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学习唯物辩证法 完全彻底为人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1-18
第3版()
专栏:

学习唯物辩证法 完全彻底为人民
在长城脚下的深山老峪里,活跃着一支全心全意为贫下中农服务的红色邮递员队伍——河北省抚宁县驻操营邮政支局的革命职工。
他们认真学习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光辉著作和毛主席的哲学思想,发扬完全彻底为贫下中农服务的革命精神,得到群众的好评。
把成绩当作继续革命的起点
驻操营邮政支局地处河北、辽宁两省交界的燕山怀抱里,四周山峦叠嶂,长城绵亘,云雾飘渺。全局有六名职工,担负这里五个公社、五十三个大队、一百五十一个生产队的邮政通信任务。邮路都是蜿蜒曲折的山间小道,任务繁重,环境艰苦。但是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战斗洗礼,在两条路线斗争的风浪中,他们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发挥主观能动性,不仅克服了人手少,环境差,邮件到局时间晚等困难,由“周两次”投递逐步实现了“等车当日投递”(即邮件一到立即分发投递),保证报纸、刊物、信件迅速同群众见面。他们还热情宣传毛主席关于报纸工作的论述,提高了广大干部对报纸的认识,扩大了报刊发行,还帮助一百三十九个生产队建立了读报小组。群众赞扬他们,领导也表扬他们,这时,有的同志说:我们的邮路一改再改,工作算是做到家了,以后只要滑不下坡来就行了。
工作真是做到家了吗?
过去,下雪天,邮递员一般都不出门。因为大雪封山,漫天皆白,山间小道被雪埋住,行走艰难。他们对此进行了分析:雨雪天,社员不能下地干活,是贫下中农学习的好机会,如果能把报刊及时送去,正符合他们的需要。为什么过去没有这样做呢?他们学习了毛主席关于“片面性就是思想上的绝对化,就是形而上学地看问题”和“一分为二”等伟大教导后,找到了许多差距,认识到自以为工作做到家了的“顶点”论,就是思想上的绝对化、形而上学。在成绩面前,决不能沾沾自喜,把取得的一点点成绩看成“顶点”,而应把它作为继续革命的新起点。这样,才能不断革命,不断前进,为人民作出新的贡献。
头脑里有了“一分为二”的辩证法,认识到为人民服务没有“顶点”以后,这个邮政支局的职工决心发扬成绩,纠正缺点,从严要求自己。山洪断路也要过,大雪封山也要行,坚持把报纸及时送到贫下中农手里。
为了使党报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他们跋山涉水,不辞辛苦,帮助那些很偏远的生产队也订上了报刊。镰刀湾是只有五户人家的小山村,由于他们居住在山尖上,上下一次很不方便,经常看不到报纸。这个支局的负责人潘得新和邮递员们爬山涉水,主动来这里发行报刊。贫下中农说:“你们的任务够重了,我们这里山高路远,不能再给你们增加负担啦!”他们说:“为了让更多的人掌握毛泽东思想,山再高,路再远,我们也要把报纸送到!”
为人民服务的路子越走越宽
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在斗、批、改运动中,驻操营邮政支局的同志反复学习毛主席的这一伟大教导,狠批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办企业路线,明确了服务方向。他们说:人民邮政要真正做到为人民,必须改变“等客上门”的老习惯,把汇款、包裹直接送到贫下中农手里。
这个问题提出以后,有的人认为,现在我们的作业时间已经比过去延长很多了,投递任务也加重了,如果下乡再带上一大堆包裹,山区小道又那么难走,是不是太麻烦了。他们学习毛主席的光辉著作《为人民服务》和《矛盾论》,算了一笔账:“等上门”和
“送上门”,虽然是一字之差,却是个是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大问题。“等上门”与“送上门”是矛盾的:“等”就省事,“送”就麻烦。把包裹、汇款“送上门”比“等上门”是要增加不少麻烦。但是,我们麻烦点,广大贫下中农就可以减少麻烦,集中力量抓革命,促生产,为革命多作贡献。我们“麻烦”得越多,对贫下中农越有利,对革命的好处越大。这样一算,大家心里豁然开朗,决心按照毛主席的教导办事,不图省事,不怕麻烦,把包裹、汇款直接送到贫下中农手里。
从此,驻操营邮政支局变得更加生气勃勃。无论在烈日炎炎、风雨交加的盛夏,还是冷风刺骨、大雪纷飞的寒冬,他们都克服重重困难,坚持把一件件包裹、一份份汇款送到贫下中农手里。同时,把贫下中农需要邮寄的包裹、汇款、信件等带回邮局。有一次,老邮递员王顺清的邮路上有一封从天津寄来的信,由于地址写得不详细,试投了十多个生产队,都没找到收信人。按规定,只要贴上个“无此人,退回原处”的条子就算完事了。但是王顺清没有这样做。他想,在万恶的旧社会,这带山区是个穷地方,许多人由于生活所迫而背井离乡,发这封信的人很可能是解放前逃荒出去的阶级兄弟。于是,他怀着一颗为人民服务的红心,顶着烈日,冒着酷暑,从一座山翻到另一座山,从这个生产队跑到那个生产队,逢人便问,先后跑了三十多个生产队,终于找到了收信人的下落。原来,收信人和寄信人是亲姊妹,在旧社会一起被卖出去,后来姐姐回到老家,妹妹继续在外地生活,两个人已经三十多年没见面了。当姐姐收到妹妹来信的时候,激动得热泪滚滚。
投递员们把贫下中农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想贫下中农所想,急贫下中农所急。他们天天背着几十斤重的邮包爬山越岭,满载而去,满载而归。邮包里除了报刊、包裹外,还有给贫下中农代买代卖的小型农具、生活用品和当地的土特产品。前年冬季的一个傍晚,邮递员郭振兴在回局的路上碰到一个领着三个小孩的妇女,并且还带着许多东西,走起路来非常吃力。当时,郭振兴想,天快黑了,他们母子四人要到什么地方去呢?于是,他主动上前问了个详细。原来这位妇女是从东北回家看望病人的,是董家口大队贫农饲养员施德全的闺女。情况弄清以后,郭振兴先把她们接到邮局,并马上给他们做饭吃。吃过饭以后,郭振兴和邮递员王绍宗一起,不顾一天投递的劳累,摸黑往返二十多里路,用自行车把他们母子四人送到董家口。第二天,老贫农施德全专门来邮局表示感谢,连声称赞他们是毛主席培养出来的好乡邮员。
有人对他们说:“你们揽那么多‘份外’的事,够辛苦了!”但是驻操营邮政支局的同志却这样回答:“干革命没有‘份内’、‘份外’之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我们的本份。站在为人民服务的立场上,‘份外’可以变成‘份内’,站在资产阶级本位主义和个人利益角度上,‘份内’也可以变成‘份外’。”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