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临泉大步赶昔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1-12-16
第3版()
专栏:

临泉大步赶昔阳
千里淮北平原上出现了一个学大寨、赶昔阳两年发生巨变的先进县——安徽省临泉县。
党的“九大”以来,中共临泉县委和县革委会以两条路线斗争为纲,学大寨,赶昔阳,认真总结和推广本地学大寨的先进典型经验,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以比较快的速度改变了全县多灾低产的面貌,跨入了先进行列。
一九七○年,全县粮食平均亩产达到五百二十五斤,比一九六九年增长百分之四十二,比解放初期增长三倍多;皮棉平均亩产达到一百零二斤,比一九六九年增长百分之五十,比解放初期增长四倍以上,成为淮北地区第一个粮食亩产超《纲要》,皮棉亩产过百斤的县。今年,虽然遭到比较严重的自然灾害,仍夺得了农业的好收成。粮食、棉花、芝麻总产量都比去年有所增长,林、牧、渔也获得很大发展。两年来,全县向国家交售粮食两亿三千多万斤,皮棉一千五百七十八万斤,芝麻油二百一十万斤,肥猪十五万二千头,为支援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贡献。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进一步巩固了人民公社集体经济,社员生活水平也有很大提高。
临泉县位于安徽淮北的西部,历史上是一个不涝就旱的老灾窝。解放后生产虽有发展,但农业生产水平仍然很低。一九六九年冬天,在党的“九大”精神鼓舞下,县革委会决心带领全县百万人民学大寨,赶昔阳,迅速改变多灾低产面貌。当时,部分领导成员看不到群众中蕴藏的革命积极性,对短时间内改变落后面貌信心不足。短期内能不能改变落后面貌?大家对照大寨经验,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认识到,学大寨,赶昔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存在着两种思想、两条路线的尖锐斗争。只有狠抓路线教育,提高路线斗争觉悟,才能树立迅速改变落后面貌的信心,带领群众在学大寨的道路上大步前进。从此,县的主要领导成员纷纷深入社队调查研究,从后进社队中寻找积极因素,发掘增产潜力;从先进单位的经验中,找到前进的方向。
迎仙公社后常湾二队过去是一个地势洼、砂礓多的老灾窝,解放十几年来,皮棉平均亩产一直在二、三十斤左右,直到一九六八年,皮棉平均亩产才增加到四十五斤。一九六九年,这个队的干部和社员高举“九大”团结、胜利的旗帜,以大寨为榜样,狠抓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树立起改变落后面貌的雄心壮志。他们坚持为革命种田,科学种田,砂礓窝里闹革命,苦战一年,皮棉平均亩产猛增到一百五十四斤,一跃跨进了先进行列,打破了“淮北棉花不能高产”的迷信,闯出了学大寨迅速改变落后面貌的新路。
后常湾二队一年巨变的事实,使县领导班子成员受到一次生动的路线斗争教育。大家深刻认识到,坚决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深入开展学大寨运动,就能多快好省地发展社会主义农业。通过这些调查,他们还看到,广大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蕴藏着极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只要带领全县人民坚决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和政策,以大寨大队和昔阳县为榜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就能迅速改变临泉多灾低产的面貌。
接着,县革委会一面组织社队干部和贫下中农代表到后常湾二队参观学习,一面以“后常湾二队上去了,我们怎么办”为题,发动大家认真讨论。许多社队干部和贫下中农进一步提高了路线觉悟,振奋了革命精神,增强了学大寨、赶昔阳的信心。他们说,论条件,我们不比后常湾二队差,只要照毛主席指引的方向前进,走大寨的道路,后常湾二队做到了的,俺们也一定能做到!于是,群众促领导,领导带群众,全县很快掀起了学大寨、赶后常湾二队的热潮。
学大寨的群众运动蓬勃开展起来以后,县委和县革委会紧紧抓住长期影响全县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障碍——涝旱问题,发动群众集思广益,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一步一个脚印地根除涝旱灾害,为农业增产创造条件。
临泉县有七条骨干河流从西向东横穿全境。解放前,由于河道弯曲狭窄、年久失修,排水不畅,十年九灾。解放后,在毛主席关于“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指引下,全县人民先后疏浚治理老河五条,开挖新河十条,排水干沟十九条,减轻了涝旱灾害。但由于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和破坏,水利建设进展缓慢,涝旱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在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全县各级领导班子成员纷纷深入水利建设第一线,参加劳动,指挥战斗,带领群众开沟挖河,修桥建闸,打井办电,收到了多快好省的效果。
