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在毛主席无产阶级教育路线指引下 我国农村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1-12-28
第1版()
专栏:

在毛主席无产阶级教育路线指引下
我国农村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新华社二十七日讯 在毛主席无产阶级教育路线指引下,我国农村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目前,一个普及五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七年教育,以及普及农民业余文化学习的活动,正在我国农村广泛展开。
据有关部门统计,一九七一年我国中、小学在校学生的总人数,比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的一九六五年增加了百分之三十以上。适龄儿童的入学率,比文化大革命前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北京、上海、天津、河北、广东、陕西、吉林、辽宁、江苏、山东、湖北、浙江、山西、四川等省、市,适龄儿童的入学率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锻炼,教师队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广大教职工提高了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觉悟,认真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教育路线,坚持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在三大革命斗争中自觉地改造世界观,为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努力做出贡献。各地还对旧教材进行了改革,总结工农兵在三大革命斗争中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发明创造,编写出一批适应农村教育的新教材和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教材。在教育制度方面,各地遵照毛主席的有关指示,缩短了学制,因地制宜地采取多种形式办学。实践证明,坚持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教育路线,农村教育事业就能大发展,就能更好地为农村三大革命斗争服务。
伟大领袖毛主席早就指出:“农民——这是现阶段中国文化运动的主要对象。”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教育应当面向农村,以普及为主。但是,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前,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及其在教育战线上的代理人,拒不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教育路线,规定许多条条框框,妄图破坏农村教育事业,剥夺贫下中农子女受教育的权利。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广大革命群众摧毁了刘少奇资产阶级司令部在教育战线的反革命专政,粉碎了他们长期以来推行的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夺回了教育战线上被他们窃取的那一部分权力,保证了农村教育战线社会主义革命的深入发展。广大贫下中农响应毛主席关于“在农村,则应由工人阶级的最可靠的同盟者——贫下中农管理学校”的伟大号召,登上上层建筑斗、批、改的舞台,加强了对农村教育事业的管理,使许多地方的农村教育事业出现了新的面貌。
为了满足贫下中农子女入学的迫切要求,各地党组织遵照毛主席关于“除了国家办学以外,必须大力提倡群众集体办学”的指示,放手发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根据农村特点,采取多种形式办学。陕西省延安地区广大贫下中农,发扬延安革命传统,自己动手,因陋就简地在窑洞里办起了各种学校。目前已有五个县普及了小学教育,使农村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儿童入了学。各地为了使贫下中农子女上学方便,尽量把学校办在贫下中农的家门口。有的采取分散设点,巡回教学,开复式班,设早、午、晚班,允许学生带弟妹上学等有利于生产、方便群众的办法办学,深受贫下中农的欢迎。甘肃省农村办起了各种类型的中学、小学、民校、夜校、村学、一揽子学校。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红石窝生产队,教师骑马到牧民的帐篷上门教学,群众称赞他们办了“马背上的牧读学校”。
在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下,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得到了很大发展。国家每年拨给内蒙古、新疆、西藏等地区大量教育经费。新疆天山南北广大农牧区,大规模开展了维吾尔、哈萨克新文字的扫盲运动。内蒙古自治区的镶黄旗,解放前只有一所小学,现在全旗六十个大队,队队有了学校,二百多个浩特(居民点)都有了教学点,草原上的适龄儿童全部入了学。西藏自治区广大翻身农奴过去在封建领主的残酷压迫下受尽苦难,没有上学的机会。解放后,特别是民主改革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在党和毛主席的关怀下,西藏人民在文化上翻了身,目前全自治区已有八万多青少年进入了中学和小学。
各省、市、自治区在普及农村教育事业中,坚持走“五·七”道路,密切结合农村三大革命斗争的实际来办学。为了坚决贯彻执行毛主席的“以学为主,兼学别样”的方针,广大贫下中农狠批了刘少奇一类政治骗子所鼓吹的“读书做官论”和“读书无用论”等谬论,排除“左”的和右的干扰,注意首先上好社会主义文化课,保证把大多数时间用于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同时适当组织学生学工、学农、学军,参加农村的阶级斗争,许多农村中学还办了小农场、小工厂,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进行科学试验,使社会主义的文化课内容更丰富,质量更好。
“教改的问题,主要是教员问题。”各地在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中,都注意认真落实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充分发挥教师的革命积极性,组织他们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提高教师的路线觉悟和业务水平。近几年来,各地还抽调了大批有实践经验的贫下中农和下乡知识青年、复员转业军人充实教师队伍。他们朝气蓬勃,成为普及农村教育中的一支生力军。现在,各地正涌现出一大批“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优秀教师。他们不为名,不为利,不怕苦,不怕累,努力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虚心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全心全意为贫下中农服务,受到了贫下中农的欢迎。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各省、市、自治区各级党委切实加强了对教育战线的领导。今年以来,各省、市、自治区都召开了教育工作会议,对普及农村教育事业做了统一安排,落实了具体措施,进一步健全了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班子。一些省、地、县党委的第一把手,亲自抓教育工作。他们认真总结了教育战线两条路线斗争的历史经验,克服了轻视文教战线的各种错误倾向。中共湖南省临湘县县委书记亲自到学校蹲点,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改变了过去领导跟不上教育革命形势发展的状况。这个县在县委书记的带动下,全县二十三个公社(镇)的第一把手也都亲自抓普及教育的工作,推动了全县教育事业的发展。这个县今年中、小学生在校人数比一九六六年增加了百分之四十,全县还办起了一千多个农民业余文化夜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