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6阅读
  • 0回复

“铁肩膀”传授“扁担精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1-11-23
第3版()
专栏:

“铁肩膀”传授“扁担精神”
大寨,自从架起高空运输线以后,四十岁开外的社员一般就不挑担了。为什么大队党支部副书记梁便良还在继续挑担呢?原来,他是在为了把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传给年轻一代。他常说:“虎头山上虽然有了高空运输线,但咱们要天天走革命的上坡路,艰苦奋斗的扁担精神要代代传。”因此,几年来,每当春秋两季,他都主动带领小伙子们挑担。
上狼窝掌,路窄坡陡,人空手走到这里还喘不过气来,肩上挑了个百多斤的担子就显得更吃力了。走着走着,队伍里有个小伙子说开话了:“上坡路挑担憋死牛,下坡路挑担如飞鸟,咱挑担如果不上坡,光下坡该多痛快啊!”梁便良扭过头一看,说话的正是自己的儿子梁成文。只见他满头大汗,气喘呼呼,脚下碰着一块石头,粪担一头朝天,一头拖地,险些翻倒。梁便良高喊:“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成文和其他小伙子一样,鼓了鼓劲,爬上了高坡,把粪送到狼窝掌最后一块田里。
在地头休息的时候,成文问梁便良:“爹!咱们有了高空运输线,为啥还用这扁担!”梁便良盯了儿子一眼,没有立即回答他的问题。他想:这孩子挑担怕走上坡路,条件好了,想丢掉扁担,这思想,可要不得。
梁便良抚摸着手里的扁担,给成文和周围的小伙子们讲起了旧社会的苦和今日的甜;讲起了大寨的老一辈社员,是怎样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把一个旧大寨建设成社会主义的新大寨。他指着狼窝掌的一道道坝地和虎头山的一层层梯田说:
“那时候,这山根本没有路,全村没有一辆车子,男女社员每天出工不空行,都要往地里捎担粪,没有一个叫苦叫累的。如今,咱大寨马车好几辆,平车几十辆,拖拉机嘟嘟响,高空运输线好几条,可是,咱们有了这些也不能丢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扁担精神!丢掉了革命传统,就会变修!成文,你好好想想!”
梁便良越说越激动,小伙子们越听越感动。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我们现在吃饱了饭,不能忘记旧社会老一辈讨饭的苦,不能忘记全世界还有许许多多劳动人民没有解放,我们要接好革命的班。
大寨党支部,把青年过“扁担关”,当作对青年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一课,抓得很紧,并且规定了这样一种制度——青年人要学会挑担。
在秋收大忙季节,每天清晨,朝阳从东方升起,只见一队队小伙子肩挑着黄橙橙的谷子、玉米,踏着老一辈走过的脚印,大步向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