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今日七里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1-17
第2版()
专栏:

今日七里营
不久前,我们访问了伟大领袖毛主席亲临视察过的河南新乡县七里营人民公社。气候虽然已经进入严冬,但在公社广阔的田野上,到处仍然是一片热气腾腾的景象。男女社员们正在平整土地,大马车、小平车忙着运送底肥,东方红拖拉机奔驰在肥沃的田野上,一辆辆汽车正在把堆积如雪山的棉花送到火车站,运往祖国各地……
一九五八年,七里营的广大贫下中农办起了全国最早的一个人民公社。在公社成立后的第三天——八月六日,伟大领袖毛主席亲临七里营视察,对人民公社这个新生事物给予热情支持。不久,毛主席向全国发出了“人民公社好”的伟大号召。十三年来,七里营经历了多少激烈的斗争,发生了多少激动人心的变化!
从数字看变化
七里营这块地方,过去是黄河故道,旱涝盐碱,一片荒凉。如今却是一片肥美的平原,沟渠纵横,机井成群,井河双保险,旱涝保丰收。去年虽然遭受严重自然灾害,仍然获得较好收成,皮棉亩产一百六十一斤,粮食亩产八百多斤,比公社化前夕的一九五七年分别增长了大约一倍半和三倍。刘庄、宋庄等五个大队亩产皮棉过双百、十一个大队亩产粮食过千斤,比解放初期分别增长近十倍。
七里营过去单纯抓棉花,吃粮靠统销。全公社每年吃统销粮约二百多万斤。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以后,一九六五年,七里营公社棉过百,粮上“纲”,开始扭转吃统销粮的局面,并且向国家交售了粮食。一九七一年全公社交售给国家皮棉四百八十九万斤,粮食四百万斤,还有大批油料。除留足口粮、种子外,全公社共有储备粮三百五十多万斤。
小小的宋庄大队只有二十八户,去年皮棉亩产过双百斤,粮食亩产一千五百多斤,一百五十亩小麦平均亩产超千斤(包括一小部分棉田套种的小麦),一季向国家交售粮食四万六千斤,还储备九万多斤。我们参观了宋庄新盖的粮仓,只见大囤的小麦,堆满了三间库房。不是听介绍,谁能想到这个村在几年前还是一个穷得出名的“蛤蟆坑”呢!象宋庄这样的队,在七里营何止一个。
随着生产的发展,七里营公社已经做到家家有存粮,半数以上农户银行有存款,砖瓦房逐渐代替了土草房。一百八十多户的刘庄大队,就有缝纫机一百二十多架,自行车一百一十多辆。我们在这个大队参观时,看到磨面机房的旁边,放着两扇旧石磨。大队干部说,这磨已经无用了,这是留着作忆苦思甜的教材用的。现在全公社普遍实现了电力磨面,进一步解放了劳动力。
路线决定一切
在访问过程中,我们总在想:同样是这些人种这些地,为什么就能发生这样大的变化?公社党委书记田秀清同志说:“路线是个决定因素。七里营公社共有九万多亩地,五万多口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我们整天想的是九万亩地,抓的是九万亩地,路线觉悟不高,结果产量上得较慢。文化大革命以来,路线斗争觉悟有所提高,首先抓好五万人的政治思想工作,五万带九万,五万人的精神面貌变了,九万亩地的产量也上去了。”
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七里营的情况正是这样。这里的广大社员群众和干部,按照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办起了人民公社;在毛主席视察后更是无时不在思念着毛主席的教导,一心要把社会主义事业办好。公社初办那几年,七里营的面貌迅速地发生了变化。但是,由于受到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七里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仍然不能充分发挥出来。
近几年来,七里营公社党委狠抓了领导成员的思想作风革命化,狠抓了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批判了资本主义倾向和骄傲自满思想,使农业学大寨运动进一步发展。
有一个马庄大队,革委会成立后,有些干部一度盲目自满,说什么“小马庄,人口少,一户富农也死了,剩下都是一家人,阶级斗争没啥搞。”结果,资本主义倾向抬头,粮棉产量下降。经过整党和“一打三反”,整顿了领导班子,狠批了资本主义倾向,去年粮棉亩产一跃过“长江”,比前年增加一倍多。不少队都经历过类似马庄的变化。
经过深入的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人的精神面貌变化很大。他们说:“过去为自己吃穿种田,现在为革命种田。过去只想自己家,如今想到亚、非、拉。”他们把多收一斤棉,多打一斤粮,都同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联系起来。为集体、为革命劳动的新风尚正在发展。不少队出现这样的情况:过去下了雨人们首先忙着往家跑,现在下了雨人们首先往场里地里跑;过去棉花收摘差不多了就要“轰花”,社员们谁摘谁有;现在棉柴分到家后,老太婆们烧火时,从棉柴上拣下一星一点的“眼睫毛”花也都要送到队里,积少成多,一积就是几十斤。有一次,七里营大队第二十八队到收购站去交售棉花,过磅员把六十二斤错记成了六百二十斤,付了价款,当队干部和贫下中农发现后,毫不迟疑地把多领的款退了回去。
近几年来,各地不断要求七里营公社派人去传播经验。棉区本来劳力紧张,可是各队总是想尽办法,派出思想好、技术高的社员帮助兄弟社队。近四年来,他们先后向本省和外省派出植棉能手一千三百多人。宋庄大队小麦亩产达千斤,他们每年除留足种子外,把自己精选、复壮的“阿夫”小麦良种,全部支援了本省和外省兄弟队作种子,而自己吃的都是换来的品种较次的麦子。有人说:“你们的良种麦出粉率高,斤兑斤换,太吃亏了。”宋庄的贫下中农说:“只要别的队小麦增产了,多多支援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我们吃次麦心里也舒坦!”
