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难忘的日子——记中国舞剧团在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南斯拉夫访问演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1-16
第4版()
专栏:

难忘的日子
——记中国舞剧团在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南斯拉夫访问演出
秋高气爽的九月,中国舞剧团离开伟大祖国,应邀到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作为期三个月的访问演出。在毛主席革命文艺路线的指引下,经历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烈火锤炼的革命现代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钢琴协奏曲《黄河》,受到这三个国家人民的热烈欢迎和赞扬。这是对中国革命文艺工作者的很大鼓舞。
金黄色的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中国舞剧团的首次访欧演出,不仅得到了艺术上的收获,而且获得了友谊的丰收。
“这里就是你们的家”
中国舞剧团的同志们,不远万里,来到“山鹰之国”阿尔巴尼亚,就象从一个家到了另一个家一样,度过了令人难忘的一个月。
这是时刻生活在极其真挚深厚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友谊之中的一个月;
这是深受英雄的阿尔巴尼亚人民革命斗争精神的教育和鼓舞的一个月;
这是同阿尔巴尼亚的文艺工作者进行亲切的艺术交流的一个月。…………
在英雄的阿尔巴尼亚,无论在地拉那、斯库台、都拉斯、爱尔巴桑,还是在吉诺卡斯特和贝扎,舞剧团所到之处都出现了热情欢迎的动人场面,形成一片欢乐的友谊海洋!一个月里,每天,每天,从剧场到住处的路上,中国舞剧团的同志们经常遇到带枪的战士紧握拳头向他们致以战斗的游击队敬礼;田间劳动的社员们,放下镐头,频频挥手致意;天真烂漫的少先队员拥上前来,献上一束束鲜艳的花朵。每次演出中,只要报幕同志一报到《东方红》和《劳动党是英雄的党》等歌曲的名字,观众席上便立即爆发出海潮般的掌声,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恩维尔—毛泽东”的欢呼声。
最使舞剧团同志们激动和感到光荣的,是阿尔巴尼亚人民的伟大领袖恩维尔·霍查同志等党政领导人观看了他们的演出并接见了全体人员,使中国同志受到极大的鼓舞。接见的时候,霍查同志对舞剧团的演出给予高度的评价,并且完全象对待自己的艺术工作者一样,给以亲切的关怀和热情的鼓励。在访问期间,舞剧团同志们还参观了霍查同志的故乡吉诺卡斯特,看到了霍查同志当年领导阿尔巴尼亚人民英勇斗争的光辉业绩。这一切,在中国同志心中留下了毕生难忘的纪念。
从阿尔巴尼亚的党政领导同志到广大人民,对中国舞剧团的同志真可以说是体贴入微,关怀备至。他们说:“我们是最亲最亲的兄弟,这里就是你们的家!你们需要什么就提出什么,即使是燕子的奶水,我们也要千方百计去找到。”阿尔巴尼亚一些负责同志几次到中国舞剧团的住处,问寒问暖。如果谁有了一点病痛,阿尔巴尼亚同志就细心照料,亲自送饭端水,直到他恢复健康。剧场的工人同志常常忙到深夜,为舞剧团拉电线、装灯光。这种从上到下,深入人心的革命情谊,久久温暖着中国同志们的心。
无论在剧场或是在排练厅,都可以看到中阿两国的文艺工作者在促膝谈心,坦率地交流经验,探讨革命文艺怎样更好地为工农兵服务。甚至对一些细小的舞蹈动作,比如:头部和腿部的姿势怎样才能更准确、更完美;转圈动作怎样才能更敏捷、更纯熟,都是一丝不苟,孜孜以求。曾经访问过我国,并与中国演员同台演出、扮演过吴清华的阿尔巴尼亚著名芭蕾舞演员佐伊察·哈卓同志,也经常来看望中国演员,畅谈自己演出的感受。这种发自内心的热情关怀,对中国文艺工作者是很大的鼓舞和支持,激励他们更好地为无产阶级革命文艺而精益求精。在旅途中,中阿文艺战友互相教唱两国的革命歌曲。车内车外,回荡着欢乐的歌声和笑声,给街头、田野增添了多少喜气。
在新兴的工业城市爱尔巴桑,中国舞剧团同志们愉快地参加了修建铁路的劳动。阿尔巴尼亚青年给每个中国同志都戴上了青年突击手的蓝色领巾。工地上,一片热火朝天。中阿两国战友肩并肩,一起挥动镐头,一起高唱革命歌曲。处处友谊,处处歌声。为了表示对阿尔巴尼亚铁路建设者的亲切慰问,中国舞剧团特地在宽广的露天体育场作了一场演出。人群从四面八方赶来。本来只有几千座位的体育场,这一天挤满了一万五千多观众。中国文艺工作者的革命歌声,和观众们的热烈掌声、欢呼声交织在一起,象征着中阿两国人民之间亲密无间的兄弟情谊。
