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韶山灌区欣欣向荣 灌区人民努力建设和积极管好用好水利工程,灌溉效益不断扩大,农业生产连年丰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1-14
第1版()
专栏:

韶山灌区欣欣向荣
灌区人民努力建设和积极管好用好水利工程,灌溉效益不断扩大,农业生产连年丰收
新华社长沙一九七二年一月十三日电 湖南省韶山灌区人民,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努力建设和积极管好、用好韶山灌区水利工程,使灌溉效益不断扩大,农业生产连年丰收,粮食产量持续上升,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国家的贡献越来越大。
韶山灌区水利工程是湖南省第一个大型引水灌溉工程。它引湘江支流涟水的水,灌溉湘乡、湘潭、宁乡三县和湘潭市之间三角地带丘陵地区的农田。这个大型灌溉工程,是中共湖南省委根据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在一九六五年六月二十八日决定兴建的。几年以来,灌区群众以大寨大队为榜样,认真贯彻执行毛主席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积极参加建设,使工程顺利进展。第一期工程,包括开挖总干渠和北干渠,于一九六五年七月一日开工,只用十个月的时间就建成,并在一九六六年六月正式通水。第二期工程,主要是修建南干渠,于一九六六年七月一日动工,半年时间就建成通水。总干渠和南北干渠共长二百四十公里。在修建干渠的同时,还修建了一级支渠一千六百多公里;除修发电站外,还建设电灌站一百九十三处,装机一万瓩。
韶山灌区的两期工程都是当年修建,当年受益。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灌区人民抓紧进行工程配套,使灌溉面积扩大到八十一万亩。过去涟水两岸常常是一遇暴雨渍涝成灾,无雨时又容易干旱。现在有了灌溉工程,基本上解除了旱涝灾害的威胁,为夺取农业丰收创造了有利条件。现在,灌区内的双季稻面积,已由原来的只占农田总面积的百分之二十五,扩大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一些丘陵荒地得到了开垦,灌区耕地面积已扩大了五万多亩。灌区粮食也连年获得丰收,平均亩产量由一九六五年的四百八十斤提高到一九七一年的九百五十七斤,总产量由一九六五年的三亿八千八百万斤提高到一九七一年的七亿七千五百万斤。全灌区去年向国家出售的余粮,比一九六五年大幅度增长;社员分得的粮食和集体储备粮也大大增加。
此外,干渠约有一百公里可以通航十吨到二十吨的木船,在大坝上还建了升船机,便利船只通航;灌区有水面十万亩,可以发展养鱼事业;许多社队还利用渠道的水力,开办了一百八十多处农副产品加工厂。韶山灌区水利工程的建设,有力地促进了灌区农副业生产和地方工业的发展,促进了社员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群众高兴地说:毛泽东思想引来幸福水,人换思想地换装。
当韶山灌区工程分两期全部建成的时候,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正在胜利发展。灌区人民进一步学习毛主席的有关指示,批判水利建设中的“重建设轻管理”的错误思想,积极管好用好灌区水利工程,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效益。他们在中共湖南省委和湖南省革命委员会的领导下,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抓紧进行工程配套,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实行科学用水,团结治水,计划用水,不断扩大灌溉效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湘潭县韶山区银田公社凤家大队,是历史上干旱最严重的地方。韶山灌区建成后,水源有了保证。大队党支部便带领社员群众兴建四个排灌站,开挖三十多里长的渠道,使全大队一千多亩田全部得到灌溉,而且引水上山,新开了一百三十多亩水田和旱地。从一九六八年起,这个大队粮食亩产年年超过《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指标,一九七○年亩产超过了千斤。由于粮食连年增产,集体经济迅速发展,几年来新添拖拉机、脱粒机、插秧机等机械二十多种,种植果、茶、竹林一百三十多亩,家家有了广播喇叭,户户有了电灯。湘乡县东郊区的社员,大干两个冬春,使灌区范围内大小渠道纵横,小水库、塘坝、渠道串连在一起,形成一个自流灌溉网,一九七○年的粮食产量比一九六五年增加了一倍。
几年来,韶山灌区人民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夺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目前,他们在党的“九大”团结、胜利路线指引下,正在深入开展批修整风运动,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教育,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辩证唯物论,总结经验,乘胜前进,决心把整个韶山灌区建设成为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社会主义农业基地,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