位于临泉县中部的涎河两岸,地势低洼,易涝易旱,七个公社二十八万亩耕地有三分之二以上经常受到涝旱灾害的威胁。这个地区的革命干部和广大贫下中农,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开沟排水,建闸蓄水,大搞农田水利建设。经过两个冬春的奋战,兴建了四座蓄水闸,开挖了总长九十多里的八条河,打了四百多眼机井、一千多眼土井、半砖井,使百分之八十的耕地达到旱涝保收。一九七○年这个地区七个公社的粮食平均亩产由一九六八年的三百七十斤提高到五百四十四斤,皮棉亩产由一九六八年的三十八斤提高到一百零五斤,实现了粮、棉平均亩产超《纲要》。两年来,临泉县委和县革委会带领全县人民艰苦奋斗,大搞农田水利建设,完成了七百多万土石方,治理了七条大河,打了一千六百多眼机井、三千多眼土井和半砖井,建了十五个电灌站,深翻平整了六十多万亩土地,初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排灌体系,基本上解除了涝灾,灌溉面积扩大到六十多万亩,为夺取农业丰收创造了有利条件。
临泉县深入开展学大寨群众运动以后,涌现一批以后常湾二队、韦柿园大队、椿树庄生产队为代表的学大寨先进典型。县委和县革委会认为,只有让点上的经验在面上开花结果,才能迅速改变全县的面貌。于是,他们切实改进领导作风,深入不同类型的社队,扎扎实实地推广本地学大寨的典型经验。
韦寨公社孙油坊大队是淮北地区二十个有名的后进大队之一。过去,这个大队资本主义倾向严重,学大寨运动开展不起来,革命和生产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县委领导成员多次深入到这个大队,紧紧抓住阶级斗争这个纲,结合“一打三反”运动和整党建党,大办领导班子学习班,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干部和社员群众进一步提高了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觉悟,激发了改天换地的斗志。他们远学大寨,近学后常湾二队,自力更生大搞农田水利建设,使全大队六千八百多亩农田基本上实现了旱涝保收,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去年粮食平均亩产由一九六九年的二百八十一斤提高到五百六十四斤,皮棉平均亩产由一九六九年的五十二斤提高到一百零五斤,一年向国家交售粮食三十八万斤、皮棉二万七千九百斤,集体储备粮达到三十八万七千斤,社员收入比一九六九年有很大提高,成为后进变先进的典型。今年,县委和县革委会总结和推广了孙油坊大队后进变先进的经验,对后进队一个一个地调查摸底,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教育,推动学大寨运动更加深入地向前发展。
在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许多社队的革命和生产形势越来越好,但也有一些社队的面貌变化不大。原因在那里呢?邢塘公社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经济政策的经验,使县委和县革委会领导成员受到很大启发。这个公社阎庄大队的贾寨和贾庄两个生产队只有一沟之隔,劳力、生产工具、土地及自然条件都大体相同,但由于两个队执行政策有差异,革命和生产面貌大不一样。贾寨生产队领导班子路线斗争觉悟比较高,政策观念比较强,坚决执行社会主义按劳分配政策,充分调动了社员群众为革命种田的积极性。因而,农业生产逐年发展,一九六九年粮食平均亩产超过了《纲要》,去年又提高到七百二十斤,社员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对国家的贡献也越来越大。而贾庄生产队,由于干部路线觉悟不高,政策观念不强,没有认真执行按劳分配的政策,结果,挫伤了社员群众的劳动积极性,革命、生产受到了损失。邢塘公社党委和革委会抓住这两个典型事例,在全公社进行政策教育,使干部和社员群众增强了政策观念,有力地发展了革命和生产的大好形势。
县委和县革委会认识到,党的政策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具体体现。有些社队学大寨学得不好,生产面貌变化不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党的政策没有得到落实,群众的革命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县委和县革委会针对这些情况,多次举办有社、队主要领导成员参加的政策教育学习班,认真学习毛主席的有关教导和党在农村的各项经济政策,联系实际,批判违反和干扰党的政策的各种错误倾向。同时,县领导成员还深入基层,宣传党的农村经济政策,进一步提高了干部和群众执行政策的自觉性,推动农业学大寨运动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