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在革命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记在韶山插队落户的长沙知识青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1-12-23
第3版()
专栏:

在革命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
——记在韶山插队落户的长沙知识青年
巍巍韶峰脚下,滚滚银田河畔,一批在韶山插队落户的长沙知识青年,在红太阳的光辉照耀下正在茁壮成长。
毛主席的伟大革命实践是他们最光辉的榜样,毛主席旧居和旧居陈列馆是他们最好的课堂,英雄的韶山贫下中农是他们最好的老师。经过在三大革命斗争实践中刻苦磨练,他们在立场、思想和感情上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沿着毛主席指引的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学好阶级斗争这门主课
毛主席教导青年:“阶级斗争是你们的一门主课。”韶山的党组织和贫下中农,在对知识青年进行再教育工作中,紧紧抓住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斗争这个纲,从各方面提高他们的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觉悟。原来一些不懂得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青年人,成了向阶级敌人进攻和捍卫毛主席革命路线的闯将。
长沙五中谢伯平小组的知识青年,刚到银田公社凤家大队大枫树生产队的时候,听说全队只有一个富农分子,有的就说:“一条泥鳅,量它也掀不起什么大浪!”阶级斗争的弦一松,小组里便出现了埋头劳动,不问政治的倾向。
他们的思想情况立即引起了大队党支部的注意。党支部书记组织他们办起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带领他们到当年自卫队员镇压大恶霸地主、银田镇团防局长汤俊岩的银杏树下,讲阶级斗争史,学习毛主席关于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光辉论述:“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社会主义这个历史阶段中,还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党支部书记说:“我们要牢记毛主席的教导,发扬光荣的革命传统,狠抓阶级斗争不转向,千万不能上刘少奇一类政治骗子散布的阶级斗争熄灭论的当!”
毛主席的伟大教导,韶山贫下中农的革命斗争历史,活生生的阶级斗争现实,使这群青年人擦亮了眼睛,提高了革命警惕性。
一天清晨,雾霭茫茫。谢伯平象往常一样,去银田河边洗脸。刚放下脸盆,发现石阶上有几粒谷。他想:这里不是起谷的码头,怎么会有谷粒掉在上面呢?他留心向四面察看,发现码头旁边停泊着几只帆船。他联想起每逢收割季节,常有少数坏人搞投机倒把活动。毛主席关于“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教导在头脑中闪现,他立即机警地走到船头,盘问船主。他看出船主神色慌张,讲话支吾,知道里面有鬼,就不露声色地转身去把这个情况报告了大队。贫下中农赶到现场一追查,查获了坏人正要偷偷运走的一批粮食。阶级敌人的阴谋诡计被粉碎了!
继承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
在韶峰脚下的大坪公社大坪大队棠佳阁生产队,有长沙三中来的几个知识青年在战斗和生活。他们扎根山区干革命的过程,体现着到韶山来的青年人怎样在红太阳光辉的照耀下,继承了老一代“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光荣革命传统。
这些在城市里长大的青年人到韶山不久,就投入了紧张的“双抢”战斗。骄阳似火,田水发烫。他们生龙活虎地干了几天,就碰到了严峻的考验:有的中暑呕吐,更多的是一身酸痛,爬山下坡,每走一步都很吃力。在困难面前,是前进还是后退?没有经过磨练的年轻人,有的产生了“打退堂鼓”的念头:农村太艰苦,实在吃不消!
大队知识青年再教育领导小组,及时发现了这种思想苗头。政治辅导员、老贫农文玖阿公来给他们讲了韶山党支部的光荣革命传统:
“一九二五年六月成立的中共韶山支部,是毛主席亲自播下的革命火种。党支部建立不久,就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大灭了地主阶级的威风,大长了农民的志气。一九二七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时,韶山党支部先后有三十多名优秀共产党员被屠杀。但是,在那种白色恐怖、艰难困苦的条件下,韶山党支部领导革命农民不动摇,不退缩,顽强不屈,前赴后继,始终坚持战斗……”
毛主席亲自培育的韶山党支部的革命精神,鼓舞着这伙青年人,给了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他们满怀豪情地说:“革命前辈们为革命死都不怕,我们还怕这点困难吗!”
紧张的“双抢”战斗热火朝天。知识青年小组迎着困难上,自觉找苦吃。李利云、金建平的手割破了,伤口被禾梗刺得绞痛,他们咬紧牙关,互相勉励,坚持战斗;罗晓林的脚扭伤了,还忍住疼痛,抢担谷子;小组长李仕凡经常不顾一天的劳累,爬到山顶上去砍柴……。
艰难险阻考验了青年人,也促进了他们的成长。通过打几个生产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在这些青年人的心灵中深深地扎下了根子。
把立足点移到工农兵方面来
韶山的党组织和贫下中农,耐心地做着对这些知识青年的再教育工作,帮助他们逐步把立足点移到工农兵这方面来,移到无产阶级这方面来。从长沙一中来的工人女儿窦建湘的转变,就是一个比较生动的事例。
窦建湘响应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号召,来到毛主席旧居旁边的韶山公社清溪大队花园生产队,打心眼里感到无比幸福!临行前,母亲特意给她一件打了十多个补丁的衣服,嘱咐她穿在身上,要牢记保持工人阶级的本色。刚到韶山,公社党委送了她和同伴们每人一双草鞋,叮咛她们穿在脚上,把韶山贫下中农艰苦奋斗的传统接过去,坚定地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前进。
刚开始,她兴奋地穿着补丁衣服和草鞋,活跃在田头、屋场。可是没过几天,她忽然感到这样有失城里人的“体面”,就悄悄地把补丁衣服藏起来,把草鞋丢到床底下,换上了鲜艳的上衣和干净的凉鞋。这一换,把怕脏、怕苦的思想都勾引起来了。到田间劳动的时候,生怕粪渣溅到身上鞋上,到处躲闪。她这个变化,被生产队的老贫农庞四阿公察觉了。他想:毛主席把这些知识青年交给我们,是要我们把他们培养成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可靠接班人,小窦身上这些非无产阶级思想可得帮她好好清扫清扫啊!有一次,小窦正在猪栏旁边用耙头耙猪粪。因为怕弄在身上,耙头柄拿得长长的,人离得远远的,费了半天劲,也没有把猪粪耙上来。庞四阿公看在眼里,一声不响地走近猪栏,拿起耙头就使劲地耙起来,猪粪溅在身上、脸上,也毫不在意;看到有掉在地上的粪渣,就用双手捧到粪桶里。他乐呵呵地对窦建湘说:“小窦,怕脏当不了农民。工人、农民可是毛主席称赞的最干净的人啊!”
晚上,小窦翻来复去地睡不着。她坐起来,打开毛主席著作,认真地读着:“最干净的还是工人农民,尽管他们手是黑的,脚上有牛屎,还是比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都干净。”她得出了结论:不是猪粪脏,而是自己的思想脏;不是穿着补丁衣服丑,而是自己的思想丑。这次换衣换鞋,是自己资产阶级世界观的亮相,说明迫切需要把思想感情来一番改造,使立足点真正移到无产阶级这方面来。
打这以后,她重新穿上补丁衣服,着上草鞋,不怕脏,不怕苦,泼泼辣辣地战斗在生产斗争第一线。路上碰到牛粪,她捧起来放在粪桶里;脚上生了疮,虽然痛得钻心,也一声不响地坚持干活……。小窦的转变,受到了贫下中农的赞扬。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