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搞好环境卫生 预防疾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1-12-22
第3版()
专栏:

搞好环境卫生 预防疾病
辽宁省锦州市红光公社红源大队过去环境卫生比较差,麻疹、痢疾、气管炎等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率较高。今年三月,在解放军某部的帮助下,红源大队党支部认真贯彻执行
“预防为主”的方针,发动群众,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他们着重抓好两个环节:
一是向贫下中农普及卫生知识,提高贫下中农同疾病作斗争的自觉性。某部党委和大队党支部组织了由部队和地方医务人员组成的卫生知识普及小组,利用办学习班、上卫生课、图片展览、黑板报、编演节目等形式,向群众传授卫生知识。目前,这个大队百分之八十的社员学会了食物储藏、食具消毒、水源保护、粪便管理以及预防感冒、痢疾、疟疾等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卫生知识,有些人还掌握了创伤、蛇伤、中暑、中毒、溺水、接生等治疗和救护技术。贫农女社员吴桂荣,过去由于不懂卫生知识,小孩经常闹病,去年夏季,她平均每月只能出勤五天。今年她掌握了预防卫生知识,注意孩子的饮食卫生,夏天三个小孩都没有生病,她自己出了满勤。
二是抓好厨房、水井、厕所、畜圈、环境等“五大场所”卫生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消灭疫源,有效地防止疾病的发生。红源大队过去共有三口大水井,全在低洼处,井旁有污水坑,影响饮水卫生。在搞卫生设施的建设中,他们发现有的社员家里使用的“压水井”构造简单,经济方便,又卫生,便积极进行推广,很快打了“压水井”八十四眼,使百分之九十五的社员吃上了清水。除此以外,他们又对原来的大水井进行了修整,填平了井旁的污水坑,加宽、加高、加固了井台,井口设置了木盖、公用水桶,并定期向井内投放漂白粉消毒。这样,没有打“压水井”的社员,也吃上了干净水。贫下中农利用阴雨天和早晚工余时间对全村的环境卫生进行了整修。到目前为止,在全村主要街道挖排水沟四千七百多米,填平污水坑九个,搬走积肥坑二十一个。对畜圈,坚持勤起、勤垫、勤扫。原来的“大口浅坑”厕所,百分之六十九已改为“小口深坑、脚踏盖”厕所。厨房做到了缸有盖,食具经常清洗,定期消毒,剩饭菜加防蝇罩。
这个过去被人们称为“臭水沟多蚊蝇窝”的红源大队,一变而为卫生村。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率显著下降,今年和去年相比,痢疾、肠胃炎、疟疾等病症下降百分之七十,合作医疗费用下降百分之三十,社员出勤率提高百分之二十六。
红源大队在开展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时,坚持实事求是,从农村实际出发,不搞形式主义。为了搞好厨房卫生,有人主张把一个厨桌上铺着塑料布,玻璃柜上盖着尼龙防蝇罩的城市下放户的厨房卫生作样板,进行推广。解放军某部党委和大队党支部认为,这样做脱离农村实际,广大社员群众不易做到。于是,他们深入调查,发现贫农社员王清源用碎木板做成碗架,用纱布做防蝇罩的方法既简便经济,又卫生,立即进行推广,很快在全村得到落实。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