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7阅读
  • 0回复

日美围绕纺织品问题的斗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1-18
第6版()
专栏:

日美围绕纺织品问题的斗争
周石至
今年一月三日,日本佐藤政府不顾广大日本人民和日本纺织业界的强烈反对,和美国政府正式签订了一项纤维协定。根据这个协定,要限制日本所有化学纤维制品和毛制品向美国的出口,为期三年。办法是以出口九亿五千万平方码为基础,从一九七一年十月一日起,每年只能增长百分之五(其中毛制品是百分之一)。在协定期满的第三个年头,日美政府间还将就继续延长协定事宜进行协商。日本佐藤政府这种屈从美帝的行为,激起了日本各阶层人民的极大愤慨。
日美纤维协定,仅仅有利于美国而不利于日本。去年十月协定草签后,一家美国的通讯社从东京发出消息说:“这里的观察家们认为,日本和美国之间的这项双边协议明显是对日本政府的打击。”它兴高采烈地宣称,美国取得了“一个重大的胜利”。
近十几年来,日本的化学纤维制品出口迅速增加。据统计,一九七○年日本出口的二十四亿美元纺织品中,化学纤维制品(主要是合成纤维制品)一项就占一半以上,加上毛制品更占出口的绝大部分,而它们中的三分之一又是向美国出口的。据报道,在到去年六月底为止的一个年度中,日本纺织品向美国出口,比前一年度增长百分之二十六。因此,由于把出口增长限制为百分之五,日本的纺织业界,特别是纺织业界的中小企业将受到沉重的打击。据日本估计,这个协定生效后,日本输往美国的纺织品将比原指标减少百分之三十到四十,将使日本近二百万纺织工人中的三、四十万人被解雇。
但是,美国总统尼克松却得意洋洋地说:“纤维问题的解决,将建立日美间今后友好关系的基础。”日本佐藤政府也厚颜无耻地声称:“不胜希望,以此为转机,将会改善日美经济关系。”尼克松和佐藤政府的一唱一和表明,所谓日美间的“友好”关系,是要以日本单方面作出牺牲为基础的。
日美之间围绕纺织品问题上的矛盾和斗争由来已久。早在五十年代,美国就竭力要限制日本棉制品的进口。一九五六年,在美国的威迫利诱之下,日本终于实行了自动限制对美国出口棉制品的措施,结果使日本的棉制品对美国出口大为减少。到六十年代,美国纺织垄断资本又竭力想限制从日本进口化学纤维制品和毛制品。一九六八年八月,尼克松在竞选美国总统时,为了捞取更多的选票,向美国纺织垄断资本许诺,在当选总统后一定要实现对化学纤维制品和毛制品的进口限制。一九六九年尼克松上台后,更是搞了种种名堂,又是谈判,又是恫吓,抛出了什么“米尔斯法案”、“一九七○年通商法案”等等,企图压日本就范。尼克松原以为象在五十年代限制棉制品时那样,在美国的压力下,日本纺织业界会按照美国的要求,自动实行限制。但是,由于日本纺织业界的抵制,尼克松的如意算盘落了空。去年八月,美国又用增收百分之十的进口附加税的蛮横手段,对日本纺织业界施加压力。最后,尼克松勾结佐藤荣作,悍然不顾日本纺织业界的强烈反对,通过政府之间的谈判,达成了协议,强迫日本纺织业界屈服。
日美之间围绕纺织品问题的斗争,反映了两国之间深刻的利害冲突。美国抱怨说,日本纺织品对美国的倾销,打击了美国的纺织工业,是造成美国贸易逆差的一个重要因素;日本纺织业界认为,日本向美国出口的纺织品,仅占美国国内市场纺织品销售总额的百分之一而已,不可能对美国造成这样大的危害。因此,美国竭力限制日本纺织品向美国出口,是利用佐藤反动政府对美国的奴颜婢膝的依赖态度,向日本转嫁经济危机,而且为它今后向日本提出更多、更苛刻的经济要求打开方便之门。美国总统助理彼得森就说,纺织品问题的解决,“对于对外经济领域所存在的问题得到积极的解决是一个吉兆”。近年来,日本商品向美国出口增长率超过纺织品的,有汽车、彩色电视机、钢铁、桌上计算机等。所以美国纺织垄断资本的头子卡拉韦二世说:“现在,不只是纺织品,而且汽车、钢铁、电子器械等都同样要求缔结政府间协定的时刻已经来到了。”这就说明,今后日美之间的经济矛盾将从纺织品问题扩大到其它许多方面,斗争将进一步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