在访问演出的日子里,正逢阿尔巴尼亚举国上下,意气风发地迎接劳动党成立三十周年和党的第六次代表大会。中国舞剧团的同志,带来了中国人民的衷心祝贺,并且亲眼见到了阿尔巴尼亚人民“一手拿镐,一手拿枪”的英勇斗争精神。阿尔巴尼亚人民是顶天立地的人民。就是舞剧团演出的这个剧场,听人们说,在初建时,苏修刚搞了个头就扔下不管了。后来,阿尔巴尼亚人民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用勤劳的双手,把它修建得更加精致,更加宏伟。一天夜里,阿尔巴尼亚朋友把中国同志引上了一座山头,指着漆黑一片的山那边说:
“那里是西方国家。”指着灯火通明的山这边说:“这里是我们阿尔巴尼亚。连最偏僻的山村,今天都安上了电灯。”一串串明珠似的灯光,犹如巍然屹立在亚得里亚海岸的这盏欧洲社会主义明灯,放射着灿烂夺目的光辉。
热烈欢迎的场面,还历历在目,而分别的时刻又要来到了。一提起要走,大家就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惜别的热泪。因而,彼此叮咛不许再提这个“走”字。十月五日,中国舞剧团要离开阿尔巴尼亚了。天,下起了绵绵细雨。送行的阿尔巴尼亚朋友们无限深情地说:“你们来到的那一天,晴朗的天气,灿烂的阳光,象征着我们迎接亲人的欢乐心情。今天,你们要走了,同我们的心情一样,天也伤心了。”虽然已经离开了阿尔巴尼亚的国土,在耳边还不时响起亲人们的话:“无论你们走到那里,我们都会关心着你们的演出。你们的胜利,就是我们的胜利!我们将永远怀念你们在这里的日子。”
革命的友谊,战斗的团结,把中阿两国人民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今天,中国文艺工作者离开了地拉那,向阿尔巴尼亚亲人告别;明天在北京,中国人民将要迎接阿尔巴尼亚的兄弟姐妹们。
“你们是真正的朋友”
从多瑙河畔的罗马尼亚,到峰峦重叠的南斯拉夫,中国舞剧团所到之处,都洋溢着友谊的激情。无论是工人、农民,还是艺术工作者,都以诚挚的语言,热烈的感情,欢迎中国客人的来临。
使人难忘的是罗马尼亚党政领导人齐奥塞斯库同志等亲自观看了中国舞剧团的首次演出,并接见了舞剧团的负责人和主要演员。这对中国同志是很大鼓舞。
在罗马尼亚,人们一发现中国舞剧团的同志,就围上前来,争先恐后地请他们签名、留影。许多人一再殷切地要求得到一枚毛主席像章,来表达对中国人民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敬仰和热爱。不少朋友还向中国同志说出了他们真挚的心愿:“如果有机会,我第一个要去的国家就是中国!”这些亲切的表示,象和煦的春风一样,激起了一股友谊的暖流。
舞剧团在罗马尼亚演出期间,正值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了恢复中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的决议。许多罗马尼亚同志奔走相告,争着和中国同志热烈握手,祝贺这一重大胜利。有几个演员生病住院,医生、护士和病友们川流不息地来到病房,报告胜利喜讯,兴奋得要把中国演员抱起来。他们指着报纸,连说带比划,一会儿用手写着“76∶35”;一会儿又伸出大拇指。语言虽然不通,但是,从他们激动的表情,可以看到罗马尼亚人民对中国人民的真诚心意。
当舞剧团来到罗中友好农业合作社访问时,社员们穿着节日的盛装,手持五彩缤纷的鲜花,向来自远方的客人表示隆重的欢迎。在联欢会上,中国艺术工作者纵情高唱了中罗两国的革命歌曲,主人们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你们的来访,使我们两国一万五千公里的距离缩短了,我们的心更加接近了。”在丰收的田野上,阳光灿烂,歌声荡漾。中国同志和社员们一起劳动。黄橙橙的玉米象征着中罗两国人民的友谊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在布加勒斯特歌剧院,罗马尼亚同志为舞剧团的演出日夜操劳,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中国同志也和剧场工人一起装台卸台,搬运东西。不论是团长、乐队指挥、主要演员还是一般人员,大家一齐动手,不分彼此,非常亲切。剧院有位清洁女工,在舞剧团练功时,开始只是悄悄地站在后面看。后来中国演员主动请她坐到前面最好的位置,还经常帮助她打扫卫生。她十分感动地说:“我见过许多国家的演员,他们和你们不一样,你们真正把我们当亲人看待。”当舞剧团离开布加勒斯特的时候,剧场的同志依依不舍,流着热泪对中国同志说:“希望你们下次再来这里!”
