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西藏根据高原自然特点进行农业科学研究 有力地促进了西藏地区农牧业生产的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1-12-22
第1版()
专栏:

西藏根据高原自然特点进行农业科学研究
有力地促进了西藏地区农牧业生产的发展
据新华社拉萨电 西藏自治区广大贫下中农和藏汉族科学技术人员在各级党组织和革委会的领导下,贯彻执行毛主席关于“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根据西藏高原的自然特点,重点开展了对粮食生产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同时还进行了经济作物、畜牧业和蔬菜生产等方面的科学实验,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有力地促进了西藏地区农牧业生产的发展。
几年来,西藏自治区广大贫下中农和科学技术人员培育和推广了许多适应西藏高原条件种植的优良品种。西藏农业科学研究所培育的藏农一号、六号、十七号、二十二号小麦,和日喀则农业试验场培育的日农三号、五号、七号、八号小麦,具有穗大粒满,抗倒伏,产量高,抗冻耐寒等特点,比一般品种增产一成左右。西藏农业科学研究所培育的三二一青稞和钩芒青稞,日喀则农业试验场培育的喜马拉雅一号、二号、三号青稞,抗病力强,生长整齐,品质较好,推广结果都比一般品种产量高。广大贫下中农和科学技术人员还在改良土壤、除草灭虫、水利灌溉、肥料、农业机械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科学实验工作,为在高原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总结出了许多好经验。过去,西藏地区不生产烟、茶、糖,这些人民生活必需品全靠内地供应。几年来,广大贫下中农和科学技术人员共同努力,从内地引进许多烟、茶、甜菜等优良品种,在西藏试种成功。林芝县的东风茶场用土法把生产出来的茶叶制成了红茶、绿茶和砖茶。山南洛扎县拉康人民公社今年种了二十多克地的烟叶,经过精心管理,获得好收成。在拉萨、林芝、日喀则等地试种的甜菜,也得到了很好的收成。西藏农业科学研究所已用收获的甜菜制出了红糖。过去,西藏只能生产萝卜、土豆等几种蔬菜。现在能生产几十种蔬菜。特别是西红柿、黄瓜、辣椒等,过去只能在温室里生产,现在已能在露天大面积生产了。
西藏地区的养猪事业过去很不发达。本地猪又瘦又小,每只最高产肉量不过四五十斤。多年来,广大工农兵群众和科学技术人员经过反复试验,繁育出一种适应高原气候、体大膘肥的杂交猪。山南乃东县克松人民公社大力发展养猪事业,全社基本达到平均一人一头猪。耕牛、奶牛方面的品种改良工作也有很大进展。西藏农业科学研究所繁育出的杂交耕牛,力气大,耐力强,杂交奶牛比当地奶牛产奶量高一倍以上。
在大搞科学种田活动中,自治区许多社队成立了三结合的科学实验小组,建立了试验田、种子田,针对生产实践中的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日喀则康马县卫星公社,地处海拔四千五百多米的雪山脚下,过去是个“年年遭霜灾,十年九不收”的地方。在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为了战胜霜灾,广大贫下中农经过大胆实验,用早播的办法提前庄稼成熟期,避免了霜灾,夺得了丰收。这个县的东风人民公社第三生产队,为了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由干部、老农、青年组成三结合的科学实验小组,对全社一千六百多克土地逐块进行调查研究,针对每块地的土质、气候、水利等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耕作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西藏自治区藏汉族科学技术人员响应毛主席的号召,走同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深入农村,深入群众,同贫下中农一道进行科学实验,使科学研究工作更好地为生产斗争服务。许多科学技术人员深入农村后,一方面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一方面帮助社队开展科学实验活动。西藏农业科学研究所和日喀则农业试验场都在农村建立了科学实验点。在点上工作的科学技术人员,和贫下中农同学习,同劳动,同搞科学实验,还帮助周围的社队建立起科学实验小组,开展科学实验活动。许多科学技术人员虚心向贫下中农学习,总结、推广群众的先进生产经验。深入到日喀则白朗县的西藏农业科学研究所的科学技术人员,把当地群众中淹灌灭草的经验加以总结提高,拿到群众中推广,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群众的好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