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坚持革命大批判 发动群众办教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1-12-11
第3版()
专栏:

坚持革命大批判 发动群众办教育
四川江津地区革委会 江津县革委会
文化大革命前,江津县关胜公社只有公办、民办小学各一所,学龄儿童入学率占百分之六十。文化大革命以来,在毛主席无产阶级教育路线指引下,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学龄儿童基本上都上了学,实现了上小学不出大队,上中学不出公社。这个公社革委会领导教育革命工作的一条基本经验是,抓紧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斗争,坚持开展革命大批判,发动群众办教育。
毛主席发出了“工人阶级必须领导一切”,“贫下中农管理学校”的伟大号召,广大贫下中农无不欢欣鼓舞,决心占领教育阵地,改变山区文化落后的面貌。但一小撮阶级敌人竭力反对贫下中农管理学校,破坏普及教育,胡说什么“黄泥巴脚杆办教育,除非太阳从西出”。学校里有的教师积极性不高,贫下中农代表里也有个别同志认为“这个摊摊不好搞”,有畏难情绪。
公社革委会带着这些问题,首先认真学习了毛主席关于“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伟大教导,深入到教师、学生、家长和广大群众中去,宣传毛主席的指示,充分发动群众,摆敌情,揭发出破坏普及教育的坏人。活生生的阶级斗争现实,使大家受到了深刻的教育,纷纷起来同阶级敌人进行斗争。
接着,公社革委会先后举办了各种类型的学习班,培训了大批普及教育的骨干力量。学习班组织群众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开展了革命大批判。
一、普及教育是搞“正规化”,光把学校集中办在城镇上,还是自力更生,勤俭办校,把学校办在贫下中农家门口?广大群众指出:一九五八年,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福利大队贫下中农集体办起了一所小学,三十七个学生全是贫下中农子女。但在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统治下,这所小学被诬蔑为“不正规”、“质量差”,勒令下马。一所所谓“正规化”的小学办在公社驻地,大多数贫下中农子女因路远都上不了学。到外公社上中学的,每天爬山越岭,来回几十里,顾了上学就不能参加集体生产劳动。贫下中农指出:修正主义的“正规化”,实质上是不要我们的子女学文化,我们一定要打破这种“正规化”,自力更生,勤俭办校,把学校办到家门口。
二、学校为什么人开门?贫下中农指出:旧学校不关心广大群众利益,对贫下中农子女上学,实行一卡二压,这样的学校是为地主、资产阶级服务的。民主七队老贫农钟志民六个儿子,一个也上不了学;同一个队的一户地主,有儿女四人,一个上中学,三个上小学。两相对照,旧学校为谁开门,不是十分清楚了吗?贫下中农的子女即使进了学校,也常被踢了出来。一九六一年学校借口清理“超龄生”,被清回来的一百三十多个小学生,全是贫下中农的子女;在外面上高中的五人,被清回来了三人,也都是贫下中农子女。贫下中农愤怒地说:“资产阶级专了我们的政,还要骂我们的子女‘生得笨’,说我们的子女‘底子差’,‘招进来不好教’,说穿了,就是排斥我们的子女进学校”。大家一致认为:旧学校不合理的条条框框一定要打破,学校要为贫下中农子弟敞开门。
三、培养什么样的人?是紧密结合三大革命运动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还是搞“三脱离”培养资产阶级接班人,这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的大问题。广大群众用大量事实揭发批判了刘少奇一伙搞“关门办学”,用“读书做官”、“成名成家”等思想毒害青少年的罪行,指出贫下中农管理的新型学校,要坚决走《五·七指示》的道路,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
通过学习、批判,广大群众和革命师生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进一步提高,分清了什么是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教育路线,什么是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公社革委会发动群众,自力更生办学,大队办小学,公社办初中,掀起了一个群众集体办学的热潮。群众办的学校允许学生带弟妹上学,家庭缺乏劳动力的可以读半天,中途停学的可以插班。贫下中农纷纷把子女送到学校来。他们满怀激情地说:“贫下中农掌文权,学校办到家门前,毛主席恩情永远记心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