十一月的贝尔格莱德,已是寒气袭人,然而,在中国舞剧团居住的旅馆里,却是一片热气腾腾。悠扬的乐曲在大厅中回荡,战斗的歌声飞向四方。这里,中国舞剧团的演员正在给旅馆工人们演出。热情的联欢,亲切的交谈,友好的祝愿,体现了中南两国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为了欢迎中国朋友,主人们特地在旅馆前厅插上中国国旗,竖起欢迎的标语。电梯工人一看是中国人,总是抢着开电梯,亲切地微笑致意。中国同志也把这里的工人当成自己的阶级兄弟。每天清晨,他们总是不等服务员动手,自己整理好房间;到餐厅吃饭,也是自己收拾餐具,有时还到厨房帮忙,并给服务员看病。事情虽然细小,但是在这个旅馆里却传为友谊的佳话。一位上了年纪的服务员拉着中国演员的手激动地说:“我在餐厅工作了三十年,从来没有见过外国艺术团对我们这么好,还专门为我们做饭的人演出,你们是我们真正的朋友。”
中国人民和罗马尼亚、南斯拉夫人民遭受过共同的苦难,有过共同的战斗经历,这种革命感情把我们紧紧联结在一起。
在罗马尼亚,中国舞剧团学会了《三色旗帜在飘扬》这首反映罗马尼亚人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争取民族独立、反对法西斯侵略的革命歌曲。当中国同志演唱时,整个剧院顿时沸腾起来,群情振奋,掌声雷动,以至把歌声都淹没了。难道是中国演员唱得特别好?不,是因为这首歌曲激发起罗马尼亚人民的革命感情。它不仅使人回忆起过去战斗的岁月,更鼓舞着人民今天为维护国家独立、反对外来干涉而斗争。中国舞剧团在南斯拉夫演唱了《游击队员之歌》这首著名的革命歌曲。有些老工人和游击队老战士在听的时候,情绪激昂,热泪盈眶,有的人还情不自禁地跟着唱了起来。一位观众说:“你们唱这首歌,使我想起了过去反法西斯战争的年代,想起了牺牲的亲人和战友。”
中国人民和罗马尼亚人民、南斯拉夫人民之间的友谊,象巍峨挺拔的喀尔巴阡山一样绵延不断,象碧波闪闪的多瑙河一样奔流不息!
“战斗的、革命的艺术”
革命现代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钢琴协奏曲《黄河》首次在欧洲演出,就引起了震动。光辉的革命样板戏一登上国际舞台,立即显示了它的巨大威力。
中国舞剧团访问了三个国家的十四个城市,正式演出三十六场,还为广大工农兵作了几十次小型演出。每次演出,剧场里都是座无虚席。热情的观众象潮水般涌来,常常连剧场的门口和过道都挤得水泄不通。有的人渴望买到一张票,冒着寒冷的天气,日夜排队,最后虽然只弄到一张说明书,也觉得是珍贵的纪念。许多西方国家的旅客,为了看一看中国艺术家的表演,特地从远道赶来。每当演出结束,观众总是恋恋不走,不停地起劲鼓掌。已经散场好久了,还有许多人等候在门口,一见到中国演员,就上前紧紧拥抱,激动地说:“好,太好了!”有的观众说:“不看不知道,看过以后才知道中国芭蕾舞原来这么好,完全出乎意外!”
为什么中国革命现代芭蕾舞具有这样大的吸引力?为什么年轻的中国芭蕾舞艺术在芭蕾舞的故乡欧洲如此受到欢迎?正如阿尔巴尼亚同志说的:“你们走了一条完全正确的新的道路。”
不少朋友谈到,今天西方和苏修的芭蕾舞表现的不是王公贵族、仙女幽灵,就是那些所谓现代派的颓废、低级、乌七八糟的东西,完全走上了腐朽、没落的道路。看了中国舞剧团的演出,他们得出这样的结论:“发源于西方的芭蕾舞艺术已经停止了生命,而中国赋予它以新的生命!”