我们访问过的一些大队,都听到不少热爱集体的新人新事。“红管家”、“老积极”、“铁姑娘”,各种类型的积极分子成批涌现。他们学习毛主席著作很认真,经常对照自己的思想找差距。有个贫农女社员说:
“毛主席说过,没有贫农,便没有革命。贫农要不好好学习毛主席著作,就不会革命!”确实是如此,他们正是学习了毛泽东思想,不光懂得了要继续革命,也学会了怎么革资本主义的命,革大自然的命,革自己头脑里旧意识的命。
向生产的深度进军
在七里营公社,革命大批判粉碎了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专家路线”,激发了群众的智慧和热情,广大社员为革命种田,实行科学种田,出现了许多动人的事迹。
一九七○年春播时,久旱无雨,冬灌过的棉田底墒好,口墒不足,要是放水浇地,就要推迟播种期。为了克服这个困难,刘店大队的社员们提出:“天不下雨我们下,‘龙王’不来我们牵。”全大队男女老少齐出动,担的担,泼的泼,就这样,一盆一瓢地泼水补墒,只用五天时间,就把一千四百多亩棉田泼了一遍,保证了适时播种。公社及时推广了他们的经验,全公社三万多亩棉田,硬是这样泼了一遍,作到了适时播种。七里营大队一个科研小组的社员们,为了闯出一条夺高产的新路,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更大贡献,他们不怕烈日晒,不怕风雨打,起早贪黑,精心管理。去年六月在防治棉铃虫的战斗中,雨水大,虫害多,他们脚踏稀泥进行防治。有的社员脚破了,肿了,还坚持不离田间。经过艰苦奋战,二十亩试验田平均亩产皮棉二百六十斤。大面积棉田亩产达到一百七十多斤。
在访问中,我们走过一些还未拔去棉柴的棉田,只见一棵棵棉花株紧紧挤在一起,不象常见的那种枝秆横生的棉株,倒象是谷子、小麦那样,枝秆向上伸长。公社技术站的同志向我们介绍,前几年全社棉花株数一直停留在每亩三、四千株,种得最密的刘庄,也不过五千株。这个密度被宋庄大队突破了。他们在“学大寨、赶刘庄”的过程中,各项工作都搞得不错,可就是棉花产量赶不上。社员们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在棉花上突破。一九六七年,宋庄在小面积试种,每亩七千株,亩产皮棉二百斤。一九六八年他们普遍种到七千多株,并加强了田间管理,获得了亩产皮棉一百七十六斤的好收成,第一次超过了多年来一直名列前茅的刘庄大队。这一来,震动了刘庄大队,启发了公社党委,也教育了全社群众。宋庄能种这样密,其他队就不能吗?于是,宋庄的经验,在全公社因地制宜推广,刘庄大队也虚心地到宋庄学习。一九六九年全社各队因地制宜普遍密植到每亩六、七、八千株,使棉花产量大幅度增长。当然,密植并不是越密越好,株数要随着土地、水、肥条件的不同而增减。今后发展如何?他们正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着。
蚜虫是危害棉花的一大害虫。过去,从棉苗出土到八月,生产队要拿出一半以上的劳力,连续防治五、六遍才能治住。后来由于常年使用“一○五九”农药防治,棉蚜产生了抗药性,连续防治也不能彻底消灭。一九六九年,罗滩、李台、刘庄、七里营等大队的科研小组,通过反复试验,终于找到了用一种内吸剂农药高浓度浸种的办法,提高了棉苗本身的抗蚜能力,把蚜虫的危害消灭了。去年以来,全社推广了这一经验,效果良好。这样,既省工、省药、省钱,又缓和了三夏大忙期间粮棉争工的矛盾。在治虫战斗中,各队都培养了一些“土专家”。刘庄有一个社员李安仁,绰号叫做“虫阎王”,我们访问时,他正要去浙江传播经验。
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人民,有多么巨大的创造力!这种力量鼓舞他们去不断地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不断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群众中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不断地高涨,也就能不断夺得棉花和粮食的高产量。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