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萧县在前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1-16
第3版()
专栏:

萧县在前进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说: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安徽省萧县的广大干部和社员群众,回顾萧县的历史和一年多来发生的变化,深深体会到毛主席这一教导的英明和正确。
路线正确 面貌大变
一年多以前,萧县是安徽省闻名的“老大难”县。一年后的今天,萧县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一跃而成为安徽省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县。
萧县位于安徽北部,自然条件较差,易涝易旱,是安徽的主要盐碱地区之一。全县粮食亩产量长时期是二、三百斤,要国家供应很多商品粮。
一九七○年春季开始,安徽省和宿县地区革委会加强了对萧县的领导。他们向萧县增派了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调整和加强了萧县的县、社、队领导班子,广泛为各级领导班子成员举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并且继续深入开展了“一打三反”运动。以后,又成立了新县委。新县委带领各级领导班子认真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和政策,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使全县革命和生产迅速出现了新的局面。
一九七○年,全县粮食平均亩产达到三百五十七斤,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一九七一年,上升到四百九十斤,接近了《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指标。在安排好社员口粮,留足种子、饲料和必要的储备粮的情况下,全县为国家提供了部分商品粮。由于各级领导班子大力推广典型经验,特别是认真推广了全县学大寨的先进单位郭庄大队的典型经验,大寨精神在全县迅速开花结果。目前,全县已有三个公社、六十四个大队和五十二个生产队,跨进了先进行列。
萧县一年多来的变化说明,只要坚决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和政策,就是原来基础比较差的县,也能够大踏步地前进。
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萧县新的各级领导班子在激烈的斗争中建立起来了。但是,是不是建立了新的领导班子,学大寨的问题就算解决了呢?
黄口公社胡庄大队有两个生产队的情况很说明问题。这两个生产队同在一个庄上,土质一样,条件相同,干部都是出身于贫下中农。但是,一个生产队的干部在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认真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和政策,反复向社员群众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教育,提高了社员群众的觉悟,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一九七○年一年粮、棉亩产就超过了《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指标。而另一个生产队,由于干部路线觉悟不高,干劲不足,结果队里资本主义倾向仍然比较严重,一九七一年革命和生产的形势都不好。
萧县县委和县革委会从上述这类情况中认识到,是否执行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是决定一切的问题。要把学大寨的群众运动开展起来,光建立新的领导班子不行,还要解决领导班子执行什么路线的问题。
他们又分析了全县阶级斗争和两条道路斗争的情况,重点调查了三十二个比较后进的大队。他们看到,凡是比较后进的地方,都是没有很好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有阶级敌人在进行破坏,存在资本主义倾向,学大寨学不起来。他们联系这些问题,认真读马、列的书,读毛主席的书,反复领会毛主席提出的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认识到大寨的道路是代表农村社会主义的道路。所以,阶级敌人反对学大寨,资本主义倾向严重的人不愿意学大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干部的路线斗争觉悟,打击敌人的破坏活动,刹住资本主义歪风,才能学好大寨。
一九七一年,县委组织各级领导成员下去蹲点,全县还组织了一千二百多人的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有选择地到全县五百六十二个大队中的一百八十二个大队,先集中抓了三分之一。县委成员和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到这些大队后,就帮助基层干部放手发动群众,对阶级敌人展开猛烈进攻,批判资本主义倾向,形成了强大的革命声势,进一步巩固了社会主义阵地。
