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7阅读
  • 0回复

努力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1-18
第3版()
专栏:

努力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
中共山东省威海市委副书记 阎善本
几年来,我读了一些马列和毛主席的书,用辩证唯物论的反映论,不断洗刷头脑里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我逐渐认识到,只有在工作中注重实践,深入实践,才能不断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正确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
从“老框框”中解放出来
有一段时间,有个公社的领导班子不够团结,影响了工作。市委分配我去帮助解决这个问题。我想,这个公社领导班子的情况我比较了解,他们不团结的主要原因,是都觉得自己有“两下子”,互相瞧不起。我到了这个公社以后,找他们谈了谈,更认为自己的看法没有错。于是,我便把他们召集在一起,给他们讲了一些加强革命团结的道理,又对几个同志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我满以为这样一弄,问题就可以解决了。谁知事与愿违,疙瘩不但没有解开,有些同志反而对我一肚子意见。
我左思右想,怎么也想不通。我已到基层,又进行了调查研究,为什么还是没有做好工作呢?为了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我认真地学习了毛主席的光辉哲学著作。毛主席说:“研究问题,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我对照毛主席的教导,仔细回忆了这件事的前前后后,才认识到毛病就出在带着“老框框”作调查,犯了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于是,我决心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中,既听“班长”的意见,又听各委员的意见;既听公社干部的意见,又听基层干部和社员群众的意见。由于接触的面广了,听得多了,掌握的材料就比较全面了。事实说明,这个公社党委团结不好的主要原因,是第一把手缺乏民主作风,委员不能充分发表意见,形成了隔阂,影响了团结。
问题的症结找到后,我便对症下药,把大量的工作放在帮助公社党委书记提高执行民主集中制的自觉性上。并帮助他们举办党委成员学习班,与他们一起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的伟大教导,引导他们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来,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党委书记带头谈思想,作自我批评,主动承担责任。其他委员也纷纷作了批评和自我批评。通过学习毛主席著作和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这个公社的领导成员间终于消除了隔阂,统一了思想,提高了执行党的“九大”团结、胜利路线的自觉性,各项工作也有了起色。
要做好工作,不作调查,固然会碰钉子;但是,带着“老框框”去调查,也还是要碰钉子的。因为“老框框”是过去的东西,它脱离了斗争的现实。如果从“老框框”出发,迷信头脑里的那点老材料,就会听不进群众的意见,看不清新情况,以主观想象代替客观现实,滑进刘少奇一类骗子散布的唯心论的先验论的泥坑。只有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去认识它,改造它,才能得到预期的效果。
精细地研究矛盾的特点
前年冬天,我到一个大队去蹲点。刚刚落脚,党支部的同志就向我反映,有几个生产队长不愿当干部,要我帮助解决。晚上,我召开了大队干部会,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就这个问题谈了很多情况。后来,我又找那几个队长逐个地进行了交谈。几天过去了,材料装了一脑子。他们不想当干部的原因比较多:有的因为家务重;有的因为与个别群众“顶了牛”;有的因为生产上不去,怕群众埋怨。我分析了这些原因,认为主要是在工作中碰到了困难。因此,只要帮助他们克服了困难,问题就可以解决。这时,我便与党支部的同志一起,组织他们学习毛主席关于向困难作斗争的一些论述,并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具体问题。这样忙乎了一阵子,虽然有一些成效,但是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这是怎么回事呢?我再一次翻开了《矛盾论》。毛主席教导说:“表面性,是对矛盾总体和矛盾各方的特点都不去看,否认深入事物里面精细地研究矛盾特点的必要,仅仅站在那里远远地望一望,粗枝大叶地看到一点矛盾的形相,就想动手去解决矛盾(答复问题、解决纠纷、处理工作、指挥战争)。这样的做法,没有不出乱子的。”我联想自己处理问题的全过程,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我想,问题所以没有解决,是因为自己身子虽然到了群众之中,但思想没有深入事物的内部,做精细的研究工作。只抓了一些皮毛的现象,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于是,我又深入群众进一步进行调查,并将调查得来的材料,进行认真的、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这样,经过精细的分析,终于使我认识到,这几个队长不愿当干部的根本原因,是他们平时只顾埋头干,忽视了政治学习,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结果碰到了困难,就感到当干部吃亏,想打退堂鼓。表面上看起来是害怕困难,实质上是上了刘少奇一伙散布的“当干部吃亏论”的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就与他们一起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有关论述,狠批刘少奇一类骗子散布的“阶级斗争熄灭论”和“当干部吃亏论”,对他们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帮助他们提高继续革命的自觉性。通过学习,他们表示要为革命挑重担,为贫下中农服务,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奋斗一辈子。
两种做法,两种效果。我们在实践中,掌握了大量的感性材料,仅仅是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第一步。还要善于用脑思索,真正深入到事物内部,“精细地研究矛盾特点”,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主观认识更接近于客观实际,从而更好地解决在革命实践中碰到的问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