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今日勒布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1-12-15
第3版()
专栏:

今日勒布区
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的深山密林中,有一条门巴人民聚居的峡谷,这就是西藏自治区错那县勒布区。
勒布是“美妙”的意思。清澈的娘江曲河水奔腾南下。河两侧,青松翠竹,一幢幢门巴人民的新居掩映在密林深处。秋风吹来,山腰上的层层梯田,滚着金色的麦浪。山谷中不时响起歌声和笑声,门巴人民正在解放军战士的帮助下收割和打场。村庄里,田野上,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呈现出一派兴旺景象。
度过星夜的人,最知道光明的可贵;翻了身的门巴人民,热爱毛主席,热爱共产党。解放前,在西藏三大领主的残酷统治和压迫下,门巴人民过着非人的生活。他们长年累月被迫给三大领主背运货物,一年只有两个月的时间从事农业生产。人们用木棍刨土播种,一亩地只能打几十斤粮食,还要向“税官”交租纳税,许多人被逼得流浪乞讨,被赶进深山老林。
解放后,门巴人民在毛主席的领导下,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一九六○年,结巴乡的民主改革一结束,共产党员洛桑群培、旺堆就带领全乡人民走毛主席指引的农业合作化的道路。在县、区的领导下,结巴乡办起了三个互助组。接着,其它各乡也都办起了互助组。他们在党的领导和关怀下,依靠集体力量,积极发展农业生产,甩掉刨地的木棍,换上新式步犁,改变了过去广种薄收的落后耕作方法,加强了田间管理,使过去荒芜了的土地,长出了好庄稼。
一九六六年,门巴人民积极响应毛主席关于“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决心彻底改变勒布区贫穷落后的面貌。他们豪迈地提出:“向荒山要粮,与河水争地。”结巴乡地处娘江曲河西山坡上,过去耕地少,产量低。在学大寨的高潮中,洛桑群培和旺堆带领群众上山开荒,用斧头和刀砍掉一丛丛灌木,用镐刨出一丛丛树根,用钢钎凿开巨石。许多人手脚碰破了,仍然坚持战斗。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他们终于在乱石成堆、荆棘丛生的山坡上开出了大面积良田,种上了青稞和荞麦。现在,结巴乡的耕地面积比解放前扩大了一倍半,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
门巴人民还把坡地修筑成水平梯田。贡热乡的大部分耕地是坡地。隆冬季节,天寒地冻,有的地方积雪一尺厚。乡革委会主任格桑带领全乡人民,用石头砌起一道道一丈多高的地堰,把坡地建成一层层大寨式梯田,使全乡荞麦平均亩产达到五百五十斤。
遵照毛主席关于“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教导,门巴人民积极发展副业生产,办起了竹木器生产合作社,在很短的时间里,生产出了竹筐、木桶、驮鞍、木碗等二十多种生产和生活用品,畅销本地和外县,深受广大农牧民的欢迎。
几年来,勒布区的农牧副业生产蓬勃发展。与一九五九年相比,耕地面积扩大了一倍半,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了三倍,牲畜总头数增加了一倍半。各乡都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