朔里公社纵瓦房大队紧靠全县学大寨的先进单位郭庄大队,但过去由于阶级敌人的破坏,从来不组织群众学习郭庄的经验。最近一年多来,在郭庄和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帮助下,这个大队调整了领导班子,抓了阶级斗争,狠狠打击了一小撮阶级敌人,端正了方向,掀起了学大寨的热潮。
各级领导班子从实际斗争中体会到,几千年私有制的影响在农村形成的资本主义倾向,是很顽固的,必须向社员群众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才能收到成效。朔里公社坡里大队地处小集镇,又靠火车站。过去,有些人不大关心集体生产,却去搞小商小贩。经过“一打三反”,有些人提高了觉悟,但也有少数人还没有从思想上解决问题。一九七一年党支部带领大家反复学习党的基本路线,进行忆苦思甜,开展革命大批判,使大家分清了什么是社会主义道路、什么是资本主义道路,从思想上震动了一些资本主义思想较重的人。他们表示:今后要坚决跟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划清界限,走毛主席给贫下中农指引的幸福路。
步调一致才能胜利
萧县的新县委成立以后,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的教导,在全县开展思想和政治路线教育中,把落实党的“九大”团结、胜利路线作为一个重要问题来抓。
县委回顾过去大寨经验在萧县推不开,关键是原来的领导班子不团结。他们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把维护县委“一班人”在毛泽东思想原则基础上的团结,提高到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高度来认识。县委坚持党的一元化领导,认真实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并且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多次进行整风,抵制各种错误倾向的影响,为基层领导班子作出了榜样。同时,县委进一步领导全县的基层领导班子开门整风,集中批判了封建宗族主义、宗派主义和资产阶级派性,增强了战斗力。在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团结的过程中,县委一些领导成员深入到后进社、队,调查研究,帮助解决问题,同时组织力量对问题较多的公社领导班子,一个一个地帮助他们举办学习班,认真学习党的“九大”团结、胜利的路线。通过这次整风,大家进一步认识到,只有领导班子团结起来,才能带领群众学好大寨,把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落实到基层,争取更大的胜利。
要干,要革命
萧县各级党组织把群众在路线教育运动中焕发出来的革命积极性,及时引导到“抓革命,促生产”中去,投入改天换地的斗争,加快了学大寨的步伐。
过去,刘少奇等一小撮走资派在安徽推行的“蛮干”、“不干”的错误路线,严重地挫伤了萧县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加上几千年来旧的习惯势力的束缚,不少人对改变萧县的落后面貌缺乏信心。最近一年多来,萧县各级领导班子组织了大批干部和社员到郭庄大队参观学习,开阔眼界,解放思想,并且发动大家总结萧县历史上两条路线斗争的经验教训,划清毛主席革命路线和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界限,狠批懦夫懒汉世界观,普遍开展“全省赶郭庄,郭庄在萧县,我们怎么办”的大讨论,从而振奋起“要干,要革命”的精神。广大贫下中农豪迈地说:不怕人穷,就怕志短;不怕地薄,就怕人懒;大寨能治山,郭庄能治碱,我们也要干!
萧县地形比较复杂,雨期集中,地面水很少,单靠原有的天然河流只够灌溉三、四万亩耕地。因此,他们除了积极防洪防涝以外,把解决干旱的问题作为全县的主攻目标。一九七○年冬到一九七一年春,广大干部和社员因地制宜地在平原地区大打机井,在低洼地区开挖河道、建立机电排灌站,在山区建库修塘、挖鱼鳞坑,全县完成各种水利工程的土方达九百多万方,扩大了灌溉面积。一九七一年入冬以来,全县又有十多万劳动大军开赴水利工地安营扎寨,冒严寒,踏冰凌,艰苦奋战。
治碱是萧县人民的又一场攻坚战。全县有五十多万亩盐碱地。盐碱严重的地方连茅草都不长,障碍着农业生产的发展。郭庄大队改造老碱窝的革命精神,鼓舞着广大干部和社员。他们采取深翻窖碱、换土压碱、种水稻淋碱等办法进行治理,目前已经使二十多万亩盐碱地得到改造,长出了好庄稼,获得了好收成。在郭庄大队旁边的朔里公社蔡洼大队,学习郭庄治碱的经验,在一年多的时间中深翻窖碱四百多亩,打机井十九眼,种水稻三百五十亩,使粮食亩产由一九七○年的三百多斤,一九七一年增加到五百八十四斤。
在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过程中,广大干部和社员以毛主席的哲学思想为武器,不断摸索高产稳产的规律,逐步改变旧的耕作制度和习惯,在作物安排上大面积推广了“一麦两杂(杂交高粱、杂交玉米)”,夺得增产,并且进一步创造水、肥条件,积极扩种水稻。一九七一年,全县试种和扩种的水稻达三万亩,一般都取得亩产六、七百斤的好收成。地处山区的费村大队,种了五百亩水稻,平均亩产达到八百一十一斤。“淮北不能种水稻”的陈腐观念,在事实面前破了产。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