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多快好省的颂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1-11
第4版()
专栏:

多快好省的颂歌
在邯郸冶金矿山公司矿山村矿的一个山坡上,一座小选矿厂在正常运转。这个工厂虽是新建的,但它的绝大部分设备却是破旧的。传送带打满了补钉,球磨机露着布满铁锈的机身。这个厂投产两年多来,就靠着这些破旧的设备,创造着出色的生产成绩,成为多快好省的一个典型,吸引着前来参观的全国几百个冶金企业职工的注意。
这个小选矿厂的建设时间只相当于常规速度的七分之一,建设投资只相当于同类选厂的十分之一。投产以来,它的精矿粉品位、金属回收率、设备作业率都达到了国家要求。为国家创造的总产值已相当于国家投资的二十倍以上。
这个小选矿厂是怎样建成的呢?
一九六八年十月间,三个月要建成小选矿厂的消息,在矿山村矿引起了震动,人们纷纷议论。不少人感到很兴奋,但是,也有少数人怀疑、反对甚至挖苦讽刺。
有人说:过去我们建个破碎车间,工程量不到这次的一半,又有专业施工队伍,还花了一年半时间。现在三个月要建成选矿厂,真是异想天开!有人说:建选矿厂,又不是捏泥人,没那么容易。要有新设计,要有好设备;三个月,光准备的时间也不够,不要说建成了。
可是,决心三个月建成小选矿厂的领导干部杨春泽、工人王志富等多数人毫不动摇,坚决表示:我们不迷信“爬行主义”的老“黄历”!干革命就得“只争朝夕”。大家说干就干,短短几天,就找来了大量废旧设备和部件,选好了厂址,制定了一个周密的建设方案。
按照常规,选厂设计就要两个月的时间。杨春泽把手一挥,对大家说:光设计就把建厂时间报销了三分之二,这可不行,我们要闯出一条多快好省的新路来!
一九六八年十月三十日早晨,一支由工人、领导干部、技术人员组成的三结合建设队伍,迎着朝阳,登上了建选厂的山头。他们有的竖起木杆,拉开皮尺,进行土法测量;有的抬着一筐白灰,在山坡上就地画图。这儿是破碎车间,这儿是一次球磨,这儿是磁选……不到一个上午,建设蓝图就画出来了。
选厂用的两台鹗式破碎机,在废料库里沉睡了多年,布满铁锈。当把它运到工地时,有的人以嘲笑的口吻说:不愧是破碎机,真是又破又碎。这玩艺出铁锈可以,哪能出得了精矿粉!
这时,有人听说公司仓库里存放着两台崭新的破碎机,建议把它弄来装上。大多数人坚定地说:我们建的这座选矿厂,就是要修旧利废,就是要多快好省,省下新设备,让国家再建选矿厂!
“一颗红心两只手,那怕困难九十九;只要人的思想不生锈,再锈的机器也能修!”老工人说得响亮,干得漂亮,终于把废弃的设备修成了能用的设备。
他们找来的两台球磨机,是一个选矿厂淘汰下来的,支离破碎,只剩下一个外壳,肚子里需要镶锰钢衬板,这种材料根本找不到。他们经过反复研究,决定用旧钢轨来代替。可是,球磨机的内径才一点三米,机口就更小,只有四十厘米。要在这个闷葫芦里镶焊成百块的衬板,加上烟熏火燎,刺鼻呛眼,工作条件十分困难。可是,大家争先恐后抢着干,经过五天的艰苦奋战,就镶好了全部衬板。
工程在前进,斗争在继续。在浇注球磨机基础时,由于木材供应不足,影响工程进度,怎么办?经过反复试验,他们就采取加强保温等办法来加速模板周转。一次,模板刚拆下来,有人只摸了一下表层,就得出结论说:基础不牢,要崩掉重打。工人们想,本来不成问题的事,为什么要找岔儿!最后他们明白了,要实现多快好省,就得和少慢差费斗。于是,他们坚定地说:我们干的活,我们心里有数,谁想崩掉这个基础,就是想崩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就是想崩掉工人阶级的志气!他们顶住了冷风,保住了基础。
在建厂的日日夜夜里,他们时时不忘节约,处处不忘节约。参加筹建小组的六个职工,每人都订有一个小本子,随时把选厂的每一笔开支记下来。每天无论忙到多晚,身体多累,收工以后,他们都聚集在灯下,用毛主席关于“力求节省,用较少的钱办较多的事”的教导,衡量当天的花销。一次,皮带机上需用二百多个开口肖子,每个不到一分钱,买不买呢?他们经过研究,提出用工地上扔掉的半截铁丝头来代替。这一笔开支就这样节省了。这正象他们经常说的:宁愿多流点汗水,多费点脑筋,也决不乱花国家一分钱。
他们花钱不光算经济账,也算政治账。该花不该花,首先得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来衡量。在选择尾矿坝址时,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占用农田,既省工,又省钱;不占用农田,要多花一两万元。占不占呢?当时,干部和工人们望着肥沃的耕地,想到毛主席关于“以农业为基础”的教导,异口同声地说:不能占!他们又翻过几个山头,选中了一个废石沟,这就要增加四百多米管道,两段泵站,还得开凿一个七十四米长的涵洞。虽然加大了一些投资,多用了一些工时,但却保住了农田,排出的废水还可以浇地。大家都说:这个钱,花得值;这个工,用得对。整个选厂工程没有占用一分农田。
一九六九年一月十七日,这个年处理矿石十多万吨的小选矿厂提前十多天建成了。当乌黑闪亮的精矿粉源源注入沉淀池的时候,山上山下响起了一片掌声。这掌声是对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伟大方针的赞赏,是对多快好省的建设路线的颂扬。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