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渡“江”记——河北正定县学大寨赶昔阳记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1-12-27
第4版()
专栏:

渡“江”记
——河北正定县学大寨赶昔阳记事
正定县四十万人民,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在“农业学大寨”的道路上,今年粮食亩产量跨过“长江”,棉花也大幅度增产。这个县虽然遭受了干旱,但粮食亩产量仍由去年的七百七十三斤增加到八百一十斤以上,棉花由去年的一百一十五斤增长到一百二十斤,成为北方地区粮棉亩产量较高的一个县。
正定县的经验,再一次生动地说明:农业学大寨始终贯串着两条路线斗争,紧跟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就是胜利。
为什么老在“江岸”徘徊
正定县开展“农业学大寨”以来,生产有所发展,一九六五年粮食产量跨过“黄河”。但是,以后的几年,粮食产量老在六百多斤“打秋千”,在“长江”北岸徘徊,直到一九六九年,才开始发生一个新的飞跃。
为什么徘徊?这中间有一段曲折的思想和路线斗争。
斗争首先在县的领导成员中展开。一九六九年春天,革委会在一次讨论学大寨的会上,有几个同志流露出自满情绪。有的说:“产量不低了,干劲不小了,贡献不少了。”有的说:“正定产量高,别在咱手里掉下来就算不错了!”
为了克服这种消极维持现状的思想,大家反复学习了毛主席的有关教导,认识到领导成员中这种保产量、守旧摊的思想,是学大寨运动中两种世界观、两条路线斗争的反映,是粮棉产量徘徊不前的根源。产量超《纲要》能不能再提高,关键在于领导思想是不是革命化。只有破除这种停滞不前的骄傲自满思想,才能领导群众继续前进。为此,县革委会进行开门整风,发动干部和群众给县领导提意见。群众尖锐地指出:“你们领导学大寨,走走停停。自己走在前头了,洋洋得意;听说人家超过去了,就怀疑……。”这些意见和批评,对领导成员震动很大。大家决心彻底反骄破满,继续革命,“奋战两三年,产量过长江”。
有了决心并不等于就能学好大寨。他们回顾了前几年领导学大寨的经历:三角村大队,是全县学大寨较好的一个单位。一九六七年,县革委会就开始推广他们的经验。但是,当时只是就生产抓生产,有人觉得三角村是“平整土地起家”,主张推广他们平整土地的经验;有人认为三角村是“科学种田起家”,主张从科学种田着手。说法不一,都只把眼光盯在产量上,把重点放在生产技术措施上。平整土地、棉花保桃、间作套种等现场会,在三角村开了一个又一个,学大寨、赶大寨,喊了一年,三角村的经验也推不开。
由于县里领导只是就生产抓生产,树了一批典型,也是只看产量,不问方向;不少社队干部也是只管派活打钟,不抓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说什么“政治过硬不过硬,秋后看过秤”,“粮食不过千,没有发言权”。
由于不抓根本,路线不正,学大寨老也学不起来。县革委会主要负责同志又到三角村大队认真调查研究,总结了三角村学大寨的经验和教训。这个村的干部、群众曾多次到大寨参观学习,经过多次反复,提高了路线斗争觉悟,由学表面到学抓根本,面貌才发生变化。县的领导同志从三角村学大寨的经历中深刻认识到,学大寨就要搞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过去几年没学好,就是没抓到这个“纲”。县里在三角村又召开了现场会,介绍和推广了他们的根本经验,全县学大寨运动才改变了停滞不前的局面,沿着正确路线快步前进!
