。”县委书记田长喜同志来到这个大队,一次又一次和干部、群众座谈,亲自深入现场勘水源、察道沟。去年春节,春雨连绵不断。田长喜觉得,雨天正是弄清水情,摸清洼地受淹规律的好时机。他顶风冒雨来到巴潭大队,很快把?水冒水的情况,洪水流向的来龙去脉都弄得清清楚楚。在群众的帮助下,他们制订了一个根治这块洼地的方案。广大贫下中农经过二十多天的劳动,筑起了二千五百米长的防洪堤坝,挖通了二千二百米长的排洪渠道,造出了六百二十亩良田。今年春天,全部种上了玉米,经受了三次洪水的考验,获得了好收成。
这场改天换地的战斗,使新县委领导成员受到很大启发。他们想,依靠了群众,就能排山倒海,改造一切。他们坚决革掉高高在上,脱离群众的领导作风,自觉到群众中锻炼改造自己。县委副书记李秉见同志,长期坚持“三不脱离”,全县兴建的三十三个水电站、水轮站,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经常在工地上,和民工一起打钢钎、抬石头、开石炮,样样干在前。寒冬腊月,北风呼啸。为了加速琳琅水电站的建成,李秉见带头跳进刺骨的江水里,进行围水清基的战斗。群众十分激动地说:“领导不怕水刺骨,我们敢把龙王擒,有这样的带头人,天大的困难我们都能克服。”
城厢公社苏利大队基干民兵丰献立,学习了毛主席著作,决心改变山区面貌,长期奋战在水利建设第一线。一次,他为排除哑炮光荣牺牲了。他的未婚妻蓝彩凤接过他的钢钎,继续战斗。他的父亲、老贫农丰英福刚强地说:“毛主席教导我们:‘要奋斗就会有牺牲’,献立为人民而死,死得其所!”这位老人又亲自把第二个儿子送上了水利工地。
都安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兴修了各种水利工程一万四千多处,增加灌溉和排涝面积十九万九千亩,造田三万七千多亩,零星石缝地改为水平梯田六万多亩,粮食连年增产。去年粮食总产量比文化大革命以前的一九六五年,增产六成多,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学大寨的先进集体。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