许多观众在看演出前有这样一种想法:芭蕾舞能不能表现革命内容,能不能表现工农兵?现在看到中国革命现代芭蕾舞所塑造的高大、完美、光彩照人的工农兵形象,在舞台上站立起来了,并且富有如此强烈的感染力,他们找到了肯定的答案。在一次演出中,当洪常青脚踩烈火,英勇牺牲的时候,响起了雄伟悲壮的《国际歌》。这个光辉的无产阶级英雄形象,深深地打动了观众,许多人含着热泪,激动地随着唱起了《国际歌》。每当《白毛女》演到杨白劳被恶霸地主打死,喜儿悲愤地唱出了“刹时间,天昏地又暗……”的时候,震动了多少观众的心。有的妇女到后台对中国演员说:“看了《白毛女》,使我想起了母亲过去的苦难遭遇。”喜儿代表着世界上千千万万受压迫、受奴役的姐妹们的悲惨命运,激起了人们对人吃人的旧社会的仇恨。
表现工农兵革命斗争的艺术,最能为广大群众所理解、所接受,成为鼓舞人们前进的力量。观众赞扬中国革命样板戏是“战斗的、革命的艺术”,是“激动人心的革命号召”,“它体现了共产党人实现人类崇高理想——共产主义的决心。”中国舞剧团在工厂、在田间、在旅馆为广大劳动人民演出的时候,常常听到这样的话:“你们的戏和音乐真正是工人、农民能理解的”,“给我们的印象太深了,一幕幕动人的情景,到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
一次,在卢布尔雅那,观众在听完钢琴协奏曲《黄河》以后,全场片刻鸦雀无声,过了一会儿才爆发出春雷般的掌声。有的观众向中国同志说:“我们听得入神了,忘了鼓掌。这首钢琴协奏曲很完整,很有革命气魄,是一部难得的作品。”
人们看了中国舞剧团的演出,称赞中国革命现代芭蕾舞是“高度的革命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结合”。有些观众对中国演员说,他们原来认为芭蕾舞如果要反映革命斗争,不过是呼呼政治口号,把武器搬上舞台,“啪!啪!”放几枪而已。但是,幕布一拉开,他们就为之震惊。展现在面前的,是如此清新美好的艺术。他们说:“芭蕾舞表现革命内容,而且表现得这么好,简直是奇迹!”《红色娘子军》中运用了“倒踢紫金冠”这一舞蹈动作,有些艺术工作者赞扬:“这是旧芭蕾舞所没有的。这个动作既优美动人、难度大,又恰能表现吴清华倔强的反抗性格。这是一个新创造。”声色壮丽、情景交融的舞台美术,在广大国外观众中,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绚丽的朝霞,袅袅的白云,潺潺的流水,如注的大雨,飞舞的雪花,把人们带进了引人入胜,浮想联翩的意境。有人说:“这完全和真的一样,不可想象!”
从舞剧团的演出,人们看到了中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伟大成果,看到了毛主席革命文艺路线的胜利。许多文艺工作者发表了这样的感想:“过去不知道你们为什么不演《天鹅湖》,现在看了《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才使我明白了中国为什么要搞文艺革命。”有的艺术工作者说:“看了中国舞剧团的演出,几个晚上没有睡好觉,思考了很多问题。我从你们身上看到了希望。”
在欧洲三个国家访问演出的日子里,中国舞剧团的同志们从外国文艺工作者那里学到了不少东西。他们表示,要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继续提高政治和艺术水平,为发展无产阶级革命艺术作出更大的努力。
短短九十天的访问演出结束了。但是,友谊是长存的。中国艺术工作者首次访欧演出所结下的深情厚谊,在人们心里,永远留下了百花盛开的春天。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
(附图片)
南斯拉夫观众请中国舞剧团演员签名留念
新华社记者摄
中国舞剧团访问罗中友好农业合作社。图为中国演员们在田间为社员们表演文艺节目。
新华社记者摄
中国舞剧团在阿尔巴尼亚爱尔巴桑区体育场演出钢琴协奏曲《黄河》。 新华社记者摄
中国舞剧团访问阿尔巴尼亚期间,参观了阿尔巴尼亚人民的伟大领袖恩维尔·霍查同志的故乡吉诺卡斯特。图为周秋野团长、刘庆棠副团长等在参观吉诺卡斯特民族解放斗争博物馆。 新华社记者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