发生在基层里的斗争
正定县在学大寨的过程中,除了在县领导成员中开展思想路线斗争以外,还着重抓了基层领导班子里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
这个县有个东兆通大队,过去以“老大难”出名。县革委会主要负责同志来这里蹲点,发现这个队所以长期落后,主要是领导班子有问题,一些领导成员不搞社会主义,热中搞资本主义。于是发动群众揭开了阶级斗争盖子,整顿了领导班子,端正了思想,明确了方向,使广大贫下中农长期被压抑的社会主义革命积极性迸发出来。精神变物质,去年全大队粮食平均亩产达一千二百五十斤,一跃成为全县学大寨先进单位之一。
东兆通的事例,使县革委会受到很大启发。他们认识到,学大寨必须要有好的班子带。于是县革委会负责同志分头深入到后进队去,开展思想和政治路线的教育,揭开阶级斗争盖子,一个一个地认真解决了三十多个大队领导班子的问题。
在普遍加强思想和政治路线教育的同时,有些地方又出现脱离实际空谈政治的倾向,说明了部分干部还不能正确地贯彻执行毛主席提出的“抓革命,促生产”的方针,偏离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家的路线斗争觉悟,这些地方的党组织又组织广大干部反复学习毛主席的有关教导,狠批刘少奇一类骗子把革命与生产对立起来的右的和形“左”实右的流毒,促进了学大寨运动的深入发展。
路线斗争是长期的、经常出现反复的。有些队领导班子刚刚建立不久,新的矛盾又出现了。如在落实种植计划时,有的干部主张:“少种粮棉,多种瓜菜,一亩拿它二百块。”有的说:“为了吃、穿、花,什么都可抓。”也有的队不顾党的政策,限制正当的多种经营。新的领导班子如何正确开展路线斗争?把群众的积极性往哪里引?县领导成员及时抓住这个问题,开展了革命大批判,深入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教育,不断提高基层干部的路线斗争觉悟,使他们敢于排除“左”右干扰,敢于坚持政策原则,始终保持了广大群众的革命积极性。
与此同时,县领导成员还认真组织干部和群众学习了毛主席关于“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的教导,把政策交给群众,深入开展革命大批判。这样一学一批,干部和群众了解到什么是政策允许的,什么是政策不允许的,识破了刘少奇一类骗子从极“左”方面破坏农业学大寨的阴谋,落实了党的各项政策,调动了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
在改造自然中的斗争
在改造自然的战斗中,也贯串着两种思想、两条路线的斗争。正定县境内有老磁河、滹沱河、周汉河横贯东西,造成了北沙、中碱、地不平的环境。如何改造这种自然环境?县委发动干部和群众,开展了广泛的讨论,批判了懒汉懦夫思想,带领群众查风口,看碱窝,提出了中治碱,北治沙的规划,向大自然进军。
地处老磁河岸边的西里双大队,是全县有名的老沙窝。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他们开展了“舒舒服服能不能改变西里双?”的大辩论,群众革命精神大振。大队党支部带领群众,踏冰雪,冒严寒,一镐一锨地把沙滩改成了良田。现在全部耕地成方连片,旱涝保收,高产稳产,今年粮食平均亩产九百斤以上,皮棉亩产一百六十多斤。在正定县,象这样条件很差、依靠自己双手改造自然,使粮食亩产跨过“长江”的,又何止一个西里双?
周汉河下游的盐碱地带,也展开了以水洗碱,以沙压碱,深翻改碱的斗争。城关公社一万五千多亩土地,低洼盐碱地就有一万二千亩,“旱不收,涝不收,不旱不涝二、三斗”,多年来一直吃粮靠国家。贫下中农提出:“大寨贫下中农贡献那么大,为什么我们吃粮靠国家?”群众头脑里有了毛泽东思想,干劲来了,办法有了。全公社大干几个冬春,改造低洼碱地一万多亩,打机井二百多眼,开稻田一千七百亩,把个“蛤蟆坑”、“乱泥塘”变成了稻麦两收的高产田。
在这同时,全县还大搞科学种田,不断破除因循守旧的思想,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没有把握的,不盲目干,先搞试验;试验成功,就大力推广。如顶凌种大麦等经验,就是试验成功然后大片推广,促进了早熟作物的大增产。间作套种是夺取粮棉双高产的重要措施,这个措施推广后,全县由过去的一年一熟变成一年两熟、三熟,复播率已达百分之一百九十二,一亩地顶二亩种。
× × ×
在一片欢庆丰收的凯歌声中,正定县委和县革委会及时提出:“粮棉产量过了长江怎么办?”组织干部和群众开展大讨论,认真总结经验,大家决心把“过江”当作革命的新起点,继续革命,向大寨式的县挺进!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